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1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405篇
测绘学   202篇
大气科学   278篇
地球物理   252篇
地质学   1113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98篇
综合类   276篇
自然地理   27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8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71.
采用氯化铵交换-原子吸收光谱法和CaCl2-甲醛缩合法测定3个金云母-蛭石间层矿物样品的各阳离子交换分量和阳离子交换总量,通过分析样品粒度和溶液pH值对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影响及晶层端面水解使表面荷电的特点,确定样品的等电点.结果表明,随着粒度的增大,样品的阳离子交换容量逐渐减小;随着pH值的增大,样品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先急剧减小(pH=2~5),后趋于平缓(pH=5~9),而后再急剧减小(pH=9~11.5),这些变化主要与晶层端面的水解作用和八面体片阳离子的溶出作用有关;样品的等电点为pH值≈9.研究结果对于排除端面水解作用对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影响和进一步确定蛭石晶层的层电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2.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是加强"一带一路"矿业产能合作的重要国家.在研究莫桑比克矿产资源分布特征、重要矿山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局稳定性、营商环境等方面对中资企业赴莫开展矿业投资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结合优势矿种分布、重要矿山开发现状、投资环境等因素,莫桑比克的优势资源油气主要分布于森托奥-鲁伍玛-赞比西-马普托成矿带的鲁...  相似文献   
973.
流体包裹体中微量气体组成及其成矿示踪体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晓明  王敏  薛婷  孙凯 《地学前缘》2004,11(2):471-478
N2 Ar He体系可用以示踪成矿流体及温泉等与火山有关的水流体的来源 ,当体系中He含量低于检出限 ,N2 Ar He体系不能用时 ,CO2 /CH4 N2 /Ar体系可用于识别成矿流体中岩浆水、建造水和大气降水 ,CO2 CH4 H2 体系可以鉴别成矿流体是否发生过沸腾作用以及沸腾是在开放体系还是封闭体系中形成 ,一般开放体系中沸腾有利于成矿。CO2 CH4 C2 H6体系可用于判别岩浆作用是否直接影响成矿或对成矿流体的贡献 ,从而确定热液矿床的成因。CH4 C2 H6 C3 H8体系可用来示踪一些与干酪根热解有关的成矿流体长距离、大规模迁移过程。C2 H6 C3 H8 C6H6体系可用于判定成矿流体的大地构造环境 ,因岛弧与裂谷环境下C2 H6/C3 H8比值有明显差异。以广东长坑 (Au Ag)和嵩溪 (Ag Sb)矿床为例 ,概述了这些体系各自的应用  相似文献   
974.
软土e-p曲线确定的简化方法及在非线性沉降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长学  杨光华 《岩土力学》2008,29(6):1706-1710
首先假设软土的压缩曲线符合双曲线方程,并通过某工程一系列的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双曲线假定比较符合软土压缩曲线;由于双曲线方程参数相对较少,数据拟合确定比较简单易行,可对实际工程软土地基沉降进行简化计算并能满足工程的精度要求;同时还针对目前地质报告一般不提供详细的孔隙比-压缩应力(简称e-p)试验数据的情况,对e-p双曲线方程提出了一个只采用初始孔隙比e0、压缩模量Es来确定其参数的简化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e-p曲线确定邓肯-张模型的切线模量Et,采用分层总和法应用于软土地基的非线性沉降计算。对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75.
地震的相互作用早已被人们所知,如大地震之后在震中附近地区发生的大量余震活动,然而,近十几年来地震学家认识到:大地震也可以导致几百千米至上千千米外的区域地震活动性的显著增加(如,Hill et al.,1993;Brodsky et al,2000,Gomberg et al.,21301,2004;Prcjean et al.,2004,Freed,2005,Hill and Prejcan,2007,VelRgco et al.,2008).  相似文献   
976.
