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3篇
海洋学   2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夏季影响105°E越赤道气流变化的环流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05°E越赤道气流的发展变化与南北半球的大气环流系统发展变化有关,但这些环流系统并非同时起同样重要的作用。作者利用候平均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简称OLR)资料与850hPa风场资料(1979~1986年)对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与(夏季)越赤道气流有关的环流系统做相关分析和越赤道气流偏强类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海洋大陆赤道缓冲区的对流上升运动(90°E~120°E,5°N~5°S)、澳州大陆冷性高压(10°S~30°S,120°E~155°E)的发展,都影响2~3候以后105°E夏季越赤道气流;澳洲大陆北部的冷性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端位置西伸或东缩造成的东中国海季风区上升运动的变化,又是南北半球环流同时影响CEF变化的具体表现。南半球澳洲冷性高压北部(10°S~25°S,120°E~170°E)的辐散下沉气流对CEF加强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2.
一、引言黑潮是太平洋西岸的一支强暖流,它对西太平洋付高和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有明显影响。众所周知,夏季风的强弱与我国夏季旱涝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夏季风变异的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但是,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的变化规律及黑潮对其影响过程的研究,目前做得很少。为此,我们应用一维谱与交叉谱的方法,对这些问题作了较详细地分析讨论,所得结果对于实际应用与理论研究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利用最优插值法发展了一个海温短期数据预报的资料同化系统,并进行了一些客观分析试验。这个同化系统具有下述几个特点:(1)由于海温的保守性,在对海个时次的船舶报SST资料进行同化时,加入了前后相差6h的相邻资料作为同时资料,增加了资料密度,较好地解决了海洋资料相对稀疏引起的问题;(2)利用模式的一系列后报试验结果来估计模式预报误差的标准差,这比常用主观猜测的方法更加客观;(3)对观测资料进行检误的质量  相似文献   
24.
用1951~1986年亚洲太平洋地区500hpa月平均高度、西北太平洋月平均海表温度及夏季500hpa副高脊线位置资料,分析海温对夏季副高脊线年际变异的影响。得出结论:(1)1~8月海温距平EOF1~3场对夏季副高脊线变异具有明显影响的共有9个。(2)夏季各月副高脊线年际变化都具有明显的主周期。而且它们是由同期海温距平EOF2场所引起。(3)夏季各月副高脊线变异可能是由同期海温距平EOF2场的东西向“热成风效应”过程所致。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S、SI和SF场的剪切谱、拉伸谱、拉伸对剪切之比以及Richardson函数。发现剪切和拉伸谱在铅直波数βc处(约为0.1cpm)出现由f~引起的不稳定性。这些结果与PATCHEX等观测资料的比较进一步支持在部分Ⅰ中提出的推测。分析旋转向量水平分量(f~)沿着内波(尤其是惯性内波)的一个等势密度面的作用,提出了一种产生大洋细结构的可能物理机制。它有些类似于表面波动力学中的风生漂流机制。  相似文献   
26.
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OLR季节内振荡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卫星观测的OLR(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候平均资料(1979-1993年)分析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大气对流季节内振荡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35°N-35°S,75°E-180°E)大气对流运动的季节内振荡在4个区域中表现较明显:(1)热带东印度洋大气对流季节内振荡信号最强,显著的振荡周期集中在6.5-12.5候;(2)澳大利亚西北洋面季节内振荡强信号主要周期表现为9.5-15.5候;(3)澳大利亚东北洋面振荡周期集中在6.5-9.5候和9.5-15.5候,南半球的大气对流活动季节内振荡显著区沿10°S呈纬向带状分布;(4)南海北部、吕宋海峡附近及日本群岛以南的西北太平洋区域。ISO振荡周期集中在6.5-12.5候,南海南部季节内振荡周期集中在6.5-15.5候。  相似文献   
27.
朱江  徐启春 《海洋学报》1995,17(6):9-20
利用最优插值法发展了一个海温短期数据预报的资料同化系统,并进行了一些客观分析试验。这个同化系统具有下述几个特点:(1)由于海温的保守性,在对海个时次的船舶报SST资料进行同化时,加入了前后相差6h的相邻资料作为同时资料,增加了资料密度,较好地解决了海洋资料相对稀疏引起的问题;(2)利用模式的一系列后报试验结果来估计模式预报误差的标准差,这比常用主观猜测的方法更加客观;(3)对观测资料进行检误的质量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最近三次埃尔尼诺及三次反埃尔尼诺年7月份850hPa风的资料分别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发现,在这两类不同的海洋事件中,亚洲夏季风主要环流系统(低空越赤道气流、盛行风、西太平洋副高及澳大利亚高压等)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北半球环流系统特征与以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澳大利亚高压则不然。  相似文献   
29.
利用COADS资料,首先计算了1949-1979年逐月北太平洋洋面的潜热通量与感热通量之和,并进行EOF分解,然后分析它们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北太平洋,季平均热通值的季节变化具有两种形式,而且主要决定于风速值的季节变化,尤以东亚季风的效应为最明显。2、暖池区全年平均的多年月平均热通量及其标准差都居北太平洋诸洋流区之首。3、北太平洋异常热通量场具有最重要的两种类型。1月异常热通量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30.
一种台风浪的数值预报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介绍由台风实时预报气压场资料、海上风的数值模式和台风浪数值模式三者构成的一种台风浪数值预报方法.在西北太平洋-中国近海20m以上深水区采用1°×1°网格“新型混合型海浪数值模式”[1,2],而在南海和东海近海台风浪多发区内(含浅水区),分成若干小区块,采用(1/4)°×(1/4)°细网格,分别嵌套浅水WAM模式[3].小区域的边界条件由大区域得到的计算结果提供.该方法经过1990、1991、1992年的试报[4]、改进和完善后,于1993年6月开始进入国家海洋预报台的海浪预报业务.已对22个台风过程的台风浪进行模式跟踪预报,即准业务化预报.该方法运行稳定、预报结果也令人满意.1994年7月10日该方法的数值预报产品已在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播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