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河西酿酒葡萄生育模型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河西走廊酿酒葡萄果径生长和含糖量累积规律。结果发现:果粒生长动态呈抛物线型,有两个明显的生长高峰期。生长关键期出现在7月上旬~8月上旬,生长率占总生长率的64%~78%;含糖量累积遵循“S”型生长函数。糖份积累关键期出现在8月中旬中期至下旬,这一时期含糖量累积最快,日累积糖量在0.48%~0.84%,净累积量占累积总量的73%~77%;影响糖份累积的关键气象因子主要是光温积和气温日较差。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温差大,糖份积累快,含糖量高。建立了葡萄糖份累积气候模型,以此为依据,计算了河西不同气候区含糖量地理分布,为葡萄基地建设和选择不同葡萄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2.
The mesoscale model MM4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torrential rain associated with Meiyu frontoccurring on 5—6 July.1991 in the Changjiang-Huaihe Basin.Based on the outputs of the model,the cause of the mesoscale cyclogenesis on the lower troposphere is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potential vorticity principle.The results show that because of the favorable pattern of moistisentropic surface,the absolute vorticity increases when cold air with high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value rapidly slides down southwards along the moist isentropic surface,and then causes thecyclonic vortex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3.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站的气温10℃初日和高空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并建立了西峰代表站的气候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有3个偏早区,分别位于北道、兰州、泾川,有3个偏迟区,分别位于华家岭、东乡、岷县附近;最早的是北道为4月14日,最迟的是华家岭为6月5日。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定西、临夏偏迟,天水、平凉、庆阳早,西北部的白银也较早。总的趋势是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越来越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早的趋势更加明显;70年代大部分地方偏迟,80年代北部偏早,南部偏迟,90年代定西、临夏偏迟,其余偏早。初日早年,甘肃黄土高原500 hPa、700 hPa高度场受青藏高原北部到新疆宽广的高脊控制,温度场受青藏高原北部到新疆为宽广温度脊控制,OLR场受正距平控制;初日迟年,甘肃黄土高原500 hPa、700 hPa高度场受塔里木盆地深厚的低槽影响,温度场受新疆宽广的温度槽影响,OLR场受负距平影响。建立的西峰气温10℃初日模式的预测能力高。  相似文献   
164.
一次强沙尘暴过程中尺度平均动能变率诊断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MM5中尺度气象模式嵌套数值模拟的输出结果,计算并分析了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动能收支,揭示了沙尘暴过程中的起沙、扬沙和输送的能量来源以及随高度的分布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沙尘暴天气期间中尺度能量过程活跃;(2)沙尘暴过程因消耗局地动能而启动和发展,能量来源在于高空的动能转化;(3)沙尘暴天气过程中,非地转运动造成的气流穿越等压线运动是沙尘暴能量平衡过程中次重要的能汇项;(4)水平通量散度项为沙尘暴天气过程中主要的中尺度能汇;(5)垂直通量散度项为沙尘暴天气过程中的能源项。随着系统的演变,能源中心从高层向中层转移,直至后期的高层出现能汇;(6)摩擦消耗和次网格尺度效应以及计算误差R在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总体表现为能源项。  相似文献   
165.
