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247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51.
高温给城市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脆弱性后果愈发严重,如何科学量化与评估城市高温人口脆弱性,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高温适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热点。在城市高温人口脆弱性分析框架基础上,以西安市为例,整合遥感影像、手机信令、POI、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从高温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高温影响下人口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测度模型,揭示高温人口脆弱性等级分布特征和空间异质性,识别人口脆弱性空间地域及其致脆因子类型。结果表明:① 西安市高温暴露、敏感性和适应能力都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总体上均呈现出“中心-边缘”结构,即城市中心地区形成“高暴露、高敏感、高适应”,城市边缘表现为“低暴露、低敏感、低适应”。② 西安市人口脆弱性以低值和较低水平为主,脆弱性也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脆弱性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城市三环以内,形成断续的“岛状”分布形态,脆弱性低值和较低值地区分布在城市边缘。③ 不同致脆类型的面积占比依次为综合主导型(37.3%)>高温暴露主导型(33.3%)>适应能力不足主导型(23.6%)>人口敏感主导型(5.8%);高温暴露主导型广泛分布在城市中心、北部和西部等地,人口敏感主导型相对集中在城市中心偏南地区,适应能力不足主导型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综合主导型主要集中在城市南部,北部也有大量分散式分布。本研究可在城市高温人口脆弱性评估方法,城市高温人口脆弱性的减缓与治理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52.
苗毅  苏晓波  宋金平  花晓波 《地理研究》2021,40(6):1716-1731
围绕边境城市瑞丽的两处口岸,结合1989—2019年Landsat和夜间灯光数据,以空间分析与多元空间Logistic回归,探讨边境口岸区城市扩张的过程与特征。研究发现:① 瑞丽、畹町口岸区城市均有扩张但差异显著,空间上分别具有指向口岸、沿边境线迁移的重心轨迹,以及岸城融合相向发育、飞地扩张的热点演变特征;② 回归分析发现,瑞丽口岸贸易在2004—2009年对邻近该口岸地区的城市扩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后伴随姐告边贸区部分功能外移,又促成城市扩张在空间上呈逐渐远离口岸点的特征,对瑞丽口岸区城市扩张影响显著,而畹町口岸贸易并未有效促成畹町口岸区城市扩张,且后者还易受到其他口岸、通道包括自然因素的影响;③ 多因素及空间竞合关系下,瑞丽、畹町口岸区城市扩张以1999年和2009年为界呈差异化的三阶段特征,两口岸区城市用地也均围绕边境、口岸发育延展,具有明确方向性和空间特殊性。最后,研究区未来发展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不同口岸发展要注重实际及边境促进或限制城市扩张的双重属性,结合口岸贸易结构等的更丰富的案例有待探讨,以更全面地解释边境城市扩张机制。  相似文献   
553.
子波相位不准对叠前波形反演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波是影响反演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不正确的子波相位会改变目标函数的形态,导致反演结果收敛不到真实的位置,最终引起解释结果发生偏差甚至错误。基于两个简单模型,在忽略所有其它影响因素前提下,本文研究了子波依赖于频率的相位变化对叠前波形反演的影响,并对反演误差进行量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即使给定子波与真实子波有较高的相似性,依赖于频率的子波相位误差仍可能导致反演结果严重偏离真解。对给定子波进行常相位旋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反演结果的精度,但却无法完全校正子波相位不准的影响。而且子波相位不准为反演引人的是系统误差而非随机误差,很难采用统计性方法予以消除,从根本上限制了叠前反演的精度。  相似文献   
554.
在科尔沁沙地奈曼旗,大于10 mm的降雨属极端降雨。根据当地多年平均降雨量,设置雨量×降雨次数的双因素模拟试验(T1,共288 mm、分18次;T2,共288 mm、分9次;T3,共576 mm、分36次;T4共576 mm、分18次;CK,接收当年的自然降雨),考察极端降雨对科尔沁沙地一年生植被的密度、多样性指数、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萌发期,植株密度在各处理下均维持在2 000株·m-2;而在生长发育后期,T3、T4维持在400株·m-2,而TI、T2维持在1 600株·m-2,CK下为1 200株·m-2,说明降雨总量决定了能完成生活史的沙地一年生植被的数量。(2)T1、T2、T33种极端降雨模式均显著提高沙地一年生植被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说明科尔沁沙地一年生植被的生物多样性不是由年降雨量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每次降雨量与降雨次数的分布共同决定的。(3)T3、T4显著降低了沙地一年生植被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55.
