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硼作为相标志的异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来,人们对沉积环境的研究正趋深入。确定沉积相的方法越来越多,尤以地球化学参数颇受注目。为了能用定量的方法确定海相及陆相,地质工作者多视微量元素硼(B)为珍宝,即沉积岩中硼含量>100ppm 为海相,<100ppm为陆相,这样似乎顺理成章。然而、硼作为相分析标志真的那么灵验吗?笔者经过参阅国内外的有关文献,通过野外实际工作及室内大量资料的研究,认为硼可以作为分析古盐度的一种方法,但若作为确定沉积环境的主要标志,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异议,以引起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82.
83.
研究变结构解耦控制及其在多变量系统中的应用。变结构系统的滑动模态对参数的摄动和外来干扰是自适应的;各耦合回路可被认为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外部干扰。对一个三路耦合温度控制系统的仿真实验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4.
自然地理格局对区域 发展时空分异影响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以偏确定性系数来表征自然地理本底条件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亦即自然地理格局)对区域发展时空分异的"边际贡献率",初步构建了一种定量分析自然地理格局对区域发展时空分异影响的评价方法,阐述了建立这种方法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实现这一方法的具体步骤,并以我国近50年来GDP总量、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和第二产业产值的时空分布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自然地理格局对我国区域发展时空分异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边际贡献率"能够定量表征自然地理格局对区域发展时空分异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化,可以作为评价自然地理格局对区域发展时空分异影响的有效工具,量化与反演区域发展时空分异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85.
86.
本文根据对登封大平矿井内外大量构造形迹的描述,通过对其形成机理,相关因素的探讨剖析,提出了“挤压外推滑移构造”的新认识。在总结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与“重力滑动构造”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就其对煤层赋存的控制作用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7.
近60年来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的阶段性与多尺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50-2011年黄河利津站实测水沙资料为基础,利用突变分析和有序聚类分析方法对60年来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化过程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并利用功率谱、交叉谱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同期黄河入海水沙通量的多尺度周期性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年为利津站水沙通量显著变化的时间分界点,此后利津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各种尺度变化都呈现出明显的减弱趋势。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在时间尺度上分别在2.86a、4.44a和13.33a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受流域的降水以及人类活动尤其是水库建设、干流引水、水土保持等工程措施的影响,进入80年代后受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和年代际振荡、降水的周期性、太阳活动的年代际周期是影响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周期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使得黄河入海水沙通量的周期性变化集中在年代际变化和年际变化上。黄河入海水沙通量的阶段性递变除受年代际尺度周期性变化控制外,还与人类活动的干扰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
89.
本文针对相机检校中,手工选择标志点速度慢、强度大的缺点,提出了基于边缘提取和形状系数多级约束的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Wallis滤波,并对滤波后的图像采用Canny算子进行边缘提取;然后在八邻域跟踪的基础上,根据边缘长度、边缘首末端点距离、形状系数和光谱信息检测符合条件的标志点边缘。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可提取出92%左右的标志点。  相似文献   
90.
刘英  李国胜 《海洋学报》2009,31(3):21-29
衰减深度是传感器检测到的水体信息的90%的深度,衰减深度越大,传感器检测到的水体信息越多,提取水体信息的精确度越高,同时从衰减深度还可了解传感器获取的水体信息到底来自水下多深的水层。以MODIS数据为数据源,对渤海海域衰减深度进行计算,分析了某一时间渤海海域衰减深度波谱变化和某一波段渤海海域衰减深度季节变化。衰减深度波谱曲线为单峰曲线,不同区域的衰减深度波谱曲线的相似和差异情况与前人根据渤海海域悬浮泥沙含量和光谱情况进行分区的情况较一致,衰减深度最大值具有红移现象(不同区域衰减深度最大值的情况是:渤海西北海岸外区域和渤海海峡区域在波段531nm,渤海中部区域在波段551nm,现黄河口影响区域、老黄河口影响区域、辽东湾西侧区域、辽东湾东侧区域在波段555nm),衰减深度波谱佐证了渤海海域为二类水体;衰减深度在夏季最大,在秋季次之,在春季和冬季在不同区域大小顺序有所不同。不同区域衰减深度由小到大顺序是现黄河口影响区域和辽东湾东侧区域、辽东湾西侧区域、老黄河口影响区域、渤海西北海岸外区域和渤海中部区域、渤海海峡区域(除去412和645nm),其中现黄河口影响区域与辽东湾东侧区域和渤海中部区域与渤海西北海岸外区域的衰减深度的大小顺序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波段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