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9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598篇
测绘学   285篇
大气科学   367篇
地球物理   358篇
地质学   1487篇
海洋学   303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4  
经过野外宏观观测、室内显微分析及同位素年龄测定,基本厘定医巫闾山是一个白垩纪时形成的变质核杂岩。变质核杂岩中心为晚燕山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周围是由代表地壳深部变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组成的变质核。变质核北面和东面以拆离断层与盖层下部中新元古界相接触,并为中新元古界组成的韧性流变的中间层所环绕。变质核西面以阜新盆地东南缘边界正断层( 孙家湾- 稍户营子正断层) 与盖层上部以脆性变形为特征的白垩纪碎屑岩相邻。变质核杂岩的变形片理、线理及运动指向说明该变质核杂岩为对称型变质核杂岩。  相似文献   
902.
燕山南缘盘山岩体的热历史与构造-地貌演化过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热年代学方法,揭示了燕山南缘盘山岩体的热历史与隆升过程。结果表明,盘山岩体的侵位深度约为10km.岩体侵位以后,经历了快速冷却过程,在226.48Ma~204.95Ma期间,岩体温度由520℃冷却至300℃,平均降温速率为10.22℃/Ma.204.95Ma~118Ma期间为盘山岩体的缓缦隆升时期,平均隆升速率约为0.028mm/a,隆升幅度约2.5km.118Ma~96Ma为盘山岩体较快速隆升时期,隆升速率为0.035mm/a,隆升幅度约0.77km.96Ma~35Ma为盘山岩体与盘山山脉的快速隆升时期,隆升速率约为0.115mm/a,隆升总幅度达7km.35Ma以来,盘山岩体的隆升速率很小,仅约0.014mm/a,隆升幅度约为0.5km.盘山周缘环状构造系统的形成时代略早于226.48Ma,盘山南缘边界正断层的活动时代为中生代末~始新世。   相似文献   
903.
1988年,嘉峪关地磁台曾从原河西堡台调来一台CR69型磁秤,现作为本台正常记录仪。多年来,我台一直使用此仪器底坐上标刻的线圈常数28.8进行资料处理。但近来有人称,此CR69型磁秤在调来我台之前,曾做过线圈改造,其常数应为21.79。显然,此事直接...  相似文献   
904.
对嘉峪关台 1 971~ 1 992年记录的不同方位的 3 0 0个地震进行了统计 ,分析后认为 :发生在嘉峪关台 SE方向的地震合成方位异常显著 ,特别是肃南地区的地震嘉峪关台记录存在明显的初动方位异常 ,异常夹角在 60°左右。认为这与祁连山北缘深大断裂以及河西走廊内部的活动断层有关  相似文献   
905.
目的是观察杨氏中国尖齿兽有无筛板骨,探讨X线CT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扫描参数用传统CT、高档CT及工业CT分别对杨氏中国尖齿兽头骨化石标本进行扫描。结果:杨氏中国尖齿兽脑腔、鼻腔之间存在筛板骨,高档及工业CS能清晰显示筛板结构。结论:X线CT是无创性观察化石内部结构的方法,在古生物学研究方法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906.
通过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区内独立矿床空间分布 ,同一矿床中元素在水平及垂直方向富集关系 ,成矿元素矿化富集阶段性 ,元素的相关及因子分析的综合研究 ,进一步证实了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金与砷、锑、汞存在既共生又分异的双重地球化学特征 .金、锑矿物的溶解度及络合物分配热力学计算表明 ,金在热液中主要以Au(HS) -2 迁移 ,而锑则主要以Sb(OH) 03 为主 ,锑在成矿晚阶段低温酸性环境中HSb2 S-4 作用有所加强 .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是导致金、锑共生分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共存于同一成矿热液中的金、锑由于其络合物类型、溶解度相异 ,及其对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作出的响应不同 ,使其沉淀在时间、空间和沉淀物种上有所差异 .  相似文献   
907.
结合在语音声讯系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详细论述了以Visual Basic 5.0作为编程工具,开发语音声讯程序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908.
根据华东地质学院校园网二期建设项目,简要介绍了本院校园网的拓扑结构图、校园网采用的VLAN技术及其第三层交换(路由)技术,阐述了校园网建设中子网划分与IP地址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909.
华南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厘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山字型的前弧展布于中国大陆南缘和越南北部,南抵西沙纬向带北侧。西翼反射弧出现于念青唐古拉-伯舒拉岭及其南侧,东翼反射弧位于南黄海地区,沿弧形带以中、新生代岩浆岩和构造动力变质带的弧形展布为显著特色。它的脊柱在川、黔、滇、桂毗邻地区,以近SN向褶皱带为主体。华南山字型是印支期发生发展,燕山期成型和定型,喜马拉雅期仍有较强活动的构造体系。该体系的确定,对研究华南地质构造格架与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它是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910.
城门山铜矿矿体存在于裂隙喀斯特(岩溶)化的灰岩中,并且有一部分矿体埋藏在九江县的赛湖底下,矿床的充水条件复杂,一直被认为是“大水矿床”,至今尚未开采。本文分析了该翼天矿充水的各种来说,用数学模型的有限元解计算了各种来源所占的份额。分析了产生湖底塌陷和湖水倒灌的可能性及防治措施。论证了城门山铜矿“水可治、矿可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