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519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摩尔比为1∶1的NaOH-KOH混合熔融物对红柱石晶体各不同结晶学方向的自然晶面和切面进行了腐蚀实验,建立了红柱石晶体腐蚀坑形态在三维空间分布的立体模型。相同腐蚀条件下,红柱石晶体同种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相同,不同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不同,故根据腐蚀坑形态可进行晶体定向。腐蚀坑形态能体现了晶体的对称性。红柱石晶体各晶面(切面)的腐蚀坑形态在三维空间分布的立体模型和投影图可用来进行红柱石晶体的定向及缺陷研究。  相似文献   
992.
Transportation of floating structures for long distance has always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heavy semi transport vessel.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type of vessel are always special, and its availability is limited. To prepar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projects, COOEC has recently built a heavy lift transport vessel — Hai Yang Shi You 278 (HYSY278). This semi-submersible vessel has displacement capacity of 50k DWT, and a breath of 42 m. Understanding the vessel’s applicability and preparing its use for future deepwater projects are becoming imminent nee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rit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floating structure transportation and performs detailed analysis of two designed floating structures during transportation. The newly built COOEC transportation vessel HYSY278 will be used to dry transport the floating structures from COOEC fabrication yard in Qingdao to the oil fiel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entire process will start with load-out/float-off the floating structures from the construction sites, offload the platform from the vessel if needed, dry transport floating structures through a long distance, and finally offload the platform. Both hydrodynamic and structural analyses a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ransport vessel and floating structures. Crit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portation and offloading of platform from the vessel will be studied in detail. Detailed study i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of the system during this phase and additional work needed to make the vessel feasible for use of this purpos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ith proper modifications, HYSY278 can effectively be used for transporting structures with proper arrangement and well-prepared operation. The procedure and details are presented on the basis of study results. Special attentions associated with future use will also b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analysis.  相似文献   
993.
利用盆地北部大量钻井资料、岩心及露头观察结果,结合古地质背景,以及粒度、岩矿等分析资料,对晚石炭—早二叠世广泛分布的含砾砂岩体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属于扇三角洲体系,并以河道化冲积的形式前积到陆表海盆地中,平面上分带性和纵向上退积结构较清楚,重力流沉积特征不明显,而水道化的牵引流成因沉积特征明显。以高能辫状水道、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为主要骨架,河口坝不发育。而且,这些水道作用居重要地位的扇三角洲高能水道砂体因受物源、古地貌及潮汐等影响,往往被潮汐改造而形成障壁砂坝,也是有利储集体。它们之间因沉积特征不同,储集空间、储集性能和含油性也各具特色,但都以高能化水道形成的厚石英砂带为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994.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湖盆演化及石油聚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延长组湖岸线、深湖线及湖盆底形恢复显示,延长组湖盆具有向西南部迁移,再向东北部迁移的演化特点。长6期湖盆底形具有"南陡北缓、西陡东缓"的特点,盆地中心位于庙湾以北、正宁以东、甘泉以南地带,造成盆地东北部为缓坡型三角洲体系,而西南部为陡坡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末端发育浊积扇。延长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控制了4套生储盖的分布。延长组湖盆演化与石油的聚集关系密切,湖岸线附近的三角洲前缘是油气的主要富集区,深湖区的浊积砂体也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和良好的成藏条件。东北部、西南部主要成藏组合及深湖浊积岩的特征表明,可以进一步向盆地腹地扩大勘探。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的方法,对西安南郊和陕北长武地区土壤CO2释放量进行了昼夜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土壤CO2释放量存在差异,气候偏冷偏干地区土壤CO2 释放量较小,气候偏热偏湿地区土壤CO2释放量较大。陕北长武土壤CO2释放量变化再次证明,从当日早晨至次日早晨, CO2释放量具有由低变高再变低的规律; CO2释放量相对于大气温度的日变化具有滞后性,滞后时间为4~6小时;土壤CO2释放量白天较少,夜间较多; CO2释放量变化显示,在土层深厚的地区,土壤微生物夜间活动强度总体应比白天大。   相似文献   
996.
塔里木盆地是迄今我国唯一找到海相成因工业性油藏(而不仅是气藏)的盆地,而同属于古生代海相克拉通的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则只有海相成因的天然气藏,没有工业性油藏。这是由塔里木古生代盆地演化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97.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两种形成展布模式(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下古生界(主要是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是塔里木盆地主力烃源岩。“九五”之前,普遍认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主力生油坳陷位于满加尔坳陷,其中广泛分布的巨厚奥陶系(特别是中—上奥陶统)暗色泥岩是塔里木盆地主力油源岩。许靖华教授在1993年提出了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埋藏静海形成展布模式,并认为埋藏静海盆地生油层可形成500×10~8t 油气,这一烃源岩展布模  相似文献   
998.
从塔里木盆地看中国海相生油问题   总被引:175,自引:3,他引:172  
梁狄刚 《地学前缘》2000,7(4):534-547
塔里木盆地厚达 5~ 7km的海相寒武、奥陶系 ,可划分出下、中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两套工业性烃源岩。油源对比证实 :盆地目前保存下来的海相成因工业性油藏 ,主要来源于中上奥陶统泥灰岩。正是因为塔里木盆地比四川、鄂尔多斯盆地多了一套中等成熟的中上奥陶统油源岩 ,所以能够找到海相油田。笔者认为 :海相工业性烃源岩不必很厚 ,但w (TOC)应≥0 .5% ,碳酸盐岩要含泥质 ;海相源岩往往并不发育在凹陷中心 ,而发育在 4种有利沉积相带上 ;碳酸盐岩具有“双重母质”的特点 ,浮游藻类偏油 ,底栖藻类偏气。海相源岩的形成模式有“保存模式”和“生产力模式”两种 ,分别对应于塔里木寒武系和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塔里木古生代克拉通早期活动、晚期稳定、持续降温的演化史 ,有利于海相油气的多期成藏和晚期保存。  相似文献   
999.
江苏沿海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江苏沿江和沿海旅游业现状和问题的对比分析,论述对江苏沿海生态旅游资源重点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对江苏沿海生态旅游资源规划的思路、客源市场选择、旅游特色项目和旅游业支持系统构建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1000.
页岩中的有机质干酪根广泛发育大量纳米级别的孔隙,这些孔隙具有极大的表面-体积比,孔隙表面会产生明显的表面效应,从而对页岩整体弹性性质产生影响.在对页岩进行储层预测时,考虑纳米孔隙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现有的AVO技术以经典弹性理论为基础,通常可以预测页岩储层的纵横波速度、弹性模量和密度等,但往往忽略了纳米孔隙的表面效应.结合纳米孔隙弹性理论和AVO技术,将表征纳米孔表面效应的参数(表面弹性模量、纳米孔径)耦合到反射系数近似公式中,提出了一种新的AVO参数化表征方法,直接体现了纳米孔隙相关参数对反射系数的响应特征.新方法中包含3个待反演参数:基质剪切模量、纳米孔隙相关参数和密度.基于平滑背景约束的贝叶斯反演策略,利用测井的模型试验和实际地震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实现了对页岩纳米孔隙相关属性的定量预测.通过定量关系转换,创建了一种用以描述页岩含气能力的指示因子.本文提出的方法为预测页岩气储层弹性性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