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中川复式岩体位于西秦岭中带,与成矿关系密切,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一般认为其形成于印支期。对中川岩体采集样品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体钾钠含量较高,Na2O/K2O〈1;里特曼指数δ值为1.70~2.17,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元素富集,具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K、Th、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同时显示出低Sr、低Yb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地壳加厚的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指示了08-49号样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最早为264.4Ma±1.3Ma,即二叠纪末期,略早于前人研究的结果。结合其构造环境,认为西秦岭从二叠纪末就开始了陆陆俯冲和地壳加厚的造山活动,并一直持续到三叠纪。  相似文献   
102.
对锚索梁支护及组合构件耦合支护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锚索梁支护系统组合构件耦合支护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先控后让再抗”支护理念为指导,研发出高强让压型锚索箱梁支护系统。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支护系统各构件权重值,提出了支护系统构件整体性能利用率、耦合效率和围岩控制效果3个指标,进行的13种数值试验对比方案结果表明:Ⅱ12c+? 22锚索、Ⅱ12b+? 22锚索和Ⅱ12a+? 17.8锚索方案对应的支护系统均具有较高的耦合效率;锚索型号对支护系统耦合效率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增大预紧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构件整体利用率、耦合效率,改善围岩控制效果。设计制作了测力箱梁,选择Ⅱ12b+? 22锚索方案对应的锚索梁支护系统进行了现场试验,测站监测结果显示,支护系统在掘巷期间的整体性能利用率为54.51%,构件耦合效率达到75.61%,系统各构件达到了同步承载的效果,巷道顶板沉降量和两帮移近量分别为148 mm和180 mm,较好地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03.
根据2007年12月、2008年3、6和10月对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进行4个季度的调查资料,首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形态P的含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P的含量不高,作为主要环境评价因子的CDIP均在一类海水范围内;在所有形态P中,只有CTP和CDP具有春季>秋季>夏季>冬季的变化规律,其余形态P却各具特色;但4个季节P的存在形态均是以DP为主,占TP含量的74.65% ~88.96%;各种形态P含量的平面分布受风生流的影响极为明显,而且突出体现在CTP和CPP的含量分布上.相关分析表明,各种形态P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CDP与CDOP在4个季节均以显著(p<0.05)以上的正相关出现,但只有春夏季成为CTP的主导控制因子.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各种形态P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主要突出体现在受风生流影响较大的CPP相关水平上.但各种形态P与浮游生物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却与浮游生物的兴衰有关,在浮游生物量较低的春季,各种形态P含量只对浮游植物丰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和多样性阀值产生显著的正、负相关影响,而在浮游动、植物和初级生产力显著增加的秋季,所有形态P含量与浮游动、植物和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却主要集中体现在CPP和CDOP对浮游植物数量变化以及对浮游动物的总种数、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多样性阀值的正、负相关影响上,与珊瑚礁生态系的元素循环和能量传递速率加快,P获得快速再生并对浮游动、植物和初级生产力起明显促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4.
西北地区干枯湖床沉积粒度组成与东亚沙尘天气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调查了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湖、阿拉善高原居延泽及民勤盆地猪野泽等北方众多的现代干枯湖泊,重点分析了干枯湖床沉积物粒度组成。干枯的玛纳斯湖、古居延泽以及民勤盆地古猪野泽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干枯湖床的地表湖相沉积物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占60%以上,干涸湖床上沙质草原地表也含有大量小于10μm的粘土颗粒,含量接近50%;而弃荒土地地表细颗粒物质散失迅速,民勤盆地弃荒土地地表粘土含量仅存不到13.9%。中国西北地区活动沙丘粒度组成小于63μm粒径的颗粒很少,小于10μm的颗粒微乎其微。因此西北沙漠地区活动沙丘沙对华北或华东地区影响相对较小。认为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虽然多发生于中国西部沙漠、阿拉善高原沙区、河西走廊北部沙区以及蒙古东部、中部地区,但由于粗颗粒沙扬起高度与搬运距离有限,真正影响整个华北、华东地区的沙尘物质是小于63μm的粉砂级别的颗粒,特别是小于10μm的粉尘。认为影响东亚地区的粉尘天气物源不仅是中国西部的内陆沙漠、沙地,更重要的是干枯的湖泊、弃耕的荒地与裸露的沙砾草场。  相似文献   
105.
浅析坝上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坝上典型调查区沙漠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发现虽然坝上地区生态环境局部好转,但是总体恶化的局面仍然没有彻底改变。探讨了沙漠化成因以及发生发展过程。认为。气候、地貌、沉积物以及水文条件是坝上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基础。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沙漠化发生的直接原因。总结了沙漠化对农牧业、交通、水利、通信以及人类健康等的危害,提出防治坝上地区沙漠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6.
鹰嘴山金矿床产于北祁连山与阿尔金南缘断裂的交汇部位,与超镁铁岩在空间上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确定了该矿床的产出地质背景和矿化特征,并根据地质、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等进行了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认为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源自超镁铁岩,其成因类型为低温超基性蚀变岩型金矿床,是北祁连山地区又一重要类型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7.
陕西大柳塔煤矿区土地沙漠化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路线穿越调查和地面分辨率为2.5m的1:25000 SPOT5遥感影像解译,查明了研究区2005年沙漠化土地现状,采用TM遥感影像解译对比了1986年煤矿建设初期、1996年开发中期同时段土地沙漠化程度及面积。研究表明:20年来研究区土地沙漠化面积减少了11.67km^2。主要煤矿塌陷区土地沙漠化变化与研究区趋势相同,即重度、中度面积逐渐缩小,采煤塌陷区土地沙漠化没有出现加剧的现象。这一结论为该区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同时保护生态地质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三北地区荒漠化的基本状况与特点.探讨和分析了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危害以及荒漠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认为三北地区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荒漠化的发展将限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积极开展三北地区荒漠化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分析了夏粮生长期9—6月份有关气象要素,找出4个相关因子建立了预报方程,并分析了这些因子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0.
碳酸盐岩孔隙结构类型复杂多样,当地震波经过含有不同孔隙结构的流体饱和岩石后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波频散和衰减特征,这使得根据波的不同响应特征来推断碳酸盐岩的孔隙结构类型,甚至孔隙流体性质信息成为可能.本文针对白云岩、灰岩以及人工碳酸盐岩样品开展了跨频段(超声+低频)实验测量和理论建模,探索碳酸盐岩的孔隙结构类型和孔隙流体对模量频散和衰减的影响机制.首先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的图像对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孔隙结构类型分析,并将样品主要分为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孔洞型三类,然后测量了相应样品完全饱和流体后在不同围压下的模量频散与衰减.在完全饱和甘油并处于低围压时,裂缝型与孔洞型样品均出现一个衰减峰,分别位于1 Hz与100 Hz附近,而裂缝-孔隙型样品则具有两个衰减峰,一个在1 Hz附近,另一个在100 Hz附近.裂缝型样品(裂缝主导)的衰减峰相比孔洞型样品(中等刚度孔隙主导)对应的衰减峰在低围压下幅度更大,且对围压变化更敏感.在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纵横比分布的软孔隙和中等刚度孔隙的喷射流模型,认为该模型能一定程度上解释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孔洞型三种类型碳酸盐岩在测量频带的频散.以上研究加深了对不同孔隙类型主导的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认识,对储层预测工作的进一步精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