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BOD5-DO参数反问题偶合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反问题理论和离散反演算法建立了BOD5-DO参数反问题偶合模型,并推导出偶合模型的参数解式.对复氧系数、耗氧系数、沉淀-再悬浮系数、光合作用产氧-生物呼吸耗氧系数和自净系数随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计算,为河流水体自净规律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2.
江汉平原钟桥遗址地层揭示的史前洪水事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考古调查研究,利用对钟桥遗址疑似古洪水层和研究区现代洪水沉积物的锆石微形态、粒度、磁化率、Rb/Sr等地球化学指标的比较、AMS14C技术和考古器物断代,发现钟桥遗址在4800~4597 cal. a BP、4479~4367 cal. a BP和4168~3850 cal. a BP分别经历了三次古洪水事件并相应堆积了古洪水沉积层;结合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地区众多遗址的古洪水沉积层时代对比证据,揭示了屈家岭文化中晚期(4900~4600 cal. a BP)和石家河文化末期至夏代(4100~3800 cal. a BP)两次大洪水事件在江汉平原地区非常普遍。对史前洪水发生环境背景的进一步分析,反映江汉平原在5000~4500 a BP及4000 a BP前后的时段气候表现得不稳定,古洪水事件与气候环境变化驱动的江汉平原湖群扩张存在一定的联系,并影响区域新石器文化兴衰过程。同时,其它证据也表明该区社会发展过程和环境变化过程特别是古水文过程的矛盾在石家河文化末期已特别突出,发现具有全球意义的4000 a BP前后气候异常引起的大洪水事件是江汉平原地区石家河文化消亡的重要环境因素;而石家河文化末期该区内部或同中原以及其它地区间的冲突,都加速了石家河文化的崩溃。这些研究成果,提供了可靠的大禹时代史前洪水证据来说明其对新石器文化兴衰的社会影响,对于揭示4000 a BP气候事件中区域气候水文变化的响应规律,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3.
抚顺煤田开采诱发的地质灾害有5种主要形态类型:露天开采导致的边坡变形;煤田采空区地面沉陷;煤震;采煤剥离物自燃对环境的污染和采煤剥离物对地下水的污染。研究上述地质灾害的分布状况、灾害程度以及发生机制,可为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4.
长春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已有1年多时间,各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从雷达的整体系统组成、业务运行管理、设备维护保障等方面对长春雷达站所做的工作做一介绍,为以后我省后续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的建设提供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5.
李兰  王兰民  刘旭 《中国地震》2005,21(3):369-377
本文以1995年甘肃省境内5.8级地震引起的黄土地区震陷灾害实例,对黄土微结构孔隙性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电镜扫描手段和SEM图像处理技术,对极震区震陷性黄土微观结构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不同地点的黄土孔隙分布曲线;对极震区受地震破坏和未受破坏典型架空孔隙结构的黄土进行了定量处理,较好地解释了土体的工程性质,结合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极震区黄土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分析。同时对无震区与强震区黄土孔隙分布曲线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极震区的孔隙分布特征不同,同一深度不同区域孔隙分布曲线亦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6.
2016年6月30日—7月6日,强降雨引发了武汉及其邻近地区多处的城市内涝及河堤溃坝等严重洪涝灾害。以洪涝前后高分一号(GF-1)WFV影像和2015年30 m土地覆盖类型图为数据源,在分析典型地物与洪涝期不同水体的GF-1光谱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对比NDWI阈值法与面向对象分析法提取研究区各类水体信息的适宜性,采用最优算法对武汉市洪涝灾害范围进行识别和判定。结果显示,面向对象分类法对洪涝期不同城市水体类型的遥感提取结果总体上要优于水体指数阈值法提取结果;城市郊区由河水漫堤和河堤溃坝等原因导致的洪涝淹没范围可以通过GF-1 WFV数据有效地进行识别。该研究成果可以对国产高分一号影像在城市洪涝灾害监测气象业务服务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7.
清江流域降水的多模式BMA概率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海霞  彭涛  林春泽  彭婷  吉璐莹  李兰  孟翠丽 《气象》2020,46(1):108-118
基于TIGGE资料中的ECMWF、UKMO、JMA、CMA四套模式的2016年6月1至7月31日逐日降水集合预报资料,结合清江流域10个国家基准站观测数据,建立了流域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概率预报模型,开展流域多模式集合BMA技术的概率预报试验与评估。结果表明,在清江流域多模式集合的BMA模型最佳滑动训练期长度为40 d,BMA模型预报比原始集合预报有更高预报技巧,比四个原始集合预报MAE平均值减少近11%左右,而对于CRPS除了CMA中心无订正效果外,较其他三个模式平均值提高近15%左右。多模式集合BMA技术能预报降水全概率PDF曲线和大于某个降水量级的概率,同时能给出确定性降水预报,对于极端强降水(大暴雨一特大暴雨量级),BMA 75~90百分位数预报效果较好,对于强降水(暴雨量级),BMA 50~75百分位数预报效果较好,对于一般性降水(小雨一大雨量级),BMA确定性预报结果或50百分位数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8.
李兰 《水科学进展》1999,10(1):7-13
根据逆边界逆动态控制理论,将河流水污染动态控制问题提为逆边界逆动态混合控制问题。针对多个或单个污染源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计算,提出了一维对流-扩散方程逆控制的精确算法。该方法与现行最优控制方法相比,其优点是充分考虑了河流沿程的稀释混合容量,并能充分考虑水质动态标准和社会经济变化等因素,可获得动态控制精确解的近似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