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307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300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475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7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71.
972.
本文系统论述数字海淀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信息平台 (简称“数字海淀”)构筑的目的、技术要求、设计思想和实施的技术方法。“数字海淀”首次采用具有直观、真实感强、易于操作的特点的 1∶ 2 0 0 0比例尺彩色航空影像平面图作为搜索平台。同时通过小波压缩技术 ,将 2 8GB的海量数据压缩能在个人电脑或便携机上运行。  相似文献   
973.
近年,中国天文学提出建议,在贵州喀斯特洼地中建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其英文缩写为FAST—Five -hundred -meter Aperture SphericalTelescope。为什么要造大型射电望远镜呢?因为,人类渴望在电波环境彻底破坏之前,真正看一眼初始的宇宙,弄清宇宙结构是如何形成与演化至今的,只有大射电望远镜才能帮助人类实现这一梦想。  相似文献   
974.
柴达木盆地北缘鹰峰环斑花岗岩体的岩相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外调查表明,鹰峰环斑花岗岩体形成于中元古代,位于柴北缘构造带,呈透镜状夹持在剪切带间。同时代侵入的还有辉绿岩墙和石英闪长岩奥长花岗斑岩脉,构成双峰式岩石组合。该环斑花岗岩多具无奥环结构,卵形钾长石球斑十分发育,其体积分数多在50%~60%,粒径多在2~3 cm,常以多晶集合体出现,出溶作用十分强烈。基质结构有中粗粒、细粒和显微文象结构等。石英、钾长石都具两个或多个世代,黑云母多结晶较晚。按矿物定量分类多属石英正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类。与典型环斑花岗岩相比,该岩体有出露面积小,岩石类型单调,球斑含量大,大小较均匀且为多晶集合体,出溶作用强烈,基质结构多样,变质变形明显等特征。这些特征部分起因于加里东期的改造,部分是该地区元古代岩浆作用个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975.
【研究目的】老挝钾盐矿床是世界上重要的钾盐矿床之一,开展该矿床钾盐析出阶段沉积环境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钾盐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钾盐矿层中的水不溶矿物比可溶盐类矿物保存了更多的原始信息,是研究成矿卤水演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以老挝万象盆地海夏峰矿区ZK16钻孔为研究对象,利用镜下鉴定、XRD及SEM等方法对该钻孔钾盐矿层的水不溶矿物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水不溶物中的主要矿物为硬石膏、方硼石、水氯硼钙石、石英、白云石、菱镁矿、方解石、白云母等,其中以硬石膏、方硼石是主要的水不溶矿物。自生石英及碎屑白云母的存在及其分布特征指示了钾盐在沉积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陆相水体的影响。【结论】综合研究揭示,研究区钾盐沉积可以分为波动沉积、浅水沉积、稳定沉积和改造作用等4个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976.
Traumatocrinus hsui Mu, 1949是关岭生物群的重要组成成员,以数量众多、保存精美、营假浮游生活闻名于世。笔者等通过对5件群体保存标本中的127个大小不同个体的系统描述和形态定量分析,认为T. hsui萼部与整个冠部存在异速生长的特征,个体发育过程中腕的级数和数目逐渐增加;T. hsui的个体发育可分为3个时期6个阶段,即幼年期(Ⅰ、Ⅱ)、少年期(Ⅰ、Ⅱ、Ⅲ)、成年期;幼年期:个体较小,冠高小于26 mm,腕分枝至4级;少年期:个体中等,冠高26~130 mm,腕分枝至7级;成年期:个体较大,冠高大于130 mm,腕分枝至8级。前人在关岭生物群中研究命名的Traumatocrinus hsui enormis Mu, 1949,Traumatocrinus kueichouensis Mu, 1949,Traumatocrinus uniformis Mu, 1949,Traumatocrinus sp. Mu, 1949,Traumatocrinus guanlingensis Yu et al., 2000和Traumatocrinus xinpuensis Wang et al., 2002等均为T. hsui的同种异名,其命名标本为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或局部特征。  相似文献   
977.
