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41.
宁阳—汶上煤田鲁西井田内的岩浆顺煤层或煤层顶底板侵入,对煤层和煤质都有严重影响。该文分折研究了岩浆岩的侵入层位、层数、厚度、岩性及其矿物成分,初步探讨了岩浆岩的来源、地质时代及其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2.
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   总被引:70,自引:8,他引:62  
从空间场效应的角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1999-2003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国内旅游流的产生、分配、集聚、扩散的基本特征以及旅游流空间网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经济是旅游流产生的主要驱动力,旅游资源是旅游流空间分配的主要驱动力; 目前国内已形成4大旅游流产生地和5大旅游流集聚地;(2)旅游集聚场与扩散场的等级结构受市场原则作用,表现为K=3序列的空间模式;(3)旅游集聚场地域结构呈"U"型特征,而旅游扩散场呈"三级阶梯"状格局;(4)β、γ指数揭示旅游流空间网络相关性较差。今后加快长江、黄河流域旅游带以及南部沿海、北部沿海和东北旅游区等"二带三区"的旅游网络化建设,是我国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区域,是实现旅游流空间流向合理调整与流量结构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3.
孔隙介质弹性波传播理论在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工程和岩土动力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孔隙介质中的弹性波受孔隙度、渗透率、流体黏滞系数等参数的影响,因此研究波场的传播特征将有助于分析和提取这些信息.本文在Biot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三维层状孔隙介质模型,利用在合成理论地震图的研究中已经被证实具有稳定、高效且适用范围较广的Luco-Apsel-Chen(LAC)广义反透射方法,给出了弹性波场的一种积分形式的半解析解,可通过数值方法高效、准确地计算层状孔隙介质中的理论波场,所以该积分形式的半解析解可为三维层状孔隙介质波场传播特征的理论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4.
Lebedev网格改进差分系数TTI介质正演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交错网格-Lebedev网格(LG)进行TTI介质的正演模拟研究,避免了Virieux标准交错网格(SSG)算法在处理TTI、单斜等各向异性介质时波场插值引入的数值误差,提高了模拟精度.在方法实现过程中,本文针对有限差分正演模拟面临的网格频散与边界反射两个关键性问题分别做了优化,并通过模型试算验证了它们的有效性与可行性:(1)结合最小二乘思想推导出新的频散改进差分系数(DIC),该系数比Taylor系数更能有效地压制粗网格引起的数值频散,可以节约内存,提高计算效率;(2)将分裂的多轴完全匹配层(M-PML)吸收边界条件引入到LG算法中,解决了传统PML边界条件在某些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不稳定现象并且具有较好的边界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145.
地震模拟振动台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较多,其参数手动整定费时费力,尤其对于多振动台台阵系统,其手动整定难度很大.基于上述问题,根据专家进行系统调试的经验,提出了一种振动台控制参数自整定策略,分析了手动整定中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给出了自整定算法的整定规则,并通过Matlab仿真进行振动台的控制参数自动整定.通过比较自整定参数和理论计算参数下的时频域特性,验证了本文所给出的自整定算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实用及较好的实用价值,可供振动台参数自整定研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6.
微博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娜  卢伟萍  秦鹏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2):107-109,12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和要求也日益增高,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公共服务产品和信息传播途径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满足公众的需求,才能得到不断地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气象服务尝试,气象微博的出现,为整个公共气象服务市场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47.
山西近50 a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周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霜冻日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布局和耕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利用山西62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0年的逐年初霜冻日及逐日最低地温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山西初霜冻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近50 a平均初霜冻日的时间分布总体为推后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霜冻日提早显著,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霜冻日明显推后。2)山西近50 a平均初霜冻日的空间分布为"5级阶梯"型分布,从9月中旬到11月上旬,自北向南相继出现初霜冻。3)M-K突变检验表明,山西近50 a平均初霜冻日在1989年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4)山西近50 a初霜冻日变化趋势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大部分地区初霜冻日有推后的趋势,但南部和中南部的部分地区初霜冻日有提前的趋势。5)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的初霜冻、轻微初霜冻、中度初霜冻和重度初霜冻发生的主周期分别为5 a、2 a、5 a、6 a;目前山西正处在初霜冻和轻微初霜冻的推后期、中度初霜冻和重度初霜冻的提前期。  相似文献   
148.
山西近50a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霜冻13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布局和耕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利用山西62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0年的逐年初霜冻日及逐日最低地温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山西初霜冻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近50a平均初霜冻日的时间分布总体为推后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霜冻日提早显著,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霜冻日明显推后。2)山西近50a平均初霜冻日的空间分布为“5级阶梯”型分布,从9月中旬到11月上旬,自北向南相继出现初霜冻。3)M—K突变检验表明,山西近50a平均初霜冻日在1989年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4)山西近50a初霜冻日变化趋势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大部分地区初霜冻日有推后的趋势,但南部和中南部的部分地区初霜冻日有提前的趋势。5)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的初霜冻、轻微初霜冻、中度初霜冻和重度初霜冻发生的主周期分别为5a、2a、5a、6a;目前山西正处在初霜冻和轻微初霜冻的推后期、中度初霜冻和重度初霜冻的提前期。  相似文献   
149.
高媛  王国芝  李娜 《古地理学报》2019,21(4):647-66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风城组内的云质岩、硅质岩是致密油藏重要的储集岩,目前对云质岩和与之伴生的硅质岩成因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岩心观察和对硅质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及硅同位素的综合研究,以期揭示硅质岩的成因。研究表明,风城组中的硅质岩SiO2含量变化范围为55.15%~85.61%,为不纯的云质硅质岩,其内含有较多热水沉积矿物和碱湖沉积成因的盐类矿物。云质硅质岩主要围绕热液喷口分布,它们常与白云岩呈纹层状、条带状互层。云质硅质岩中硼异常富集,硼含量介于90×10^-6~10000×10^-6之间,平均680×10^-6,与盐类矿物硅硼钠石有关,反映了碱湖沉积成因;Sr/Ba值均大于1,Th/U值多在0.62~2.06之间,Sm/Nd值多在0.20~0.24之间。云质硅质岩的稀土配分显示出Eu负异常、Ce负异常或弱正异常及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富集的特征。δ^30Si值介于0.39‰~1.88‰之间,其δ^30Si和微量元素特征不反映典型热水成因。云质硅质岩的地质产状和地球化学特征共同表明,风二段和风三段云质硅质岩主要为热水和碱湖的混合沉积成因。硅质岩形成受喷口的位置、热水喷流期和各喷口喷流热水的温度等多方面因素的控制,硅质岩形成时存在多个喷口,在相对封闭的高盐度—碱性还原环境下的热水喷流期,热水与碱湖湖水混合,混合水沉积形成硅质、盐类矿物及白云石,最终形成含盐的云质硅质岩;热水喷流间歇期形成碱湖成因的含盐云质岩。  相似文献   
150.
吉林伊通放牛沟硫铁矿是吉林省三大硫铁矿之一,规模中型。伊通放牛沟多金属硫铁矿产于以海相火山-沉积为主的地层中。属于海底火山-沉积型热水喷流型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在奥陶系上统石缝组中;矿床成因主要特点是:①层控矿;②海相火山活动与成矿物质来源关系密切;③硫同位素测定资料接近陨石硫,与日本黒矿相近;④Co/Ni比值>1,亦与日本黒矿相近,具有海底热流沉积的块状硫化物矿床面貌;⑤包体测温为320~370℃,PH值为7.5~7.7,Eh值为140~225 mv。为中温弱碱性环境下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