目的:分析老年人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人支气管结核患者CT及临床资料,其中15例经病理学证实,5例经细菌学证实,26例经临床抗结核治疗有效证实。结果:①46例共检出98支病变,两肺上叶为结核好发部位(40/98,40.8%),多支受累为其特点(32/46,69.6%)。②CT特征表现为支气...  相似文献   
556.
利用民勤与周边地区2005年的Landsat-5 TM影像和1∶25万的DEM资料,在ArcGIS的支持下,对GRAPES_SDM沙尘模式中原有的20世纪80年代的地面信息进行更新与对比,在此基础上就2010年4月23日至25日的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土地覆盖更新前后的数值模拟对比试验,并结合民勤站的沙尘浓度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与模式中原有的土地覆盖信息相比,民勤及周边地区2005年的沙地、草地、耕地、水体、湿地面积明显减少,城乡用地变化不大;土地覆盖变化影响了模式输出的起沙通量和沙尘浓度的范围与强度。一方面,土地覆盖的更新使得起沙总体上有所减弱,且影响程度随过程的增强而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土地覆盖变化对地面沙尘浓度的影响具有初期性、移动性和尺度适应性,同时也显著地改变了沙尘浓度的垂直分布。此外,起沙过程中土地覆盖信息的更新有利于民勤站沙尘浓度模拟值接近观测值,表明沙尘模式中的土地覆盖信息应该具有现势性。  相似文献   
557.
陈旭 《地质与勘探》2019,55(S1):231-240
锰矿是我国大宗紧缺矿产之一。近年来中国南华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锰矿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锰矿资源量达15亿吨,完成国家“358”锰矿战略目标,进一步丰富了“内源外生”等成矿理论。但目前锰矿远景资源量储备不足,锰矿科研工作尚需深入开展。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我国锰矿勘查工作及成矿理论的进展,提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下一步工作部署的建议。  相似文献   
558.
基于局部斜率属性的VSP波场分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中上、下行波视速度的差异,利用地震剖面同相轴局部斜率属性参数,提出了一种分离上、下行波场的新方法.首先利用Fourier变换初步分离上、下行波场,然后利用平面波分解滤波器(Plane Wave Destruction (PWD) Filter)技术估计初始分离波场的同相轴局部斜率属性参数,在此基础上对VSP原始资料波场分离.该方法是一种时间域最小平方优化分离波场的方法,不存在其他滤波方法阈值滤波器边界的影响,减少了因镶边问题带来的假象.模拟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分离出的上、下行波噪声假象少,振幅保持好,更好地消除了上、下行波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59.
In order to study the adaptability of Arctic mieroalgae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s, the growth curves and antioxidase system of three microalgae ( Skeletonema marinoi, Chlorella sp. and Chlam ydomonas sp. ) that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Ny-Alesund, the high Arctic, at different low temperatures (0 ℃, 4 ℃ and 8 ℃ )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microalgae to temperatures depended on the species. The growth rate, SOD and CAT activities of Skeletonema marinoi were the highest at 4 ℃,but MDA content was the lowest. The growth rate and enzyme activity of Chlorella sp. were the highest at 8 ℃, while the lowest MDA content presented at 0 ℃. The growth of Chlamydomonas sp. at th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as not so significant, the lowest MDA content presented at 8 ℃. The change of antioxidase system also depended on species and temperatures. Three indexes of antioxidase system of Skeletonema marinoi between 0 ℃ and 4 ℃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01 ). SOD activity of Skeletonema marinoi and Chlorella sp. between 0 ℃ and 8 ℃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and the other two indexes of them differed insignificantly. Antioxidase systems of Chlamydomonas sp. at the three temperatures differed insignificantly. In conclusion, the three microalgae had good adaptability to the three temperatures;their MDA content presented a low level, and had uniqu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with different low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560.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地区侏罗系直罗组下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拉平法精细恢复彬县地区直罗组下段各个时期的古地貌特征并划分古地貌单元,探讨古地貌特征对有利沉积相带分布的控制,揭示直罗组下段铀储集层的空间演化特征,明确不同时期地下水流的流向,探讨古地貌特征对层间氧化带的控制作用。辫状河道砂体为有利的铀储集层,铀矿(化)体主要赋存于辫状河砂体中,受沉积古地貌控制,主要发育在下切谷中。古地貌控制了地下古水流的流向,从而控制着氧化带的发育和铀成矿。晚侏罗世,彬县地区北部为古隆起区,容易被淋滤氧化,不利于铀矿的预富集;早白垩世—古新世主成矿阶段,直罗组底部古地貌变为“东南高、北西低”特征,含氧含铀水主要来自盆地东南缘,呈扇形沿着直罗组下段辫状河道砂体渗流,形成层间氧化带。古地貌恢复对铀储集层砂体的分布特征和铀成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