通过野外钻孔编录、室内测试分析、钻孔数据统计,结合砂体结构、垂向岩性序列、平面展布形态等特征研究,总结了洪海沟铀矿床主要含矿层头屯河组下段的沉积特征及展布样式,恢复了目的层构造展布形态。目的层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沉积,分流河道发育有利容矿砂体;北西向缓倾单斜结合南部小型褶皱的构造格局控制了层间氧化带展布形态;通过对砂体结构类型、空间展布形态特征的研究,讨论了其与层间氧化带发育及铀富集关系,认为砂体垂向岩性序列组合样式、平面展布形态共同决定了铀矿化类型及富集部位,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及铀矿化主要发育在岩性-岩相变化部位。  相似文献   
978.
研究目的】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好,对该区域进行地热资源评价可为安徽省能源结构优化及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等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揭示了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概况及分布特征,探讨了隆起山地对流型和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并对其储量及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热储主要赋存在巢湖—和县基岩隆起区、大别山隆起区、沿江基岩隆起区、江南隆起等隆起山地及定远断陷盆地、肥东断陷盆地、霍山—九井盆地、庐枞断陷盆地、安庆断陷盆地、宣城断陷盆地等沉积盆地。前者隆起区热储类型为带状,岩性以断裂破碎带中花岗岩为主,后者断陷盆地热储类型为层状及层状兼带状,岩性以砂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带内热储主要为偏硅酸·氟热矿水,隆起山地型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HCO3型水,沉积盆地型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型水。通过潜力评价可知,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潜力较小,且处于开发利用状态的地热田基本处于超采状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相对较大,其中潜力大、中和小的盆地分别有4处、6处和10处。【结论】安徽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地热资源潜力分布不均,地热资源需要分区规划利用,并且需要考虑高氟、高矿化度热矿水利用造成的地表水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79.
自发渗吸存在于页岩油藏体积压裂和注水开发等多个关键阶段,是影响页岩油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厘清渗吸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提高页岩油采收率有重要意义. 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不同源储配置关系的页岩油储层岩心开展自发渗吸实验,结合核磁共振技术监测流体运移过程,分析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对页岩油储层自发渗吸的影响机制,明确源储配置关系对渗吸的控制作用. 长7段页岩油储层中储夹源型渗吸体积分数均值为33.84%,源储互层型为25.98%;储夹源型渗吸阶段斜率均值为0.359,源储互层型均值为0.302;渗吸过程中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小于10 ms的孔隙占比高;渗吸体积分数与润湿性、储层品质因子及孔喉比相关性较好. 长7段页岩油储层储夹源型配置关系渗吸能力优于源储互层型;储层渗吸能力主要由润湿性、储层品质因子及孔喉比控制.   相似文献   
980.
孙遥  郭峰  彭晓霞  向佳  张磊  杨旭东 《现代地质》2022,36(5):1403-1413
阐明微相控制下的储层展布及其微观特征,对揭示油气差异富集规律,实现有利储层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曲流河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延9储层为例,以岩心观察描述及取样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粒度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法、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和常规物性分析,并结合测井资料宏观印证。结果表明:胡尖山油田延9发育曲流河相,主要包括河道(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天然堤及河漫滩微相。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构成的溶孔-粒间孔组合。可识别中细喉道、细喉道及微细喉道三种主要喉道类型。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1.51%~18.87%之间,渗透率主要为(2.08~79.86)×10-3μm2,属于中低孔-中低渗特低渗-中大孔细喉型储层。黏土矿物、硅质及钙质的胶结作用和机械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的主因,长石颗粒及部分胶结物的溶蚀作用以及绿泥石膜对压实及胶结作用的抑制,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但当绿泥石含量超过0.3%时,物性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