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磁异常化极是磁测资料处理和解释的重要基础,在大面积磁法测量及编图工作中,测区内磁纬度的变化范围很大,多个图幅资料只采用单一的磁倾角作化极处理显然是不合理的,必须考虑变磁倾角的处理方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改进常规的化极实现途径,尝试了在频率域进行大区域逐点变磁倾角实现化极的方案.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均表明,该方法在磁倾角变化范围很大的情况下,数值恢复精度比传统方法有较大提高,对目前大面积矿产资源磁法勘探资料连片处理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2.
使用湍流和SO2通量梯度测试资料,对植被冠层内物质交换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揭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植物的生物过程对物质的吸收作用非常明显; 在冠层内物质通量是随冠层深度加大而明显减小;对高的植被,上层沉积速度(Vgu)大于下层 (Vgd); 冠层内的沉积速度(Vg) 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冠层内物质的生物吸收作用与太阳总辐射量有直接联系;冠层的Vg与速度尺度V*和平均风成正变关系;森林的Vg比麦地小;新的Vg理论公式能更好地预测重庆森林和麦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青藏高原地形对孟加拉湾热带气旋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用我们的实验室模拟、个例诊断分析的结果与综合分析方法得到的热带气旋的典型结构相对比,进一步探讨了高原地形对孟加拉湾热带气旋的影响(消亡及降水等)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24.
煤层中瓦斯和水的赋存及运移与裂隙的密度、走向、填充物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预防和控制矿井突水、瓦斯突出等灾害性事故,进行煤层裂隙的识别和预测研究,对煤矿开采的安全性评价有重要指示作用。基于裂隙等效模型理论,将Schoenberg线性滑动模型与煤层干裂隙(气充填)和饱水裂隙相结合,分析煤层缝隙中流体因子随不同充填物与裂隙弱度参数(裂隙密度、纵横比、体积模量、剪切模量、拉梅系数)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对含垂向裂隙的煤储层进行地震波各向异性速度的响应计算。从HTI型煤层理论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可知,模型中裂隙流体因子与裂隙密度和几何形态呈正相关函数关系,而与充填流体体积模量呈负相关。HTI型煤层P波群、相速度对裂隙中的气、水都比较灵敏,SV波群、相速度对干裂隙(气充填)不敏感,SV波群速度对裂隙中的水很灵敏。通过HTI型煤层裂隙流体因子与各向异性速度等参数的响应分析实现煤层裂隙流体预测的可行性,为分析裂隙型煤层地震波传播特征打下基础,为煤层裂隙流体预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5.
频率域地震吸收CT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频率域地震吸收CT方法的主要技术要点是在地震波频谱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几何扩散校正 ,通过对共炮点记录引入共炮点参数的方法 ,将震源的影响与介质的吸收效应区分开来 ,对地质介质的吸收系数成像 .吸收系数对介质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缺陷敏感 ,因而用来研究工程岩体的断裂、破碎带及空区等可得到更清晰的图像 .将波速和吸收两种CT方法联合使用 ,可为地质与工程的结构诊断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在工程地质、矿床构造及稳伏矿体研究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相似文献   
26.
地面地震CT在浅层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地表面沿研究区域的四周布置激发点和检波器 ,进行人工地震观测记录。地震能量由激发点到达接收点 ,利用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等多震相 ,进行 CT反演 ,得到波速地震 CT图像。该图像给出浅层波速横向分布 ,反映了覆盖层分区及基底岩性特点与构造分布。该方法应用于某工程场地的浅层勘探中 ,所得波速 CT图像与地质露头及开挖相吻合。该方法将地震 CT技术从钻孔和巷道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