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最小二乘解的一种直接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最小二乘解的直接算法,它无需组成和解算法方程就可以求得问样的L和X。  相似文献   
42.
冠状动脉数字图像造影(CCTA)是一种有效的无创评估冠脉血管狭窄等病变情况的成像技术,对CCTA的自动筛查评估依赖于冠脉管腔的高精度分割。为探索能够分割出高质量的冠脉官腔的算法,本文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端到端分割实验以及基于中心线先验信息结合CCTA灰度特征的冠脉管腔分割实验,其中基于深度学习回归方法的Polar1DMLP模型能够结合中心线先验信息得到较好的分割效果。基于公开数据集Coronary Artery Stenoses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Evaluation Framework中的78组冠脉截段数据进行训练与验证,在16段数据的验证集上得到MSD (mean surface distance)为0.169 mm,DICE为0.796。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以中心线为导向信息的Polar1DMLP模型能够较好地整合血管CCTA灰度特征,回归出较为准确的冠脉血管内壁管腔轮廓半径,得到较为平滑的冠脉管腔表面模型,本方法有着较大的潜力以及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43.
春秋两季鄱阳湖浮游动物的编目、数量分布与变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鉴定了1999年春、秋两季,在鄱阳湖区8个断面24个采样站采得的水样.共观察到各类浮游动物共150种.其中轮虫动物物种最为丰富,为96种,占总种数的64.0%,且单位体积的数量亦呈明显优势,说明轮虫动物是该湖区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其次为原生动物.24个采样站中,原生动物、轮虫动物、枝角类、桡足类这四类浮游动物个体数量分布的差异极大,其中第10、12、13和23号站中的个体数量较高,超过100ind/L最大数量出现在13号站,个体数量高达1101.60ind/L鄱阳湖浮游动物的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尤属轮虫的变动最大.本次调查中轮虫和枝角类的数量春季大于秋季,而原生动物和桡足类则秋季大于春季.  相似文献   
44.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未来100年气候变暖速度将比上一世纪提高2-10倍,势必对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服务功能产生巨大影响,威胁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评价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当前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对其响应和适应的复杂性,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进展缓慢。本文在阐明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及其脆弱性评价研究的现状、方法,归纳和介绍了脆弱性评价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模型模拟研究、指标评价研究以及类比研究,指出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5.
地图投影变换是数字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处理的重要步骤和过程,而多项式变换又是地图投影数值变换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提出了影响地图投影多项式变换精度的若干因素,深入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多项式变换精度的影响,最后得出了提高多项式投影变换精度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6.
地质系统的复杂性—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於崇文 《地球科学》2002,27(5):509-519
笔者根据其所提出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一切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的自然哲学理念将地质科学的学科体系划分为地球物质的成分与结构、地质作用、地质学场与地质系统的演化等四大基本领域, 它与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相对应(表 2).笔者将其已发表的地质科学的复杂性理论“地质作用的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应用于研究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 着重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基础理论问题的实质及其理论与研究方法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剖析.目的是通过将地质系统的复杂性作为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的新视角对古老而常新的地质科学进行再认识, 将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提高到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层次, 并实现地质科学向精确科学的跨越, 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47.
揭示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于如何将化学、数学、物理学和复杂性科学与地球科学相结合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得出主要结论:“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并且提出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静态到动态三个层次的表述形式及其相应的理论和方法,即:⑴用平衡、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地质作用并分别用地质数学中的随机过程(马尔科夫过程)和随机场(“地质统计学”)表示时间的空间结构。这是静态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2)用非平衡、不可  相似文献   
48.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为富集钒、钛、铁等过渡元素的典型岩浆矿床。文章运用量子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该矿床的元素组合、分配及变化特征 ,并用量子力学理论的abini tioHartree Fock分子轨道法对钛磁铁矿和钛铁矿晶体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源于地幔的原始岩浆富集成矿元素 ;在其结晶过程中 ,V ,Ti,Fe等成矿元素再次富集于钛磁铁矿和钛铁矿中而形成矿床 ,这种再富集受晶体结构择位能控制。  相似文献   
49.
笔者对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临界性、瞬态混沌、混沌边缘和弱混沌四大理论和研究领域就其发展现状和最近动态作系统和深入的剖析后得出结论 ,认为以上四者是对自然界中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的时空演化这个统一事物的本质的面面观。笔者进一步将四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成一个重要的命题 :自然界中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的时空演化服从“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 ,并且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地质系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既十分重要 ,又异常复杂的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它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内禀基本属性。它的时空行为服从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位于有序和混沌之间的过渡时空域 ,即混沌边缘 ,其中系统呈规则与混沌运动并存和混合的弱混沌动力学状态 ,并且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将上述命题演绎和整合成一种广泛适用于地质系统的地球科学的复杂性理论 ,名之为 :“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 ,并将其内容归纳成 6部分 :(1)自组织临界性、瞬态混沌、混沌边缘和弱混沌 ,(2 )多组分的耦合与相互作用及其相干与协同 ,(3)演化过程的分形动力学 ,(4 )作用的时空结构 ,(  相似文献   
50.
影像地图集中色彩与符号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地图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源,使地图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影像地图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地图品种,但影像地图的设计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技术难题.结合影像地图集的编制,对影像地图集设计中两个关键技术,色彩设计与符号设计进行了研究实践,为影像地图集的设计制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