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开展资源环境承载约束地域类型研究是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本文以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潜力、人均可利用水资源潜力、环境胁迫度、生态制约度为关键指标,通过构建分步式或集成式测算方法,按县级单元分别对我国水、土、环境和生态等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约束进行了测算、空间差异分析和地域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我国有近90%的国土已处于资源环境的强约束状态,其中近半受到双要素的强约束,且主要分布在贺兰山-龙门山线以东的人口产业密集区。(2)我国东、中部人口密集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已处于土地资源缺乏的强约束状态;华北、西北、东北、四川盆地以及南方城市地区已处于水资源缺乏的强约束状态;华北平原、长三角及苏北、川渝黔桂省区、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北部等地已达到环境胁迫强约束程度;生态强约束区域主要集中在天山-大别山线的西南部,该线东北部的黄土高原、阿拉善盟、东北周边及苏北沿海也有成片分布。(3)资源环境承载约束的要素交叉类型多样,多要素约束类型空间分布相对集中,除青藏高原为土地-生态约束类型外,其它交叉约束类型主要集中在贺兰山-龙门山线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112.
1935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越过雪山草地后,到达位于甘南迭部县东北的腊子口。甘肃国民党守军以腊子口为防守重点布设了数道防线,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遏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  相似文献   
113.
区域多维发展综合测度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勇  段健  徐小任 《地理学报》2016,71(12):2129-2140
借鉴国内外区域发展研究从单要素、单指标走向多要素、多指标综合测度的学术思路,从收入、消费、教育、人口城镇化、交通及生活设施等6个维度选择了12个指标,建立了多面体法区域多维发展综合测度方法及模型,改建了适用于区域多维发展综合测度的多边形法和向量和法定量模型,并与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加权求和法一起按县级、地级和省级单元对中国的区域多维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测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维度单项指标值和区域多维发展指数在全国各县级单元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区域多维发展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部沿海高、中部及北方沿边地区中等、西南及西部沿边地区低的基本格局,高和较高类型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中西部城市以及能矿资源开发地区,低和较低类型区基本上与国家新认定的集中连片贫困区的分布一致;按县级、地级和省级不同尺度单元,借助SPSS和EXCEL软件对4种方法测算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多面体法、多边形法、向量和法、加权求和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等效性,选用任何一种方法都能达到区域多维发展综合测度和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4.
广州大都市登革热时空传播混合模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陶海燕  潘中哲  潘茂林  卓莉  徐勇  鹿苗 《地理学报》2016,71(9):1653-1662
以广州市2014年登革热疫情早期11周内679个登革热病例数据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Knox检验的疾病时空传播网络模型,研究登革热疫情早期时空传播特征。首先,应用扩展Knox检验方法发现2周1 km内、1周5~7 km两个时空标度下,病例之间具有显著的时空交互特征;其次,提取两个时空标度下的病例点对,分别构造时空近邻传播(STAT)网络和日常移动传播(HDMT)网络;最后,对STAT和HDMT传播网络的同配性、空间特征、网络中心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市登革热传播是空间近邻交叉传播和空间扩散传播的混合传播模式;利用STAT网络亲近中心度标识出的“爆发中心”与病例空间核密度中心基本重合,HDMT网络中介中心度标识出的“扩散中枢”多位于城市快速交通干线附近。  相似文献   
115.
湖南会同早禾田矿床是湘西新元古界中发现的铀矿床,是中南地区唯一产在板溪群变质岩中的热液型铀矿床。铀矿体赋存在硅化断裂带及其两侧层间断裂破碎带中,呈似层状、透镜状、纺缍状,产状与地层及断裂构造基本一致。通过对本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了控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碳硅泥岩型沉积-热液-淋积亚类铀矿床。  相似文献   
116.
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特殊性,本文以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为例,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与灾害危险性、水土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等3大类要素及8个评价因子,构建了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栅格单元和行政单元的土地资源安全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属于安全类的土地面积为2409.30 km2,占灾区土地总面积的5.63%,主要分布于灾区东部的山前平原区,这类区域应该被视为灾后重建选址的首选区域,较安全类可以作为安全类区域的补充选择,而一般安全类在作为灾后重建选址的备选区域时应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灾区21县中仅有6个县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大于0.60,它们均位于灾区东部的山前平原区;在属于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6县中,只有名山区具有较高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0.76),可重建土地面积为468.33 km2,且其人均可重建土地面积也相对较高,应作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灾后异地重建进行大规模人口集聚、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首选区域。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模型适应于具有同类地质灾害的研究区域,也可以为具有相似地质、地形和资源环境条件的区域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 ,概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提出了生态适宜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构架、地域类型及产业基础建设标准 ,最后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等角度对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8.
扇三角洲体系可发育在断陷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但类型有所不同,分为进积型和退积型。松辽东缘断陷盆地中扇三角洲体系不同类型在盆地充填序列中发育位置反映出湖侵—湖退的周期过程。特点是伴随湖侵发育退积型扇三角洲,而伴随湖退发育进积型扇三角洲。扇三角洲类型的特征与发育位置分析可以作为体系域类型的识别标志,并有助于层序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9.
松辽东缘新立城盆地沙河子组(J3sh)的盆地充填特征展示了一个水进-水退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沉积层序,包括湖盆层序和冲积层序(流域盆地层序)。湖盆层序属于新立城断陷盆地的发育早期,冲积层序属于新立城盆地的发育晚期。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层序发育正是松辽盆地断陷阶段盆地动力学机制的沉积、地层响应。  相似文献   
120.
澜沧江下游地区水陆交通建设与综合运输网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勇  郭来喜 《地理研究》1997,16(3):55-62
通过对澜沧江下游地区交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国际交通经济运量及运输物资构成的全面分析,认为澜沧江下游作为重要的水电、旅游、森林、热作资源开发基地和大西南走向东南亚的战略通道,在下世纪初,其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必须从国家地缘战略的高度加以优先考虑。论证了以加强水陆交通对接建设为重点的综合运输网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提出了促进交通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