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495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81.
文章首先介绍了个人移动导航的概念与研究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然后引入移动Agent技术,并对其进行了概念与特征的介绍。提出了基于Mobile Agent技术的个人移动导航设计方案。该方案集成了无线接入网技术,移动Agent技术,Web服务技术等核心技术,采用了构件化任务封装与UDDI注册管理Agent系统的解决思路。方案具有较好的构建性与可扩展性。最后总结了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个人移动导航系统设计方案的一些优点,指出了移动服务向普适计算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82.
对华南诸广山岩体黄峰岭地区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提出产铀岩的成因与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有关。将黄峰岭地区花岗岩划分为5类, 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红化”似伟晶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25.4±1.7Ma,与之共生的“红化”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22.9±2.7Ma和226.9±2.7Ma,表明两者形成时代相近且晚于印支期花岗岩岩基成岩年龄(235.4±1.1Ma)。通过镜下鉴定、长石单矿物X射线粉晶衍射以及热力学计算, 认为黄峰岭地区钾、 钠长石主要形成于成岩期,隶属于最大微斜长石及低钠长石系列,与晚期钠交代形成的长石存在差异。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不同类型花岗岩呈现出Si-Al、K-Na分离,Nb-Ta、Zr-Hf等元素对分异现象,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出突变性、共轭性,ΣREE-(La/Yb)N和La-La/Sm演化方向呈分离特征。区内晚期Li-F花岗斑岩脉及多处萤石矿床(点)证实大量氟元素的存在。上述特征综合分析表明:黄峰岭地区产铀花岗岩成岩期存在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且处于其中的中—低阶段,形成的富硅酸盐和贫硅酸盐系统导致了产铀的“红化”似伟晶花岗岩与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的空间共生、地球化学共轭等特征,且铀主要富集于岩浆液态不混溶体系形成的花岗岩中。  相似文献   
983.
基于GIS的网格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大片区化工厂、建筑群雷电灾害风险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处理技术的网格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包含高势层及其梯度、土壤散流层及其梯度、雷击密度层、直击雷防护效率层、电气电子设备抗雷击风险值、雷击燃爆风险值、人员密集度等指标在内的多层网格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某化工厂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为例,对模型的应用做了示例,对模型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模型未来可能改进的方向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4.
文章通过系统梳理津巴布韦克拉通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结合野外观测工作、赋矿岩体间接年龄测定以及热液矿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总结了其区内典型地区如Harare-Shamva绿岩带、Midlands绿岩带、Mutare绿岩带及Limpopo活动带北缘的金矿化时限分布特征,提出主金矿化年龄分布范围为2 660 Ma—2 610 Ma,接近于新太古代地壳块体稳定克拉通化阶段末期,属同构造期或后构造期成矿;另一期矿化作用时限为2 420 Ma—2 380 Ma,与后克拉通化作用中大岩墙的侵位、区域性应力转换拉伸以及再活化作用引起的广泛的岩浆作用有关。两期矿化作用事件可与其它地区典型克拉通相类比。  相似文献   
985.
贵州兴仁县滥木厂金汞铊矿床是层控型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受断裂和滥木厂背斜控制,为研究构造作用下14种微量元素间的相关性,针对滥木厂矿区断裂裂隙、褶皱轴部及两翼采集样品,,基于隐伏矿体找矿对样品弱信息提取出含Au、Hg、Tl异常的数据。通过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得出Au与Hg、Se具有明显相关,Au与Tl呈负相关,Hg与Tl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6.
数字岩石物理技术既可实现煤体孔隙的三维空间表征及重构,又可模拟孔裂隙系统中流体的流动和绝对渗透率的计算。以伯方矿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微米焦点CT扫描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真实的三维数字岩心模型;应用MATLAB编程及AVIZO软件内含的多种形态学算法,进行了数字岩心孔隙结构量化和表征,建立了等价孔隙网络模型;将AVIZO与COMSOL完美对接,实现了孔隙尺度的渗流模拟、绝对渗透率计算,并探讨了流体运移过程中的压力场及速度场的分布。研究方法丰富了现有数字岩石物理研究手段,为微观尺度上的煤体孔隙结构及流体运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87.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全面进入3500 m以浅的页岩气开发、上产关键阶段。油气地质学界长期以来针对页岩岩相、岩石学与孔隙特征等储层静态参数的重视以及对龙一11小层的单一层系开发的局限,对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整体产能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制约。回归基础地质本质,采用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思路,以构造控制下的沉积分异格局为框架,补充完善川南地区笔石生物地层划分体系;依靠多期节理构造与古应力反演等构造解析方法,建立川南渐变型盆—山边界条件下龙马溪组多期构造演化与流体温压模型,明确川南地区复杂构造背景下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三隆一坳”古构造—沉积分异,控制了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渐进式发育与分布。在川南—大娄山渐变型盆山结构边界条件下,晚白垩世以来所经历的4期不同应力场构造变形事件,使威远、泸州—大足与长宁—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差异性构造变形—抬升剥蚀与演化特征。差异性的埋深—隆升过程,对受埋深与构造热事件控制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充注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构造—沉积分异、盆山建造与热演化过程,最终控制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早期有限聚集—中期相对富集—晚期调整改造的页岩气成藏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88.
辽宁瓦房店金刚石矿田位于华北陆块辽东新元古代—古生代坳陷带.矿田内金刚石矿均为金伯利岩型,目前已发现100多个金伯利岩体,提交了4个大型原生金刚石矿床和3个近源小型金刚石砂矿床,资源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矿田内金伯利岩体成群、成带分布,有岩管也有岩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由于金伯利岩既是金刚石矿的载体,也是研究地球深部信息的重要对象,在金刚石矿勘查过程中对岩体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矿田内不同区域金伯利岩体受围岩成分混染的程度不同,西南部的岩群区金伯利岩体更适合用于研究深部信息;本区影响岩体形态的主要因素是断裂构造,其提供了岩浆上侵通道和就位空间,成岩后的逆冲推覆构造改造了岩体的形态.同时认为,区内控制金伯利岩浆上侵的深大断裂为古郯庐断裂.  相似文献   
989.
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推动国土资源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