四川西部地区是构造运动强烈,强地震多发区.自公元前26年有破坏性地震记载以来,共记录6~6.9级地震48次,7~7.9级地震18次.平均每10~15年1次,主要集中在活动块体的边界断裂带上.川西地区的强震受NW向、NE向和近SN向活动断裂所控制,明显地表现出变形局部化的基本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977.
基于GPS资料约束反演川滇地区主要断裂现今活动速率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以GPS数据给出的川滇地区(96°~108°E, 21°~35°N)速度场为约束, 依据研究区已知断裂分布情况建立连接断层元模型, 用最小二乘方法反演了该地区主要活动断层的现今错动速率. 结果显示, 印藏碰撞引起的北北东向推挤和高原隆升引起的重力势能作用造成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挤出. 遇到来自稳定华南块体的阻挡后, 高原东南部物质相对稳定欧亚板块转向南东方向继而向南运动, 使得川滇地区围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作顺时针转动, 造成川滇地块东侧断裂作左旋走滑活动, 而其西侧断裂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 其中甘孜-玉树、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大凉山、小江断裂及其向南西方向延伸的部分和打洛-景洪、湄沾断裂构成青藏高原东南部东向挤出的东北边界和东边界, 左旋速率分别为0.3~14.7, 8.9~17.1, (5.1 ± 2.5), (2.8 ± 2.3), (7.1 ± 2.1), (9.4 ± 1.2), (10.1 ± 2.0), (7.3 ± 2.6)和(4.9 ± 3.0) mm/a. 青藏高原东南部东向挤出的西南边界似乎不是由单一断裂带构成, 而是在较宽范围内形成的一条右旋剪切带. 位于红河断裂北东侧的南华-楚雄-建水断裂和西南侧的无量山断裂带、龙陵-澜沧断裂活动性较强, 分别具有(4.2 ± 1.3), (4.3 ± 1.1)和(8.5 ± 1.7) mm/a的右旋走滑活动. 但金沙江断裂目前基本不活动, 红河断裂的活动性不强. 龙门山一带没有发现明显的地壳活动, 而其西北方向的活动带(龙日坝断裂)约有(5.1 ± 1.2) mm/a的右旋走滑分量. 川滇菱形块体内部的一些断裂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 其中理塘断裂左旋走滑速率为(4.4 ± 1.3) mm/a, 拉张速率(2.7 ± 1.1) mm/a; 玉农希断裂及其周边地区右旋剪切形变速率为(2.7 ± 2.3) mm/a, 地壳缩短速率(6.7 ± 2.3) mm/a. 丽江-小金河断裂中段活动性强于北段和南段, 达到左旋走滑(5.4 ± 1.2) mm/a, 拉张(0.5 ± 1.0) mm/a. 与此同时, 讨论了不同断裂锁定深度对结果的影响, 并得到鲜水河断裂的锁定深度为15 km, 70%置信区间为11~19 km. 上述反演结果表明, 研究区存在多条错动速率非常有限的活动断裂, 将地壳分割成多个相互运动的地块, 青藏高原的东向挤出通过这些断裂的活动被吸收和调整, 而不是少数大型走滑断裂的快速走滑造成向东南方向的“逃逸”.  相似文献   
978.
本文联系实际测量,重新讨论传统的测量学教科书关于“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问题,对相应内容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979.
剧冲式高速滑坡及滑坡坝演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剧冲式滑坡是具有剧动启程、高速运行,碰撞解体及冲击成坝的高速岩质滑坡。本文以川西青衣江上游宝兴河大板桥滑坡为典型研究对象,论述了剧冲式高速岩质滑坡地质特性及滑坡坝的形成演化过程,为利用滑坡体构筑大坝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0.
河南省大地构造与金矿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地洼成矿理论,对省内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及演化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2个I级3个Ⅱ级,6个Ⅲ级,45个Ⅳ级大地构造单元,认为中生代由一地台活化转入地洼阶段是省内大地构造演化的一个大特点,大地构造对省内金矿成矿有根本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对在矿时代,在矿空间的控制,指出了金矿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