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简要回顾了水库诱发地震(RIS)研究的历史。从诱震库区的地质构造条件、水库蓄水诱震机理的数学物理模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地震学、水库诱发地层危险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四个方面,介绍了水库诱发地震研究过程中各阶段所取得的重要认识。指出了目前水库诱发地震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理论基础,重视库区岩体结构、水文地质结构研究以取得诱震环境模型的发展与创新,以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环境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为手段,以取得诱震机理认识的深化,是未来水库诱发地层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2.
深圳市黄贝岭断层是活动断层,在该断层附近高层建筑密集,人口稠密,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灾害,现用智能化系统对其进行实时跟踪监测。该系统由监测巷道系统、监测仪器系统、信息采集传输和数据分析系统组成。经过一年的监测得知:黄贝岭断层明显存在位移活动,且一直沿着一个方向滑动,应当引起重视。建议断层监测要继续坚持下去,以防范断层活动可能引发地面沉陷、开裂等地质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153.
易顺民  卢薇  周心经 《热带地理》2021,41(4):801-811
通过对广州夏茅村岩溶塌陷进行地质勘察,系统探讨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塌陷的灾害特征、岩溶发育条件和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区内第四系覆盖土层厚度大且分布不均,土洞大量发育,隐伏可溶岩的富水性好,溶洞发育;同时,覆盖层内的松散岩类孔隙水与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密切,含水砂层内地下水位的改变会直接引起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的水位波动,构成岩溶塌陷的水动力因素;钻孔桩施工时钻孔揭穿覆盖层内土洞顶部的黏性土层盖板,造成盖板上部的细砂及淤泥流入土洞,是岩溶塌陷的直接触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岩溶分布区的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网,对岩溶塌陷地段进行灌浆处理,是根治夏茅村岩溶塌陷的主要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4.
????????????£??????????????????????仯????????????????????????????????仯?????????????????????????????????????????????????±仯??????????????????????塣???????????????????仯?????????????????????????????????????о????????  相似文献   
155.
本文对日—气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了比较全面的评述。总结了以往研究工作的特点,简单介绍了有关的各种探讨物理机制的理论,可以归纳出该课题有几个特点:(1)太阳活动是否对低层大气的状态和运动有足够大的影响还没有得到直接的确认;(2)相关统计结果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经纬度差异和不同高度上的差异)和时段性(相关的反转和消失);(3)已经证实中高层大气对太阳活动确有响应;(4) 太阳活动的效应已经能够在能量平衡模型和一些动力学模型中定量或半定量地反映出来,目前对机制的讨论仍很热烈,有些机制尚处于定性描述阶段,一些机制还不能解释所有现象,或不同地区同一种参数的变化;(5)现已清楚的知道制约大气变化的因子很多,海洋、陆地、生物圈和地球内部的运动及相互作用增加了这一问题的复杂,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积累更多的资料并进行大量同步观测,利用最新的统计分析方法寻找其相互关系,以进行模式和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6.
论述了开发低端电子手簿的可行性,介绍了HP200LX掌上机的基本特点,实用汉字库的建立原理和使用,软件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做法,以及手簿的功能和特点,提出了中文电子手簿设计及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7.
易同生 《矿物学报》2007,27(3):493-498
恩洪矿区是云南省重要产煤基地,晚古生界的上二叠统宣威组是主要含煤岩系,其煤层镜质组含量较高,变质程度中等,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煤层气富集的控制因素主要为煤层厚度、煤岩组分、煤级、吸附性能和良好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58.
四川省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山高谷深,地形切割强烈,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繁,造成损失巨大,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分析了阿坝州汶川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及汶川县的地质灾害隐患,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阐述了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汶川县地质灾害防治初步规划建议,提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群测群防的防灾减灾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为汶川县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合理安排生产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9.
利用为期一年的卫星遥感温度(SABER/TIMED)资料重建了120°E子午圈内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各主要频率分量(周日、半日和8小时潮汐).这些主要频率分量随高度振幅增大,在97km高度达到显著的振幅;其中迁移性周日潮汐在97km高度出现极大振幅,然后随高度衰减.本文从考察迁移性成分和非迁移性成分各自在总潮汐中贡献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那些对形成该子午圈中97km高度上整体潮汐扰动起控制作用的潮汐成分.结果显示,对周日和半日频率这两种潮汐而言,迁移性成分控制了它们的总体时空分布.在春分季节,迁移性周日潮的控制作用最显著,决定了赤道和两半球热带的活动中心;其中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季节变化形势与以往利用武汉(30°N,114°E)流星雷达风测量资料开展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其他季节受非迁移性成分明显影响,例如,在本文关注的2005年中,夏至季节受(1,0)模、(1,-3)模和(1,-2)模的共同影响形成了从赤道向南延伸的活动中心,极值中心位于赤道附近,振幅达到了20K以上,是全年的最大值.受迁移性成分控制,半日潮活动主要出现在两半球热带地区,北半球活动中心位于秋分季节(振幅达到13K),南半球活动中心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其他季节受非迁移成分的影响,形成若干分布在两半球的活动中心.在本文关注的40°S~40°N范围内,与周日潮和半日潮相比,8小时潮汐具有显著较低的振幅;另外,虽然迁移性成分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系统地分布在两半球热带地区,但是非迁移成分具有与迁移性成分相当或更大的振幅,在整体上控制了这种潮汐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60.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综合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深化对中纬度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过程、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贡献的认识,一项名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MGRASS)”的基金重大项目于1997~2001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执行。IMGRASS计划在1998年草原生长季节在所选定的以典型草原为主,包括草甸草原、稀疏沙地草原等在内的中尺度试验区开展了多点、多要素的综合观测。观测内容包括土壤、植被、大气的相关要素和发生于地-气界面的潜热、感热通量,还包括N2O,CH4,CO2等微量气体交换量、辐射与降水分布。除1998年中尺度观测试验外,1999~2001年在代表性地点进行了微量气体收支、遥感和沙尘天气相关的专项观测,结合草原站已进行的长期监测资料,分析气候-生态长期相互作用,特别是人类活动干预的影响。在分析观测结果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文章简要介绍IMGRASS计划目标和初步成果,包括:计划目标与实验区背景;半干旱草原不同地表陆气相互作用特征;浑善达克沙地及其沙尘气溶胶特征;半干旱草原温室气体收支与碳循环测量分析;人类活动干预下半干旱草原生态退化与恢复演替规律;半干旱草原的遥感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