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雷公山地区系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的古隆起区,即雷公山复背斜,出露地层为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该区位于不同时期逆冲推覆滑脱面发育的昂因断层、西江断层之间,两断层间发育的过渡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构造系统,控制了雷公山锑矿带的分布;斜列的次级背斜所显示的构造高  相似文献   
52.
利用AVO、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高频地震能量衰减等方法检测砂岩是否含气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层状白云岩储层含气性检测并不清楚。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马五5白云岩的岩性和含气性变化,采用岩石物理分析、AVO类型分析、叠前反演、叠后能量衰减等多种地震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岩石物理参数交会图不能严格区分含气白云岩、不含气的含灰白云岩和含泥白云岩,但白云岩气层与灰岩和砂泥岩的参数差异较明显。通过截距-梯度交会图与正演模型相结合可以判断研究区白云岩属于第Ⅰ类和第Ⅳ类AVO异常,但因影响因素过多,因此不能完全依靠AVO类型进行含气性判别。在各种叠前弹性参数反演中,纵横波速度比反演以及泊松比反演可以较好地反映白云岩含气层厚度、分布与尖灭。分频能量衰减分析表明,含气段比不含气段的最高能量对应的频率会降低大约5 Hz。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分频能量衰减检测白云岩是否含气具有一定的效果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53.
和田玉籽料细腻润泽,产量较少,在玉石界十分抢手,近年来价格迅猛上涨。玉器市场中籽料仿制品比比皆是,真假难辨。因此有必要揭露其作假手法,提高鉴赏能力。1和田玉籽料的特征根据产出环境和成因类型和田玉分为山料、山流水和籽料。棱角分明、无磨圆、无皮壳的山料,经过风化和搬运作用,滚落于河流之中;在河流中经长期的冲刷和磨蚀,最终形成籽料。籽料的特点是浑圆状、卵石状,磨圆度好;表皮颜色多样,以红褐色为主,可见秋梨皮、虎皮和枣红皮等色。与籽料相比,山流水多为次棱角状,磨圆度差,有薄的皮壳。  相似文献   
54.
贵州五指山地区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控矿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邹建波  肖凯  李坤 《贵州地质》2009,26(2):101-105,121
本文通过阐述贵州五指山铅锌矿田含矿地层岩石特征,构造地质特征,矿体产出形态和矿石特征以及地质找矿特征、控矿因素,认为震旦系、寒武系地层是五指山地区重要的铅锌含矿层位,运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手段在该区找到了大中型铅锌矿床,对该区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作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55.
那蓬岩体为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的产物,主体岩性为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混合花岗岩、弱片麻状细粒黑云母二长混合花岗岩,富含堇青石、矽线石、红柱石等富铝矿物,靠近岩体边部为混合片麻岩、花岗片麻岩,逐渐过渡至围岩。对中细粒黑云母二长混合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锆石以变质锆石为主、岩浆锆石为辅,获得多期锆石UPb年龄,将最新的变质年龄252±1.9Ma作为成岩年龄,将那蓬岩体的成岩时代定为早三叠世。那蓬岩体形成于碰撞造山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6.
集中分布于昆仑山北坡2 500~4 000 m高度上的风积土因形成时代新、搬运距离短、成壤作用弱而多为松散多孔的灰黄色粉土或黄土状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叶城"7.6泥石流事件"为近年来日益重视的黄土灾害链发生机理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案例。采用遥感影像分析、现场调查、走访、高密度电法勘探等技术方法,研究发现该事件从斜坡高位长达10~15 a发育弧形张拉裂缝开始,短时强降雨诱发破坏,产生浅层远距离滑坡,堵塞河沟成堰塞湖,土坝溃决形成稀性泥石流乃至下游洪水。本文所揭示的柯克亚乡黄土地质灾害链发生机理在南疆较常见,或可称叶城模式。研究发现,突发破坏以滑坡而非水土流失形式,缘于中高山区斜坡上的风积土厚度一般小于20 m、坡脚与侧蚀河床距离有限。本研究解释了下游河谷突然断流,次日突发洪水现象原因:中上游堰塞湖形成、滞后溃决和瞬时泥石流、洪水损害环链生性灾害。  相似文献   
57.
思南县水麻坨堆积层斜坡受多期强降雨影响,从2011年初开始相继出现地表开裂、墙体倾斜、地坪及墙体裂缝变形加剧等地质灾害现象,危及大同社区93户509人、房屋556间,给当地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旦继续遭受强降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滑坡可能会变形滑动。基于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本文在明确滑坡区地质结构和地形条件对坡体渗流场产生重要影响的基础上,立足于当地气象资料,利用SEEP/W模块和FLAC3D软件继续探究降雨工况下滑坡变形失稳的进程,初步阐述了多期降雨诱发该类推移式堆积层滑坡(H1)及其引发的次生牵引式滑坡(H2)的成因机理。研究成果表明,主滑坡受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诱导开启失稳变形进程,但受制于地形条件,具有分段失稳、渐进破坏等特点。在滑坡长期蠕动变形过程中,多期降雨导致地下水位浮动变化,刺激滑体蠕变加剧。次级牵引式滑坡由于临空条件受主滑坡控制,其演化进程与主滑坡失稳变形表现出明显关联性和一定滞后性。推移式堆积层主滑坡受地形、地下水和荷载等因素影响,从滑带参数弱化到滑面蠕滑贯通需经历长期过程;而牵引式堆积层次级滑坡是由于关键阻滑体的缺失,导致坡体应力重分布产生的后退式滑动,一般历时较短。  相似文献   
58.
微量样品的AMS14C年代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样品的AMS14C年代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些珍贵的考古样品或含C量极少的地质样品尤其如此。近两年来,北京大学AMS研究小区对系统和测量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改进工作,包括改进制样流程、提高离子源样品利用率、优化整个束线的传输和改进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已尤其地测量了一系列小于100μg的微量样品  相似文献   
59.
地震反演是储层定量描述和地震油气识别的关键技术,反演结果在复杂构造区域的横向连续性和保真性是影响地震资料定量解释精度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发展了地震数据互相关驱动的多道反演方法.考虑地层反射系数与地震数据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基于地震数据互相关描述地层反射系数的结构特征,并将其作为多道地震反演的横向约束条件;此外,为改善地震数据本身横向连续性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在目标泛函的惩罚项中引入局部优化算子,构建了一个易于求解的多道地震反演目标泛函.与常规多道地震反演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能够设计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横向约束算子,提高反演结果的横向连续性,并且能有效降低地震资料质量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模型测试和实际应用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0.
关于东海现代沉积物中的海绿石,前人曾有过报道,但都限于一般性的描述。近年来我们对东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海绿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范围为东经121°-129°,北纬26°30′-32°00′,样品233个。分别进行了镜下鉴定、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以多晶X-射线衍射法,化学全分析、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和电子探针等方法进行较系统的矿物学研究。本文就东海表层沉积物中海绿石的矿物学特征,产状及分布进行阐述,并对其成因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