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荒漠河岸植被的受损过程与受损机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塔里木河多年平均地下水位数据为依据,将地下水位划分为6个环境梯度,各梯度上6次重复采集植被样地数据。从物种多样性、植被盖度与群落类型等几方面分析了植被的受损过程,以及导致此过程的受损机理。结果表明:(1) 草本植物丰富度受损发生在地下水埋深大于4 m,而木本植物丰富度受损发生在地下水埋深大于8 m。(2) 植被盖度减少始于草本植物盖度受损,与群落多样性受损的临界地下水位相同,发生在地下水埋深大于4 m;在地下水埋深大于6 m之后,植被盖度不断减少则是由木本植物盖度的减少所引起。(3) 群落类型受损体现在芦苇群落和胡杨林群落的结构与类型变化上,芦苇群落的衰退演变出现了优势种的更替,而胡杨林群落中优势种的优势地位没有变化。(4) 此受损过程是由荒漠河岸生态系统脆弱的生态基质和外界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起因于人口的增加、需求的增长。植被退化是人类干扰作用于植被赖以生存的环境主导因子所致。在生态受损过程中,植物功能型差异与所承受的干扰强度差异对植被退化的程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2.
 在塔里木河下游绿洲-荒漠过渡带,选取乔灌草结构(胡杨-柽柳-花花柴群落)、乔灌结构(胡杨-柽柳群落)和单一乔木结构(胡杨群落)三种典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防护林对空气温湿度、土壤理化特性及防护效应等的作用,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生态功能。结果表明:(1)干旱区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结构组成的防护林均可提高群落内温湿度的稳定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乔灌草结构防护林较其它群落更有利于增加0~50 cm土壤有机质、[WTBX]全N、全P[WTBZ]和20~100 cm土壤全[WTBX]K[WTBZ]的积累;能更有效地增加0~30 cm土壤水分、抑制0~100 cm土壤盐分、稳定0~50 cm土壤温度;(2)单一胡杨林群落的有效防护高度为2~3 m,横向有效防护距离为40 m;胡杨-柽柳群落的有效防护高度为2~4 m,横向有效防护距离为60 m;胡杨-柽柳-花花柴群落的有效防护高度分别为小于1 m和2~4 m,高度超过1 m以上的横向有效防护距离为60 m,在1 m以下其横向有效防护距离可达100 m;(3)群落结构、植物密度和覆盖度是影响防护林环境特征和生态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3.
 在塔里木河下游生态与植被恢复监测实验站,对不同灌溉量 (高灌、中灌、低灌) 下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幼苗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多枝柽柳幼苗根际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枝柽柳幼苗根际细菌、放线菌的数量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根际真菌的数量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除高灌溉量下根际放线菌数量的季节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外,3种灌溉量下多枝柽柳幼苗根际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在不同季节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种灌溉量下多枝柽柳幼苗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与pH值和全盐均呈负相关性,与全P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低灌溉量下柽柳幼苗根际细菌的数量与全P、有效P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有机质、全N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4.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目前已被提到议事日程。油页岩就是首先要考虑开发利用的、现实的、有可能部分代替常规油气资源的非常规能源之一,并已经成为新能源领域里研究的热点。甘肃省的中生代盆地里不仅赋存有良好的煤炭、石油资源,而且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油页岩资源。现已查明,省内油页岩预测资源量至少约2 000亿t,折合页岩油约1...  相似文献   
165.
本文详尽叙述了新疆干旱区突发性较强的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以及具牵延性特点的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活动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根据灾害强度,进行了灾害等级区域划分,结合新疆干旱区特点,提出了减轻新疆地质灾害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6.
167.
科技支撑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复及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新疆,面积约102×104 km2,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在过去50 a里,塔里木河流域经历了大规模的水土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沙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隐忧日益加剧,已威胁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严重影响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长期的生态监测与科学研究,基于多年监测调查数据,解析了塔里木河荒漠河岸林植被与地下水的关系,揭示了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和机理,提出了塔里木河下游合理/胁迫/临界地下水位与流域生态需水量,研发提出的退化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提出的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方案,被纳入《南疆水利规划》;提出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建议被国家采纳并实施。科技支撑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复及可持续管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68.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近50a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根据塔里木河源流区1958-2004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利用Mann-Whitney和Mann-Kendall非参数技术检验,对塔里木河源流区近50 a来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检测,并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域气温和降水均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了跳跃式的突变,且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气温和降水均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90年代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最温暖的10 a.阿克苏河区和开孔河区增温幅度大于叶尔羌河区和和田河区,除和田河区外,各区的增湿幅度基本上都超过了10%.与气候变化相一致,塔里木河上游源流区的年径流量除和田河表现出轻微减少趋势外,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的年径流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阿克苏河的年径流量增加了10.9%.流域气温、降水与厄尔尼诺的χ2独立性检验表明,El Ni(n)o与La Ni(n)a事件对流域年均气温和年降水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9.
170.
国家级土地核查项目是由国土资源部组织、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实施的一项国家级项目,其主要目的是核实每年度地方变更调查成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为国家执法监督检查提供准确的数据成果和图件成果。本文叙述图件编绘的内容、要求和设计等,以便建立一套用GIS软件批量制作执法图件的技术流程,提高工效,并为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