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7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随着网络社会不断崛起,城市空间内涵发生了明显改变,已经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的重要内容。通过改进重力模型,基于有向加权网络分析方法以及BRIM算法,探讨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前后山东半岛城市群与辽中南城市群物流网络结构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①渤海通道建设主要影响城市低等级物流联系,对高等级网络的影响局部集中在辽中南南部和山东半岛东部且自身物流规模较大的城市之间,其中大连、沈阳以及青岛、烟台、潍坊、济南等少数重点城市之间垄断了大量的物流资源;② 通道建设促进了“双通道双向合成流”格局形成,在各自城市群内部,物流结构将出现陆、海方向上的分离性变化,大连、烟台作为通道门户城市的地位逐渐确立;③ 首位离心流、向心流格局在演变过程中均表现出渤海通道指向性,仅有沈阳⇄济南、沈阳⇄淄博、大连⇄青岛、鞍山⇄潍坊等少数城市之间保持了常态化互惠关系,但互惠程度并不对称,辽中南地区城市的物流输出规模普遍高于具有互惠关系的山东半岛城市,前者表现为典型的“双核-边缘”结构,后者具有多极网络化特征;④ 通道建设前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物流城市类型保持稳定,辽中南地区的向心流主导型城市则不断向铁岭、抚顺、本溪等东北部城市蔓延;⑤ 大连在渤海通道建设后首次与烟台、青岛等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城市实现了同一子群结构衔接,总体上优化了山东半岛与辽中南城市群的物流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62.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旱灾是导致农业减产最主要的因素。通过遥感和GIS手段进行四川省土壤干旱程度的时空分析,提高干旱的空间可视化程度,加强干旱监测的时效性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四川省2007—2016年逐季度的MODIS数据和1961—2011年40个气象站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计算得到四川省干旱等级分布情况,辅以标准化降雨指数(SPI)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线性回归、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GIS空间分析模型重建等方法,分析近十年来四川省地区以季度为时间尺度的土壤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制作各时相土壤干旱分布图展示其微变化。结果表明:(1)在月时间尺度上,SPI-1与TVDI呈中等至强负相关关系,即TVDI值越小,SPI值越大,干旱程度越轻;验证结果表明TVDI都能够较好地对四川省的干旱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反映。(2)四川省各区域、各季节干旱分布不均:空间上,干旱频发的区域集中在四川盆地及攀西南部区域。时间上,在春季,四川盆地区域的土壤干旱程度大致呈现加剧—持续—减缓的趋势;夏季,四川盆地的干旱变化趋势是加剧—减缓—加剧;秋季,四川盆地的干旱变化趋势是加剧—减缓—持续减缓;冬季,全川干旱程度变化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四川省开展农业防灾减灾,引导农业灌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牟平-乳山成矿带是山东省重要的金成矿带,姜格庄金矿位于牟平-乳山成矿带东北部,米山断裂西侧。姜格庄金矿矿床成因为中低温岩浆热液金矿床,控矿构造以近SN向断裂构造为主。矿区内地表出露矿化蚀变带5个,圈定矿体5个,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成矿严格受矿断裂控制,产状与蚀变带一致,围岩为邱家单元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褐铁矿化等。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及黄铜矿,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等。通过对矿体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认为该区域断裂构造内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4.
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进行单因素随机设计动物试验.用5种饲料(蛋白质水平31%、35%、39%、43%、47%,以A~E组表示)分别投喂平均体质量6.2 g+0.2 g、平均养殖密度3.1 kg/m3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探寻蛋白质营养对虾生长、免疫、水质、抗胁迫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中高蛋白质水平具有显著促进对虾生长的效果,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特定生长率先增加后降低,饲料系数正好相反,D组两指标最佳,分另q为110.98%和2.54;C、D、E组差异不显著.(2)中高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对虾多数免疫指标的活力,血淋巴中血细胞浓度、T-AOC活力、POD活力、总蛋白含量、白蛋白、血蓝蛋白含量,随着蛋白质水平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前5指标含量均以D组最高,比A组显著提高16.8%~33.9%;而血蓝蛋白含量C组最高,比A组提高15.0%.(3)高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对虾SOD活力,也显著增强抗低盐胁迫的能力,但同时极显著加大了水环境中氨氮和亚硝氮的污染.(4)在我国北方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中后期生长阶段适宜的饲料蛋白质营养水平为39%~43%.  相似文献   
65.
