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述混合空气轴承的承载能力计算和它的有关参数的优化。承载能力的计算涉及线性化ph方法,而优化设计则采用了惩罚函数法。  相似文献   
32.
谢明明  刘春根  李珊 《江西地质》2001,15(4):256-259
赣南安远下坑仔岩体,前人将其划归为九曲—孔带混合岩带中的混合岩,在进行1∶5万鹤仔圩、隘高圩幅区调工作中,通过对其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确认下坑仔岩体为岩浆结晶成因;成岩环境为板块碰撞抬升造山过程、岛弧或者活动陆缘的环境。根据在其中获取的结晶锆石Pb-Pb同位素年龄值996±29Ma,认为其成岩时代属晋宁期,这一结论对赣南地区古老结晶基底的存在提供了新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3.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降水量和历史干旱频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国昌  姚辉  李珊 《气象学报》1992,50(3):378-382
竺可桢根据我国丰富的历史记载,首先给出了我国近5000年的温度序列,对历史气候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家诚等组织完成了我国500年旱涝图集,並且作了许多历史气候的研究工作。但是受资料的限制,过去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历史气候的研究较少。而现代气候(一般指使用现代气象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与历史气候的研究相比,我国现代气候的研究相对更少一些。 本文根据目前可能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出一套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气候和历史气候变化的资料,並着重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周期。  相似文献   
34.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当代气候变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作者近年有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资料和有关成果,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当代气候变化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与全国和北半球气候变化相比有一定的特点。冬夏温度变化不同,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35.
矿山酸性废水的环境影响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山酸性废水(AMD)的环境影响是开采矿山或废弃矿山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介绍了国内外AMD的产生机理、环境危害、控制观点和治理方法。控制观点包括有源头控制和转移控制:源头控制观点就是要在源头防止AMD的形成和转移;转移控制观点就是要中和治理AMD并从中去除金属。治理方法分主动治理和被动治理两种,治理AMD既可以采用非生物路线(化学机制),也可以采用生物路线(生物机制)。  相似文献   
36.
随着隧道施工对于不良地质识别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融合多源信息的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已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常见的6种隧道不良地质类型及其地质成因, 回顾分析了隧道主要的不良地质识别方法及现状, 详细介绍了笔者在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方面的探索性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隧道围岩岩性与裂隙特征进行智能识别; 融合图像和光谱特征进行不良地质识别; 将地化分析融入到传统的超前钻探中, 融合随钻参数和地化信息进行不良地质随钻识别, 既可以发挥超前钻探在感知岩体质量和地层信息变化方面的优势, 又可以发挥地化分析在岩性和不良地质异常识别方面的优势; 基于地质与物探联合反演进行不良地质识别, 旨在实现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形”(位置、形态、规模)和“性”(性质和类型)的精确识别。最后, 对隧道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邓忠  李珊  李彩华  唐勇臣 《城市地质》2021,16(4):447-453
岩溶地面塌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采空区地面塌(沉)陷、矿坑突水等是广西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从武宣盘龙铅锌矿矿区的地层岩性分布、地质构造条件、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开采工程活动、矿坑疏干地下水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揭示盘龙矿区存在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并结合开采工程活动提出帷幕灌浆、回填灌浆加固、充填采空区、加强地面变形监测、先探水再掘进等防治措施与对策,为矿山有序开采及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矿床疏干排水方案及矿山深部开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对于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等大范围、大数据量、多人参与的遥感监督分类工作,其影像重叠区的样本选择具有盲目性,不便于管理,其分类的成果接边效果不佳,导致作业效率不高。针对上述问题,从数据工程角度出发,研究了影像重叠区样本重用的方法,构建接边样本库,实现多幅相邻影像重用公共的样本点,既减少了样本采集工作量又保证影像接边的分类一致性,最后以某区域的TM影像植被分类提取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39.
本文分析论述了围填海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实际调研案例相关工作,提出围填海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原则,以及生态化过程中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的重点路径,包括尽量保留原有水系与原始海岸、进行生态化海堤建设、填海前沿生境修复和公众亲海空间打造等四种主要措施。为保障生态化建设措施落实到位和生态建设预期效果,给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工程全过程;二是尽快建立生态建设技术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40.
探讨盐碱植物生长、生理和冠层光谱特性对水盐胁迫的响应机理对研究滨海湿地植物适应性、碱蓬滩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退化湿地生态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盆栽水盐胁迫试验,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指示盐地碱蓬幼苗的株高、分枝数、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冠层光谱对水盐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1)分枝数、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和地上干重对水盐胁迫有显著响应,其中地下鲜重对水盐胁迫响应最显著(P<0.001)。(2)株高、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对淹水胁迫和盐胁迫响应极显著(P<0.001),但对水盐交互胁迫响应不明显。(3)基于水吸收带的差值植被指数对水盐胁迫的响应最显著(P<0.001)。(4)新构建的10个植被指数对水盐胁迫有显著响应;已有植被指数、RVI对淹水胁迫有显著响应,而已有植被指数DVI、TGI对盐胁迫有显著响应。研究获得了对水盐胁迫下响应显著的生长生理指标和植被指数,对进一步理解盐地碱蓬极端生境下的适应性具有科学价值,但未确定适宜盐地碱蓬生长的最佳水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