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基于中尺度区域模式WRF,开展模式层顶高度变化对高空气象要素,特别是高空风场数值模拟影响的研究。通过设计模式顶高45、5 hPa两个试验,同化来源于NOAA-15、NOAA-18、NOAA-19和METOP-2的AMSU-A辐射计高通道数据,表明提高模式层顶能够使卫星更多的高通道样本数量进入同化系统,达到减小背景场误差,同时减小高于层顶通道辐射能量对低层通道影响的目的,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同化效果,从而改善高空气象要素,特别是风场的模拟效果,与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减小了约0.4~0.5 m·s-1。  相似文献   
132.
额济纳绿洲位于我国极端干旱区,该地额济纳剖面(41°46.36'N,101°09.26'E)的地层含1层现代流动沙丘、8层古流动沙丘、18层古半固定沙丘、14层古固定沙丘、2层沙质弱成土和2层沙黄土-亚沙土。根据对该剖面11个14C年代样品测试和263个粒度样品的分析结果,本文确定了这套以沙丘沙沉积为主的沉积序列主要是2.5 ka BP以来气候一风沙地貌过程的产物,并详细讨论了自那时以来不同沉积类型的粒度及其Mz、σ和SC/D等分布规律和成因问题。这一研究结果表明:①额济纳剖面古流动沙丘沙、古半固定沙丘沙和古固定沙丘沙无论在粒度组成还是在Mz、σ分布上,都分别与现代流动沙丘沙、半固定沙丘沙和固定沙丘沙颇为相似,这为该剖面沙丘类型的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对这三类沙丘沙而言,沙黄土-亚沙土和沙质弱成土的沙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而粉沙和粘土含量明显增高,显示出沙丘嗣后的较强的成土作用和一定的土壤化过程。②该剖面古流动沙丘沙或古半固定沙丘沙与上覆的古固定沙丘或沙黄土-亚沙土或者是沙质弱成土可以构成11.5个沉积旋回,其每一个旋回又表现为颗粒由粗变细,Mz(Φ)、SC/D由小到大和σ显示的由分选好到变差的粒度旋回变化,代表了一个“沙漠化”时期被嗣后的“绿洲化”时期替代的正逆交替变化过程。③2.5 ka BP以来额济纳绿洲经历了11.5个旋回的“沙漠化”与“绿洲化”的生态环境变迁,在时间上具有若干百年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其驱动因子主要与自那时以来东亚冬夏季风交替演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3.
潜水水流的动态随机模拟是一个复杂而难解决的问题.通过建立二维潜水非稳定流模拟的摄动随机有限元模型, 把控制方程的主要参数渗透系数和给水度随机变量、及源汇项和边界条件看作随机变量.在充分考虑4种随机因素的条件下, 推导出求解潜水二维非稳定流均值和方差的9个方程; 重点介绍了不同方程数值离散的特殊处理方法.通过设定理想例子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 表明随机变量中边界条件值方差、渗透系数方差变化对水头方差变化的影响很小, 给水度方差的变化对水头方差的变化影响很大.本模型考虑因素全面, 对一般的潜水非稳定流随机模拟都可应用.本研究给出了边界、渗透系数、给水度的随机因素对潜水动态模拟的影响, 丰富和补充了地下水运动的随机理论.   相似文献   
134.
粤北石漠化过程土壤与植被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粤北英德市岩背镇典型石漠化区在石漠化从轻度向极重度发展的过程中,土层厚度、土壤覆盖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石漠化初期下降幅度更大,而土层厚度、土壤覆盖度在石漠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下降程度更为明显;石灰岩植被随石漠化程度加重,向旱生和岩生方向演替,群落结构渐趋简单,植被盖度和现存生物量显著降低;除岩石裸露率与土层厚度、土被覆盖度、土壤有机碳、植被盖度和生物量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其它各因子之间都呈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5.
