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近年来,牡丹江市气象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黑龙江省气象局和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省气象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大做强做优牡丹江市气象事业”为目标、以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为重点,以充分发挥气象业务现代化效益为依托,以创新为主线,继续坚持服  相似文献   
52.
【目的】描述分布在广东省雷州半岛鳍虾虎鱼属的一中国新纪录种湖栖鳍虾虎鱼(Gobiopterus lacustris)。【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对样品进行拍照,用cell Sens Standard软件测量样本各形态学测量指标;依据线粒体Cytb基因以邻接法构建鳍虾虎鱼属系统发育树。【结果】该虾虎鱼半透明、无色或淡黄色等体色特征与大鳞鳍虾虎鱼(G.macrolepis)最为相似,与后者明显区别的特征为:从第2背鳍和臀鳍起点处的鳞片向前凸出,呈""状(vs.第1排纵列鳞排列整齐,呈"\");雄鱼上颌具犬齿9对,下颌后半部有小犬齿8对(vs.雄鱼上颌具犬齿11对,下颌后半部有小犬齿9对);纵列鳞19~21(vs.17~19),横列鳞5(vs.5~6);胸鳍条13(vs.14),尾鳍主鳍条13(vs.14);鳍上有斑点(vs各鳍均无斑纹)。鳍虾虎鱼属4个物种间的系统发育树表明,新纪录种与湄公河鳍虾虎鱼(G.chuno)亲缘关系最近,与半饰鳍虾虎鱼(G.semivestita)亲缘关系最远。【结论】雷州半岛分布的鳍虾虎鱼的形态参数及Cytb分子结果均显示其为中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53.
基于网络会议的SIP 智能终端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大多数限于点对点的形式.即使是一些多点视频会议系统也是采用专用的硬件设备,系统复杂、造价昂贵,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介绍了基于SIP协议的多媒体会议软终端的实现,可以在企业现有设备(服务器和PC)的基础上实现纯软件的视频会议系统.  相似文献   
54.
黑龙江漠河盆地构造特征与成盆演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漠河盆地的地层层序、构造特征和构造单元、盆地演化过程等进行了研究。漠河盆地盖层主要为侏罗纪陆相煤系地层及白垩系火山岩,属典型的二元结构。晚侏罗世中期由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关闭,额尔古纳微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使盆地西部产生逆冲推覆构造,地层缩短量在64km以上。晚侏罗世晚期到晚白垩世,盆地进入西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处于拉张环境,在盆地中部和东部发生了三期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形成火山断陷盆地。因此,漠河盆地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洋和西太平洋两种不同构造域的演化阶段,具有西部挤压推覆、中部和东部拉张断陷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55.
姚宜斌  张顺  孔建 《测绘学报》2017,46(1):9-15
利用傅里叶变换,对2011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太阳黑子相对数、太阳远紫外线0.1~50 nm波段和26~34 nm波段辐射数据、地磁场Kp指数和Dst指数进行功率谱分析,研究了2011年日地空间的准27 d周期振荡。发现在电离层和太阳活动指数中存在偏离27 d的21.5 d准周期振荡,同一时间内地磁活动指数没有发现这一现象,推断这可能是由太阳活动区演变引起的。对近几个太阳活动周的分析表明,21~23 d的准周期信号会在太阳活动上升期重复出现。利用太阳中央子午线左右[-10°,10°]经度范围内的太阳活动区面积,进一步证实2011年地球电离层和太阳指数数据中的21.5 d准周期振动可能是太阳活动区的演变与太阳较差自转的综合影响。利用全球电离层格网数据,研究了地球电离层准27 d周期振荡的全球分布。  相似文献   
56.
刘鹏  王永诗  宋明水  孟涛  刘雅利  张顺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61-67z1062
正变形带是指发育在高孔隙岩石中,在局部压实、膨胀或剪切的作用下,由颗粒滑动、旋转以及破碎形成的带状亚地震构造(Haakon Fossen et al.,2007;刘志达等,2017;王海学等,2018)。变形带广泛发育在砂岩储层中,是诱导裂缝带的重要构造类型之一。区别于裂缝,变形带对储层的改造作用较复杂,主要受控于变形带类型及其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57.
王勇  熊伟  郝雪峰  朱德顺  张顺 《地质论评》2019,65(Z1):217-219
正细粒沉积岩是相对于常规储层的砂、砾粗粒沉积提出的,尚无统一的定义,通常是指粒级小于0.1mm/0.0039 mm的细颗粒物质组成的沉积岩。关于细粒沉积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提出(Krumbein,1932),但受其沉积成因机制复杂、技术条件和资源潜力认识程度的限制,研究进展缓慢,尚未形成完整的沉积理论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直到现在关于细粒沉积的定义、术语、分类、沉积过程、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等仍存有争议。通过现代湖盆考  相似文献   
58.
气候变暖下四川气候响应及对紫茎泽兰入侵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地貌复杂,是一个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农业大省,山地和丘陵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70%。适宜的气候和广阔的农耕土地适宜于农耕,也为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创造了良好的生境。在四川主要农区的川西南山地和四川盆地,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一种以紫茎泽兰为代表的入侵性有毒杂草,通过大陆间外来物种的交换和迁徙,先由经云南侵入到攀西与之接壤处,继而快速扩散蔓延,在适宜的气候生态环境下,经短短的20多年时间形成了漫山遍野多处密集成片的单一优势群落,泛滥成灾。随着气候变暖波动变化的加快,紫茎泽兰在进入四川新环境的过程中,自身适应能力在增强,其强大的生长繁殖能力,几乎没有天敌和竞争对手能与之抗争构成制衡。进入21世纪以来,大举犯境四川盆地,大有横行霸道扩张之态势。关注气候变化与紫茎泽兰入侵发展危害的严峻形势,不仅是一个学术难题,更是关系到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人类生活等国计民生安全的社会管理大事。   相似文献   
59.
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研究区新处理的区域性地震反射剖面、测井和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裂后反转期层序地层格架.通过盆地的充填记录、湖平面变化和区域演化等信息, 论证了松辽盆地裂后反转期各级界面的地质属性, 分析了其形成机制, 建立了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模型.研究表明, 盆地裂后反转期发育的一级界面SB02和二级界面SB03、SB11均是区域构造挤压事件的响应界面; 而湖平面的变化和物源供给导致了三级层序体系域构成样式的多样化; 嫩江组二、三段识别出的7个四级层序则是在三级湖平面旋回的高位稳定期盆地物源充足、沉降速率较低的条件下形成的.本研究为松辽盆地中浅层隐蔽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等时地层对比格架.   相似文献   
60.
文中阐述了Bohacs、Carroll等提出的陆相湖泊充填类型的划分理论,总结了陆相湖泊沉积的3种典型沉积组合:河流 湖泊相组合、波动深湖相组合和蒸发相组合,并对应各自的组合方式划分出3种湖泊充填模式:过充填湖泊、平衡充填湖泊和欠充填湖泊。笔者通过对中国松辽盆地中、晚白垩世时期泉头组-嫩江组的湖泊沉积相组合、层序地层特征等资料进行总结,并与Bohacs提出的湖泊填充模式划分进行对比,初步建立起松辽盆地当时的湖泊充填模式,进而对松辽盆地当时烃源岩埋藏和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