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A total of 1362 archaeological sites from the Paleolithic Age to the Warring States time in Hubei Province increase gradually from west to east and from high land to low land.The number of Paleolithic sites with altitude of 50-500 m account for 78% of the whole,while 71%-95% of sites from the Neolithic Age to the Warring States time mainly distribute at the areas of 0-200 m.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cheological sites in this area is affected by two factors.For one thing,the human beings of every period need to choose the first or the second terrace as living sites which are near water source and are easy to withstand flood.Additionally,affecting by the regional tectonic uplift since the Holocene,down cutting of rivers can form new river valley,and lateral erosion and accumulation of river in stable time of tectonic movement can result in increasing of many new terraces.So,the human beings migrated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errace location,leading to the sites increase gradually in the lower areas of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s of this province.For other things,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cheological sites in this area is affected by the climate condition.The Paleolithic sites mostly distribute in the Hanshui River Valley in northeastern Shiyan,southeast of Jinzhou and east of Jinmen,which is because rivers distributed in higher areas in this period.During the Chengbeixi Culture period,the sites are rare in the quondam Paleolithic sites distribution area,but increase obviousl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near the southwest Yichang.The spore-pollen record of Dajiuhu Basin indicates that only 23 Chengbeixi cultural sites may be related to more precipitation and flood during the Holocene wet and hot period.The Daxi Culture,Qujialing Culture and Shijiahe Culture are corresponding to middle and top of the Dajiuhu spore-pollen Zone Ⅳ,during which the climate is in order as a whole and is propitious t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In the Qujialing Culture period,32 of original 34 Daxi cultural sites disappeared,while 90 sites increase abruptly in the higher highlands in the north of Xiangfan-Jinmen-Xiaogan,which may respect with enlarging of water areas.The Chu Culture period is corresponding to Dajiuhu spore-pollen Zone V,which is in warm and dry Holocene phase,but it seems that the climate condition is still propitious to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and the number of archeological sites increase heavily to 593.In addition,there are the least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the lake areas of southeast Hubei Province because of low-lying topography with altitude of 0-50 m and the severest flood.  相似文献   
102.
清江流域降水的多模式BMA概率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海霞  彭涛  林春泽  彭婷  吉璐莹  李兰  孟翠丽 《气象》2020,46(1):108-118
基于TIGGE资料中的ECMWF、UKMO、JMA、CMA四套模式的2016年6月1至7月31日逐日降水集合预报资料,结合清江流域10个国家基准站观测数据,建立了流域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概率预报模型,开展流域多模式集合BMA技术的概率预报试验与评估。结果表明,在清江流域多模式集合的BMA模型最佳滑动训练期长度为40 d,BMA模型预报比原始集合预报有更高预报技巧,比四个原始集合预报MAE平均值减少近11%左右,而对于CRPS除了CMA中心无订正效果外,较其他三个模式平均值提高近15%左右。多模式集合BMA技术能预报降水全概率PDF曲线和大于某个降水量级的概率,同时能给出确定性降水预报,对于极端强降水(大暴雨一特大暴雨量级),BMA 75~90百分位数预报效果较好,对于强降水(暴雨量级),BMA 50~75百分位数预报效果较好,对于一般性降水(小雨一大雨量级),BMA确定性预报结果或50百分位数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3.
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动强度的试验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APPLE—Ⅱ微机与国产动三轴仪联机,对黄土试样直接施加随机地震荷载时程进行动强度试验,提出了在随机地震荷载条件下,从黄土的动应力与积累残余应变关系曲线确定动强度的动三轴试验方法。进而用这种方法做出的动强度参数对1920年海原8.5级大震所引起的回回川黄土滑坡进行了反演,反演结果与宏观震害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4.
黄土动力特性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实验及对资料的深入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西北地区黄土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典型黄土(如Q_3和新近堆积的Q_4黄土)具有比较特殊的地震工程性质——震陷性,振动开始时震陷量较大;在地震作用下湿型黄土的强度降低,有的甚至会发生液化。  相似文献   
105.
2016年6月30日—7月6日,强降雨引发了武汉及其邻近地区多处的城市内涝及河堤溃坝等严重洪涝灾害。以洪涝前后高分一号(GF-1)WFV影像和2015年30 m土地覆盖类型图为数据源,在分析典型地物与洪涝期不同水体的GF-1光谱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对比NDWI阈值法与面向对象分析法提取研究区各类水体信息的适宜性,采用最优算法对武汉市洪涝灾害范围进行识别和判定。结果显示,面向对象分类法对洪涝期不同城市水体类型的遥感提取结果总体上要优于水体指数阈值法提取结果;城市郊区由河水漫堤和河堤溃坝等原因导致的洪涝淹没范围可以通过GF-1 WFV数据有效地进行识别。该研究成果可以对国产高分一号影像在城市洪涝灾害监测气象业务服务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6.
含粘粒量黄土抗震陷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含粘粒黄土粘粒含量不同的原状土样进行了室内动三轴试验、激光粒度分析试验、化学分析和电镜扫描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后得出,粘粒含量不同,可引起黄土动力稳定性的变化;动剪应力强度与粘粒含量并非呈单调增加关系,而呈抛物线型;含粘粒的黄土,在同一固结比时,抗震陷性能最低点在粘粒含量16%~17%之间。  相似文献   
107.
综合能源规划的宗旨是在发展经济、减缓贫穷、提高能源效率、环保和支持能源再生技术的前提下,选择可支撑以上各方面的能源方案,平衡能源的需求及资源供给。从世界范围看,综合能源规划相对来说是一新型工具,仍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南非综合能源规划是以开普敦大学能源资源研究所矿物能源处开发的  相似文献   
108.
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及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山城市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环境改造频繁,地质灾害频发,给城市规划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抚顺市采矿活动导致地质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为例,简要的论述了城区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地质环境对城市规划的制约作用,指出了地质灾害评价为城市规划服务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的方法,论证了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规划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9.
黄土微结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通过电镜扫描分析手段,对Q3黄土试验场地土样微结构特征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旨在找出其规律性。同时,本文还介绍了黄土微结构的研究方法和要求。结合室内实验,对所获得的一系列黄土特性量化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比,揭示了微结构与黄土液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由统计值变异系数,能达到对黄土场地液化势起到相当程度确定性的目的,验证了利用微结构研究黄土结构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0.
武汉市空气质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武汉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2001年7月至2003年6月大气污染监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运用动力统计和天气分析方法,分析了武汉市空气质量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在一年当中武汉市夏季的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秋、冬季较差,其成因与武汉市不同季节气象要素分布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