粤北典型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兮之  李森  王金华 《中国沙漠》2007,27(5):758-764
利用1988年和2004年的2期TM遥感数据,在GIS和FRAGSTAT景观格局分析软件支持下,定量地分析粤北典型岩溶山区及其4县(市)的土地石漠化类型变化及其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6 a来各种类型石漠化土地无论是在数量、面积和空间分布特征方面都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总面积减少721.67 km2,斑块数减少了1 900块;2004年粤北4县(市)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占各区的比例分别是:连州为3.33%、阳山为7.28%、英德为1.54%、乳源为5.11%;粤北及其4县(市)石漠化土地的总体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程度上有所差异,均表现为景观异质性减弱,破碎度降低,而景观优势度增加;随着相关石漠化治理措施地开展,中度与重度石漠化土地成为研究区内重点关注区域,尤其在阳山与乳源,这种空间格局变化的特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6.
元胞自动机的地理过程模拟机制及扩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罗平  耿继进  李满春  李森 《地理科学》2005,25(6):724-730
地理空间、地理梯度、地理流和空间关系是经典地理学进行地理过程分析常用的4个基本概念,元胞自动机(CA)作为复杂空间系统研究的重要工具。分析表明,其与经典地理过程分析理论具有类似地表达机制,因而能有效地进行地理过程模拟。但由于标准CA是一种更广泛抽象的空间模型,其对地理特征的描述存在一定局限,限制了其更真实地模拟地理过程的能力。论文提出了基于地理特征的CA概念模型,深圳特区土地利用演化的实证研究表明,地理特征CA概念模型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7.
廖肖霞  李森  王贵勇  黎志伦 《中国沙漠》2009,29(6):1086-1092
 木堆地层剖面是海南岛东海岸沙丘与丘间地沉积过程的典型记录。在对该剖面地层高密度采样和光释光定年的基础上,对风成沙及相关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和概率累积曲线及粒度敏感指标(SC/D值)的分析表明,风成沙、弱沙质古土壤、风水两相沉积物和泻湖相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各异,反映38 ka BP来海南岛东海岸沉积环境经历了阶段Ⅰ(38~22 ka BP)、阶段Ⅱ(22~17 ka BP)、阶段Ⅲ(17~10 ka BP)、阶段Ⅳ(10 ka BP至今)等4个演变阶段,气候环境经历了暖湿-暖干-暖湿-暖干-暖湿-干凉-温湿-波动-暖湿的演变,沉积环境也经历了泻湖沉积-沙丘与丘间地沉积-沙丘固定成壤-流沙沉积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8.
山东省地下水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  邹连文  张静  李森 《水文》2000,20(5):50-51,57
水环境是整个生态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地下水在山东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埋藏浅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等地下水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9.
土地退化评价与监测技术路线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孙武  李森 《地理科学》2000,20(1):92-96
在对 90年代后期国内外土地退化评价与监测主要进展分析基础上 ,归纳出了绝对、相对和差异三种退化的评价思想 ;直接运用图象处理软件 ,通过监督非监督分类选择几个基于RS、GIS的指标 ,给定不同的权重综合地确定土地退化类型和程度的两种技术监测路线。最后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以沙质荒漠化为例提出了在绝对退化思想指导下 ,通过确定土地退化生态基准的时空尺度 ,建立监测区内典型土地退化类型与程度的标准信息资源库 ,GIS数据与RS数据相融合的土地退化评价与监测的技术路线框架。  相似文献   
140.
土地退化评介与监测技术路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孙武  李森 《地理科学》2000,20(1):92-96
在对90年代后期国内外土地退化评价与监测主要进展分析基础上,归纳出了绝对、相对和差异三种退化的评介思想;直接运用图象处理软件,通过监督非监督分类选择几个基于RS、GIS的指标,给定不同的权重综合地确定土地退化类型和程度的两种技术监测路线。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沙质荒漠化为例提出了在绝对退化思想指导下,通过确定土地退化生态基准的时空尺度,建立监测区内典型土地退化类型与程度的标准信息资源库,G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