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考虑到结构抵抗地震作用的机制为结构和地震动的不确定性与非线性相互耦合的过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考虑地震动的不确定性,选取16条地震动记录,基于OpenSEES的有限元建模理论对13榀平面RC框架结构进行基于IDA方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分别讨论轴压比、高宽比、混凝土强度以及纵筋强度等结构参数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柱轴压比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显著,而高宽比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不明显;在保证柱轴压比相近的前提下,提高柱混凝土强度能够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相同地震作用下梁柱配置纵筋强度较高的框架结构达到立即使用(IO)状态和生命安全(LS)状态的概率较配置纵筋强度较低的大,配置纵筋强度较高的框架结构较配置纵筋强度较低的表现出更好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72.
研究区位于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断裂以北,区内发育有巨厚的上二叠统林西组,岩性为灰、灰黑、黄绿色的砂板岩组合.研究其年代学特征对确定该区大地构造背景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对采自林西组的砂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年龄分布在5个年龄区间:252~300 Ma、305~423 Ma、431~555 Ma、600~999 Ma、1037~2460 Ma.最年轻的年龄为252 Ma,指示林西组沉积时间下限为252 Ma.上述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表明,扎鲁特旗地区晚二叠世林西组物源既有东北地区的变质基底以及其后的构造岩浆事件信息,也包含有南侧华北板块北缘信息,说明在晚二叠世晚期沿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华北板块北缘与其北侧地块群完成最终碰撞拼贴.  相似文献   
73.
针对吉林省中西部土壤Cu、Zn丰度、有效态转化及其自然影响因素,采用有效系数与相关分析对梨树—公主岭、九台—德惠、榆树—扶余、农安、大安和通榆6个采样区的农田表层土壤样品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Cu、Zn含量表现为中部远高于西部,且均略低于吉林省土壤背景值,呈缺乏状态。地积累指数均为0级或1级,呈清洁状态;(2)研究区Cu、Zn有效态转化程度中部高于西部,且区域差异性较大;(3)Cu、Zn有效态转化与其全量、Mo、Ni、Se、MgO和CaO等呈显著正相关,其中Zn有效态转化与pH、Cr、Mn和P等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土壤类型之间Cu、Zn含量与转化特征呈现明显差异,其黑土中Cu、Zn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74.
基于归纳分析法和文献调研法系统论述耕地利用“温室化”转型的内涵认知和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与重点方向。研究结果:(1)耕地利用“温室化”转型可理解为一定地域内被用于温室生产的耕地利用形态在长期变化过程中发生的趋势性转折,研究提出了耕地利用“温室化”的倒“U”型转型假说。“温室化”利用过程是农户利用温室技术破解土地资源稀缺性的理性选择,其本质是依托农业技术创新来提高土地集约边际的过程,对于保障地方多元食物供应具有重要意义。(2)从测度方法上,目前的研究依然沿袭传统的耕地利用转型测度指标,在显性形态上聚焦于表征规模、结构及其空间格局,在隐性形态上多关注投入、产出、价格等。(3)从时空演化机制上,囿于数据获取等因素,我国耕地“温室化”转型时空特征的精准刻画仍缺乏,目前的研究大多依靠遥感手段或统计数据考察宏观尺度的时空特征,缺乏微观尺度的质性研究。机制分析仍停留于宏观区域层面,计量经济学方法在探究其自然及社会经济因子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4)从“温室化”转型效应分析上,针对其经济或环境效应的分析往往局限于农业经济学或环境科学的单一视角,缺乏从综合视角对其多维效应进行权衡分析。未来研...  相似文献   
75.
高煖  李文博 《地球》2023,(6):4-7
<正>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具有“富煤、缺油、少气”的特征,煤层气作为天然气同质同用资源,对于实现“双碳”目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障高瓦斯矿区煤炭供应、增加绿色清洁能源供应意义重大。2022年国家能源局提出将煤层气打造成为增强天然气自主保障能力的重要气源。  相似文献   
76.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矿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模型是一组有成因联系矿床的高度总结,对找矿预测具有指导作用.位于川-滇-黔接壤区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区中南部的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成矿区内很具代表性、研究程度较高的矿床.本文在总结了会泽铅锌矿床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和矿床地球化学基础上,分析了峨眉山玄武岩、构造和地层与成矿的关系,探讨了矿床类型,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矿床模型.  相似文献   
77.
1地质特征霍各乞矿床为一以Cu为主的大型Cu-Pb-Zn-Fe多金属矿床,位于内蒙西部狼山地区,属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根据矿石组构、矿物组合及穿切关系识别出2期铜矿化过程:主成矿期及晚期铜矿化。主成矿期铜矿石呈纹层状、条带状、网脉状及块状。硫化物整体沿围岩片理产出,表明成矿  相似文献   
78.
借鉴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四维视角分析方法,构建城镇化动力因子指标体系,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西藏2000—2015年城镇指标体系的数据,对西藏城镇化动力机制进行研究。面板分析表明:行政动力是西藏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内源动力和市场动力次之,外部动力的作用较弱,西藏城镇化发展更多地依靠中央和各省援藏资金、项目来推动。时序分析表明:1)近年来,西藏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行政动力的贡献度在逐步降低,内源动力和市场动力的贡献度处于稳步上升状态,外部动力有明显的上升。2)城镇化发展的各个动力,有时候会受到外部机制的明显干扰,产生阶段性波动。空间分析表明:内源动力、市场动力、外部动力与区域社会基础有较高关联度,单纯依靠内源动力和市场动力来推动城镇化发展,区域城镇化发展会产生明显的空间极化现象,通过行政动力来平衡区域发展差异,促进城镇化动力的多元化是缓解这一不平衡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9.
东秦岭北部存在世界最大的钼矿带,并蕴涵著名的小秦岭造山型金矿田,金、钼矿床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金矿床深部新发现了石英脉型钼矿床,查明钼资源储量已达中型。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215.4±5.4~255.6±9.6Ma,等时线年龄为218±41Ma(2σ误差,MSWD=38),加权平均年龄为234±18Ma(2σ误差,MSWD=23),表明钼矿化发生在印支期。结合对已有年龄资料的归纳和分析,认为秦岭造山带曾在印支期发生重要的岩浆-成矿事件,但被燕山期造山作用所改造或破坏,在秦岭造山带北缘尚有明显保留或记录。  相似文献   
80.
通过1∶25万三维地质调查,系统总结了基于MapGIS平台、DGSS数据库和CREATAR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中比例尺三维地质建模及表达的技术方法.以地表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等多元信息,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三维地质结构建模与推断,揭示地下一定深度的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表达各种地质体的三维空间展布及相互关系,为有效地进行地质研究和含油气盆地预测提供技术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