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试验分析表明,立式冲击分级磨可以用于大长径比超细硅灰石针状粉的加工制备;系统的给料量,冲击转子转速和分级转子转速等主要参数的变化,对产品的长径比和颗粒直径影响显著,经合理选择上 参数,可得到平均直径约3.3um,长径比接近15的硅灰石针状粉。  相似文献   
182.
183.
黄山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不同高度的雨滴谱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慧  银燕  单云鹏  金祺 《大气科学》2018,42(2):268-280
根据2011年6~7月在黄山不同高度采用PARSIVEL雨滴谱仪测得的雨滴谱数据,对不同海拔高度上两类(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粒子谱的微物理特征量、Gamma函数拟合以及雨滴的下落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流云降水的雨水含量和降水强度、雨滴的各类尺度参数和数浓度都比相同位置上层状云降水的大,同类降水中,山腰的雨滴尺度大于山顶和山底,这可能与各观测点和云底相对位置的不同有关;随降水强度增加,雨滴的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逐渐增大,广义截距参数(log10Nw)的标准差逐渐减小。拟合结果表明各高度的雨滴谱都比较符合Gamma分布,由拟合参数分析雨滴谱的演变,发现相对于对流云降水,层状云降水粒子谱随高度的变化较小,雨滴谱的演变较为稳定。此外,本文还对两类降水中雨滴的下落速度及影响落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4.
遥感影像中混合像元普遍存在。端元固定的情况下对混合像元进行分解,很难高精度地识别影像地物。本文基于支持向量机,提出了端元可变的非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模型。首先,通过构建多个支持向量机获取每个像元的优化端元集,在优化端元集的基础上运用支持向量机与两两配对方法相结合的算法获取像元组分。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效果优于传统的多端元光谱分解法。  相似文献   
185.
本文对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配子体丰富培养的氮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裙带菜配子体能够有效利用氨态氮和硝态氮进行扩增,在30μmol/L氮离子浓度条件下,裙带菜配子体的日生长率能达到25%,可以满足配子体快速扩增的需要。裙带菜配子体在同时含有硝态氮和氨态氮的培养液中培养时,同时吸收两种氮源,并没有出现相互抑制的现象;配子体对氨态氮的吸收速率略大于硝态氮的吸收;对裙带菜配子体的氮吸收速率进行了测定,吸收速率最高分别可达24.3μmol/(g·h)和20.73μmol/(g·h),吸收速率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6.
以淮南潘谢矿区2010年沉陷状况为背景,采用2001—2010年水文气象数据,应用构建的分布式"河道-沉陷区-地下水"耦合模拟模型对沉陷区水循环状况进行了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河道汇流、水面降水、地下水和产流在沉陷区积水补给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4.6%、8.8%、3.6%和3.0%,河道下泄、水面蒸发、渗漏和引水在沉陷区积水排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0.6%、8.2%、1.3%和9.9%,沉陷区的自然水循环主要依赖于相连河道,其次为水面降水与蒸发,与地下水关联甚微。  相似文献   
187.
利用高空、地面等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丹东2018年9月连续出现的两次风雹天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和总结两次风雹天气过程形成、维持、发展成因的异同。结果表明:中低层切变线、强垂直风切变和辐合抬升有利于风雹天气的发生。高空冷空气的入侵方式和强度、低空急流建立、环境垂直风切变强度对风雹天气剧烈程度有重要影响。两次风雹天气过程分别为东北冷涡型和高空冷槽型,9月6日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快速移动并且后方还有冷涡后部的冷空气不断补充,配合850 hPa西南急流带来充沛水汽,使得6日风雹天气现象较3日更加剧烈;两次风雹天气过程在多普勒雷达回波上的特征明显。9月3日的风雹过程由多单体线对流风暴在东移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弓形回波,在径向速度图上有明显的逆风区;9月6日的风雹过程沿地面辐合线激发多个超级单体呈现列车效应移动,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了速度模糊,有较高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ertical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VIL)。  相似文献   
188.
圈闭有不连续、非流动和非混溶气体的含水层,被称为准饱和含水层。圈闭气体的存在会降低含水层的渗透性能,但准饱和渗透系数、圈闭气体饱和度和驱替速率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被理解。本文通过室内砂性介质的驱替试验开展了圈闭气体饱和度、准饱和渗透系数和驱替速率三者相互关系的研究。研究表明,虽然总体上圈闭气体饱和度随驱替速率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在高驱替速率和低驱替速率分别出现了圈闭气体饱和度不随驱替速率变化的等值区间,该“台阶”型曲线可以采用与van Genuchten曲线类似的数学模型来表征,而砂性介质的准饱和渗透系数与圈闭气体饱和度之间呈简单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这两个经验模型说明可以用驱替速率定量估算准饱和渗透系数,该关系为利用驱替速率估算准饱和渗透系数提供了理论依据。上述准饱和水力学性质为深入理解准饱和地下水水流提供了依据。另外,驱替速率与圈闭气体饱和度的关系还表明,实验室测量完全饱和渗透系数时,应以大于初始毛细上升速率的速率进行饱和,以避免介质中的空气被水圈闭。  相似文献   
189.
一种改进的基于最小生成树的遥感影像多尺度分割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影像分割是遥感影像面向对象信息提取的基础步骤。基于多特征、多尺度及考虑空间关系的遥感图像分割是主流研究方向。本文基于eCognition软件的多尺度分割思想,引入基于图论的最优化理论,提出了基于最小生成树分割和最小异质性准则的多尺度分割方法。该方法采用相干增强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和最小生成树分割得到初始分割结果,通过最小异质性合并准则同时考虑多波段光谱特性区域形状参数进行区域合并,实现多尺度的影像分割。本次研究选取两景试验影像,对本文方法和eCognition软件的多尺度分割方法开展了目视比较和定量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影像分割方法,在光谱差异较小区域的细分方面优于eCognition方法。  相似文献   
190.
对于微量沉积物,利用扫描电镜获得的颗粒图像统计粒度参数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需要解决被统计颗粒的最小样本量这一基本问题。使用北京市区降尘、中国北方的淡黑钙土和栗钙土3种微量样品,利用S-4800型扫描电镜获得的图片,对颗粒平均粒径、标准差和标准误,以及偏度和峰态等粒度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确定不同平均粒径的微量样品的最小统计样本量。结果表明:对于平均粒径约25μm的降尘样品,最小样本量为800;平均粒径100μm的淡黑钙土,最小样本量为1100;平均粒径约180μm的栗钙土,最小样本量为1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