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卫星气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  方宗义 《气象》2012,38(2):129-146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发展到今天,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本文从国内外气象卫星的发展,气象卫星对大气科学的作用和影响这两大方面讨论了它们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取得的进展、成就和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卫星气象为适应良好的发展机遇所面临的挑战,它们是:绝对辐射定标和真实性检验、发展快速精确的辐射传输模式、全球模式中同化卫星遥感的水汽和云等资料、在区域模式中同化卫星遥感的高分辨率资料和发展先进的反演算法。  相似文献   
382.
一次多分叉多接地的空中触发闪电过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分析了2007年广州从化人工引雷试验中,6月30日一次空中触发负极性闪电的光学和电学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此次空中触发闪电的上行正先导和下行负先导分别出现了多个分叉。上行正先导早于下行负先导4.93 ms始发,上行正先导初始阶段的二维平均速度为104m/s量级,后增加到105m/s量级。下行负先导经历了3次分叉后分为4个分支接地,其中有两个接地分支一直持续发光到闪电放电结束,观测到下行负先导的二维平均速度为1.69×105m/s。小回击之后上行正先导也出现了多个分支,高速摄像和宽带干涉仪对这些分支的观测结果基本一致。小回击之后,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的持续时间为178.6 ms。  相似文献   
383.
为改善因水文模型中降水等输入信息的不确定性对确定性水文预报精度的严重影响,以湖北省漳河流域为例,将中尺度暴雨数值模式(AREM)集合降水预报产品输入到新安江水文模型中,对该流域2008年汛期一次典型的洪水过程进行预报测试。结果表明:基于集合数值预报产品的水文预报能在洪峰流量、峰现时间等水文预报要素上获取更多的预报信息,并将单一的确定性预报结果转化为可能发生范围的预报,提高了水文预报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84.
三峡水库影响前重庆主城区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主城区河段处于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又是嘉陵江汇入长江的河段,水流条件和泥沙运动十分复杂.采用重庆主城区河段在三峡水库影响前的1980、1996、2002~2005年观测资料,分析了岸线、洲滩、深槽、冲淤量等变化.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影响前,重庆主城区河段年内有冲有淤,其中汛期主要为淤、汛前与汛后主要为冲,年际间略呈冲刷状态.  相似文献   
385.
我国沙区6种蒿属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马骥  李俊祯  孔红 《中国沙漠》2002,22(6):586-590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沙区6种蒿属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其种子微形态特征在组间有一定分类学价值,近缘组和近缘种的种子微形态结构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其种子体积小、重量轻、种皮富含胶质、表面纹饰呈凹凸不平的沟槽状,有利于在沙区的传播与萌发.  相似文献   
386.
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李俊  于沪宁 《地理学报》1997,52(6):551-560
1996年4月~6月在华北平原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测定冬小麦田蒸散和CO2通量,求取冬小麦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湿度较低时,冬小麦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L型或U型日变化,其变化范围在-0.0194~0.6414;日较差范围在0.1138~0.6321。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早晨最高且变化迅速,白天较低且变化平缓。土壤湿度较高时,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范围在-0.0157~0.1381;日较差范围在0.0616~0.1537,其日变化不明显。从冬小麦拔节期到灌浆期,水分利用效率白天平均值变化较大,其范围在0.0110~0.0532,日较差变化范围在0.0616~0.6321,二者均于5月中旬达到最高,之后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白天平均值和日较差的季节变化明显受土壤水分影响。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白天平均值与0cm~60cm的有效土壤水分呈负相关,达到0.05显著水平;与0cm~20cm和0cm~100cm土层土壤有效水分无明显相关关系。冬小麦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与饱和差呈极显著负相关,达到0.01显著水平。土壤湿度较低时二者呈幂相关关系;土壤湿度较高时二者呈线性相关,且相关系数比土壤湿度低时高。在低土壤含水量下,冬  相似文献   
387.