罗源湾船舶溢油风险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罗源湾远期油轮的发展预测,运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罗源湾海域未来 S 年中发生船舶溢油事故的概率基础值为 0.361×10-4/S,进而对罗源湾船舶溢油风险进行预测评价,结果显示:罗源湾海域船舶溢油概率约为每 10 a 一次,每次产生的溢油量约为 57.3 t 原油,经过一个潮周期,油膜面积理论估算值为 0.64 km2.针对罗源湾海域的实际情况,还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6.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道路网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城市道路网是一个动态、开放、自组织的空间复杂网络,构成了城市的结构框架,研究城市道路网的结构特征对路网规划和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国内城市道路网络结构特征的相关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基于道路走向的视角对整个城市路网结构进行研究,也缺少对全国主要城市路网的整体性评...  相似文献   
67.
68.
雪崩灭害制图是减少雪崩灾害的主要措施之一。70年代以来,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先后编制了有关雪崩可能位置、雪崩区划、雪崩灾害、公路沿线雪崩等各种类型地图。1985年,我们开始系统地研究雪崩灾害制图,现已编成《伊焉公路巩乃斯沟口至艾肯山隘沿线雪崩图集》。全书由10幅雪崩路径分布图、172张雪崩路径登记卡片和84张雪崩路径照片组成。  相似文献   
69.
一山坡积雪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不同形式的块体运动,其中包括蠕变和雪崩。雪崩是山坡上的不稳定积雪断裂后发生的快速崩坍。它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山地自然灾害之一。山坡和山坡上的积雪是雪崩的两个条件。后者是雪崩运动的物质,而前者为雪崩运动提供能量。同时,山坡不但是雪崩的下垫面,而且它和气候条件共同影响山区降水、积雪  相似文献   
70.
1949-2015年中国典型自然灾害及粮食灾损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研究其自然灾害演变特征及粮食灾损规律,对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基于Python语言编程获取1949-2015年中国31省市自然灾害造成的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构建灾害强度指数分析不同灾种的时序特征分异,利用趋势分析、ESDA方法分析不同灾种在省域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冷热区;再获取1949-2015年粮食种植数据,通过粮食灾损估算模型、定义粮食灾损率、地理空间探测器,计算并检验中国粮食损失时空特征及分异性。结果表明:① 相比受灾面积曲线,本文构建的灾害程度指数能够更好揭示自然灾害时序演变特征;② 1949-2015年期间中国两大主力灾害(洪灾、旱灾)交替出现,未来5~10年以洪灾为主;③ 灾种排序旱灾>洪灾>风雹>低温>台风,其中旱灾、洪灾受灾占比过半;④ 省域不同灾种间空间趋势变化特征明显,区域受灾面积东部>西部,北部>南部,且北部灾种单一、南部多灾并发;⑤ 自然灾害受灾总和、旱灾、雹灾、低温空间上全局自相关性不显著,呈随机模式分布,洪涝、台风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全局自相关性,呈集聚模式;⑥ 1949-2015年灾害、灾损量、灾损率整体时序趋势呈现先升后降,2000年为临界点,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单因子解释力度差异显著,多因子交互均呈非线性增强关系,胡焕庸线两侧冷热点分布呈两极化且其重心向北迁移。建议政府加强除旱减雹(西北)、除旱排内涝(东北)、排涝防冻(中部)、排涝预台(东南沿海)等工程技术措施;同时西北(环境恶劣)、东北(中国粮仓)应作为防灾减灾重点保护区,制定专项保护方案,以保证中国粮食丰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