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海洋科学是一门依赖于观测的学科, 而卫星是海洋研究的重要观测平台之一, 海洋卫星数据在海洋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初以来, 我国陆续发射了多颗专门用于海洋观测的卫星, 初步拥有自主海洋卫星全球观测网络。本文针对国内外海洋卫星资源基本情况, 总结了我国海洋卫星数据应用发展现状, 特别是海洋卫星数据接收、处理、管理、应用等方面的情况, 并分析、探讨了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对卫星数据的需求, 以及我国海洋卫星数据科学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两类短时强降水天气边界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进  李琛  于波  卢冰  王庆元 《气象》2018,44(7):902-910
本文基于2013—2015年北京铁塔的气象观测数据,结合VDRAS、地面自动站、NCEP再分析资料等,将短时强降水个例分为地面辐合线型和无地面辐合线型两类,并着重对两类短时强降水天气的边界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寻找短时强降水发生的预报信号。结果表明:根据铁塔气象要素变化基本无法预判无地面辐合线型强降水的发生;而铁塔气象要素变化对地面辐合线型短时强降水发生具有一定预报指示意义,地面辐合线型在强降水发生前1h,温度和位温减小,温度变率显著增大,最大达每分钟下降0.35℃;在强降水开始前3h,地面至325 m比湿增大,降水开始前20 min,比湿减小3.5g·kg~(-1);低空风切变在强降水开始前20min增大到"强烈"到"严重"程度,比湿跟低空风切变的提前量约为10~20min。因此,预报业务中关注铁塔气象要素及衍生物理量演变,对地面辐合线型短时强降水预报预警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气逆温层会阻碍大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传统上只能利用地基无线电探空资料进行监测和分析。星载高光谱红外大气探测可以反演晴空区大气温、湿度廓线,为大气逆温层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技术手段。为探索中国卫星监测逆温层的方法和途径,本研究基于风云三号D星搭载的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FY-3D/HIRAS)观测资料,利用RTTOV(Radiative Transfer for TOVS)快速辐射传输模式模拟了不同逆温强度、不同逆温层顶高度对HIRAS红外通道观测亮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80—1000 cm-1窗区光谱内的精细谱线对应的通道对逆温层最为敏感,与参考通道(926.875 cm-1)的亮温差可以用于大气逆温层识别。文中定义了逆温强度敏感指数和逆温层顶高度敏感指数,模拟结果表明,强吸收(通道1:784.375 cm-1、通道2:798.750 cm-1)、中吸收(通道1:803.125 cm-1、通道2:852.500 cm-1)、弱吸收(通道1:840.000...  相似文献   
14.
感知技术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知技术的发展为文化遗产的探测、保护、利用和传承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鉴于当前文化遗产研究中应用的感知技术的复杂性及多样性,本文对感知技术及其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梳理。首先,对感知技术的概念进行总结,重点介绍在文化遗产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多源遥感平台、社交媒体、移动通讯、智能交通等多源传感器的特点,以及关键信息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可视化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其次,梳理了感知技术在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群体对于文化遗产的体验和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最后,探讨了文化遗产研究中感知技术在数据精度、多源数据融合、信息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其数据共享化、平台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海温、GPCP(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降水和ERA-20C(ECMWF's first atmospheric reanalysis of the 20th century)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结合大气环流模式ECHAM5敏感性试验,研究了与秋季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模态(IOD)相联系的冬季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型及其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发现在秋季发生IOD背景下,冬季西太平洋存在两类海温异常的变化型:一类是西太平洋区域一致偏暖/冷的模态,另一类是区域西冷东暖/西暖东冷的模态。尽管西太平洋海温一致偏暖和西冷东暖这两类海温变化型均有利于华南冬季少降水,但影响的范围有所不同。一致偏暖型引起的少降水范围较大,从华南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冷东暖型引起少降水范围主要限于华南,而在长江中下游到华北则降水偏多。相应地,在大气环流上,尽管两类海温异常型均有利于在西北太平洋菲律宾海附近出现气旋式环流异常,但气旋的强度和中心位置有差异。一致偏暖型引起的气旋偏强,中心位置偏西,其后部异常东北风控制的范围更大,导致少降水范围更大,而西冷东暖型引起的气旋偏弱,中心位置偏东,其后部异常东北风控制的范围小,导致少降水区域主要在华南沿海。本文结果对认识IOD调制随后冬季东亚降水异常的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潍坊流速仪检定水槽升级技术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如何将一个设备简陋、技术性能较差、仅允许用于仪器维护部门的三级水槽,成功地改造成国家一级水槽的经验。介绍了潍坊水槽槽体、轨道改造方案及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流速仪检定车的设计和创新,对车速的准确度和重复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国内同类水槽的技术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SZF型波浪浮标是"九五"期间863计划的成果,并在"十五"期间得到了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成果标准化工程的定型.介绍了定型的过程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浮标定型中的检测与试验.最后,简要介绍了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直接利用平差结果分析GPS网起算点的兼容性问题,达到剔除含有粗差已知点的目的.针对短基线(10~15 km以下)工程测量网,总结GPS工程测量网数据处理与质量评估方法.对某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的观测资料进行数据处理与质量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平面点位精度在x方向上优于0.75 cm,y方向上优于0.70 cm,点位精度...  相似文献   
19.
海洋硅藻种类繁多,具有因种而异的形状奇特的刚性细胞壁,称作硅质壳。硅质壳主要由无定形的二氧化硅构成,在纳米至微米尺度的三维结构(如孔、脊或管状结构)上表现出高度的规律性和精确的重现性。仿效硅藻,在温和的条件下制造超精细微纳米材料,成为众多从事生物、化学、材料研究工作者追逐的焦点。本文从硅藻硅质壳的形成机理及体外仿生、影响硅藻硅质壳结构的外在因素、硅藻硅质壳的化学修饰与应用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25年来中国旅游容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旅游容量研究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回顾国内旅游容量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反思中国旅游容量研究25年的发展和问题,结论如下:我国旅游容量规划规范亟需补充完善;我国旅游容量管理方法亟需改进;国内学术界对旅游容量的认识尚存在若干误区.针对以上问题,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旅游容量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旅游容量的本质特征,对旅游容量的本质特征和旅游容量在实践中的发展方向形成如下基本认识:①旅游容量体现的是载体与被载体、容器与被容物之间的关系;②旅游容量反映的是景区系统中各种因子(尤其是限制性因子)互相平衡、和谐共处的状态;③旅游容量具有动态性特征;④旅游容量"限制"可以转变为"调控";⑤在实践操作中,旅游容量调控管理需要一套系统的指标体系作为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