李俊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97,21(2):214-222
前文给出了卫星红外观测资料的反演处理方法,并对方法作了理论上的分析,在本文中,我们将此方法应用到TOVS、GOES-8实际资料及AIRS模拟观测资料处理中并重点对TOVS资料进行试验。在反演中,我们将大气温度廓线和水汽混合比(lnq)廓线用各自的经验正交函数(EOF)表示以提高反演的稳定性并缩短计算时间,同时采用一种过滤操作以加速迭代的收敛速度。除了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TOVS资料进行处理外,还用国际TOVS处理软件包(ITPP-4.0)对同样的资料进行反演。试验表明,本文方法的反演结果优于ITPP的结果。AIRS模拟反演结果表明,高分辨率红外垂直探测器的遥感精度能够达到温度1 K、水汽10%。  相似文献   
388.
李俊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97,21(3):341-347
我们已经研究了晴空情况下的大气红外遥感及其反演问题。本文对有云情况下的大气红外遥感及其反演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指出国际上通用的处理有云反演的晴空订正法存在误差放大问题,然后提出了3×3相邻视场同步反演法,在该方法中,假定3×3相邻视场具有共同的大气温度廓线和大气水汽廓线,从而使求解方程数增加到9倍,而反演参数只增加有限的几个,大大提高了有云情况下反演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9.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采用涡度相关法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碳通量观测,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构成及其变化特征,并分析碳交换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夜间净碳交换量(NEE)与0~10 cm地温呈明显的指数关系,两年度(2002年11月~2003年10月和2003年11月~2004年10月)的Q10分别为2.94和2.40.通过模拟计算得到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c).冬小麦、夏玉米GPP的光响应曲线均符合直角双曲线方程.玉米季平均最大光合速率(Amax)与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α)大于麦季.冬小麦α值随LAI增加而增大.作物主要生长季农田NEE的日变化明显白天吸收、夜晚释放CO2.其他月份农田以碳排放为主,NEE的日变化不显著.农田NEE日较差4~5月和8~9月较大,其它月份较小.农田NEE,GPP和Rec呈明显的季节变化.2003年和2004年玉米田最大日平均碳吸收量分别为-10.20和-12.50 gC·m-2·d-1;麦田最大日平均碳吸收量分别为-8.19和-9.50 gC·m-2·d-1.麦田和玉米田的最大碳吸收量分别出现在4~5月和8月中旬,和GPP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冬小麦和夏玉米主要生长季(3~5月和8~9月)的NEE由GPP支配.GPP主要受PAR和LAI影响.温度对GPP的影响在早春较为明显.7月Rec达到全年最大,Rec和GPP对NEE的贡献相当.其余月份NEE以Rec为主,温度成为NEE的主要控制因子.从生长季NEE总量看,两年度的麦季分别为-77.6和-152.2 gC·m-2·a-1,玉米季分别为-120.1和-165.6 gC·m-2·a-1,玉米季均大于麦季.两年度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的年均NEE分别为-197.6和-317.9 gC·m-2·a-1,表明华北平原农田是大气CO2的汇.若考虑收获籽粒的碳,则农田由碳汇变为碳源两年度分别为340.5和107.5 gC·m-2·a-1.受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及施肥、耕作等农田管理措施影响,农田碳交换的年际变化很大.实行免耕和一年一熟制是减少土壤碳排放、增加作物碳吸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90.
GMS-5四通道云图的自动分类及其在定量降水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王立志  李俊  周凤仙 《大气科学》1998,22(3):371-378
根据日本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5)云图的新特点,运用动态分类方法对GMS-5四通道卫星云图进行分类,得到各种云类及地表。并由分类结果,根据一维云模式得到的对流云对流核心云顶温度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对层云和对流云做定量降水估算。并用1995年8月31日的云图资料进行对流云和层云的降水估计试验,将估算出的降水率和降水面积与地面1 h的观测降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假如设置40%为降水的允许误差,那么降水估计的准确覆盖率将达到70%。能在业务应用中推广,并且该方法可以应用到即将发射的风云2号气象卫星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