西北地区大风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利用选取的西北5省(区)以及内蒙古西部(110°E以西)分布均匀的127个气象站1960-2000年41a逐月大风出现日数资料, 分析研究了西北地区大风的空间、时间特征, 并具体分析了大风与沙尘暴的时空关系, 揭示了西北地区大风分布的一些新事实。西北大风天气可划分为较少区(年均大风日数小于10d)、较多区(年均大风日数10~50d)、多发区(年均大风日数50~100d)和频发区(年均大风日数大于100d)。西北地区大部分区域为大风较多区, 占总站数的614%, 大风频发区分布最小; 大风最频繁发生的地方在新疆西北部的阿拉山口, 年平均大风日数超过160d, 平均不到3d就有一次大风天气, 大风日数最少的地方是陕西北部延安, 平均每年发生大风天气的日数不到1d。大风日数空间分布与地形有很大关系, 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以及高山和青藏高原极易出现大风天气。西北地区多数台站近40a来大风呈减少趋势, 其中新疆西北部、甘肃河西走廊西部和陕西东部等地区减少最为明显, 大风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新疆东北部到青海西部地区, 其代表站年均大风日数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后增加了近3倍, 达到190d。总体来讲, 西北地区大风天气最多的季节是春季, 以5月最多, 其次是夏季, 秋、冬季特别是秋季大风最少; 陕西、甘肃中南部夏季大风较多, 青海东南部则夏季最最少, 冬季大风更多一些。进一步分析表明, 西北地区大风频发区与沙尘暴频发区并不完全重合, 例如, 南疆是西北乃至我国沙尘暴最频发区之一, 但是南疆却是西北地区大风的较少区, 年大风日数远少于沙尘暴日数。同样是沙源丰富的沙漠地区, 也都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频发区, 但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附近地区的沙尘暴日数远多于大风日数, 而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的大风日数却比沙尘暴日数明显偏多。最近40 a西北地区大风与沙尘暴发生次数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 基本呈线性减少特征, 这说明在下垫面状况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 近年来沙尘暴次数减少可能主要是由于大风天气(沙尘暴驱动因子)减少而造成的。大风的时间变化可以决定沙尘暴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6.
近年来我国沙尘暴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8,他引:16  
李耀辉 《中国沙漠》2004,24(5):616-622
简要回顾了2000年以来我国沙尘暴研究动态, 概括分析了最近几年沙尘暴研究在地理分布与时间演变特征、形成机理、监测和预警技术, 以及沙尘暴危害对环境影响等方面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新成果, 以期对以后沙尘暴的更深入研究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7.
2001年4月8日强沙尘暴天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利用MM5中尺度气象模式对2001年4月7~9日发生在新疆南部、青海北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宁夏和内蒙古的大范围大风、强沙尘暴、寒潮和降雪天气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MM5中尺度模式能够模拟出这次天气过程的系统变化,小网格尺度的模拟结果较大网格更能够反映出系统的特征;在地形、地貌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特殊的天气环流形势造成的强而持久的大风和激烈的中尺度垂直对流是这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从空中槽脊形式的配合、发展趋势,地貌、地形特征,地面大风,降温、降压等特征综合分析,提前24 h就能预示出这次大范围的大风、寒潮和沙尘天气的出现。这次过程的特殊之处是:整个模拟过程中模拟区域内在200 hPa以上有弱的层结不稳定状态出现,对流层中、低层层结稳定;沙尘暴发生区域的主要上升气流出现在上午。  相似文献   
168.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垄风沙活动强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库姆塔格沙漠腹地的羽毛状沙垄为床面,通过风季实地观测与分析,研究了羽毛状沙垄的近地面风况、粒度特征及风沙流结构等。结果表明:羽毛状沙垄近地面风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盛行东风,其他季节盛行东北风;全年平均风速5.94 m·s-1,大于起沙风频率占总量的46.76%;新月形沙垄粒度变化在1.22~1.86之间,分选较好,垄间沙埂粒度变化在1.35~2.11之间,风选属于中偏差;随着风速的增大,地面以上0—2 cm高度层所含沙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2—20 cm所含沙量有增加的趋势,0—20 cm所含沙量占总输沙量的92.28%以上;在地面以上0—40 cm高度内,输沙率同2 m高处1 min平均风速为幂函数关系,不同性质的地表对输沙率有较大的影响;羽毛状沙垄的风速变化表现为新月形沙垄和垄间沙埂不同部位气流的增速和减速,风向变化表现为同风场下沙垄与沙埂风向夹角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9.
李耀辉  张华 《干旱气象》2000,18(3):12-16
通过对RAWINS模块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和结构的介绍,对模块的主要控制参数,操作使用方法等做了较为详尽的说明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0.
ENSO对中国西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以奇异值分解(SVD)方法为基础,用1960~1994年35年的资料,分析了ENSO对中国西北地区秋季降水异常的影响,然后用奇异向量的海温场时间系数与500hPa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进行交叉相关,讨论了在ENSO年引起西北地区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与西北秋季大范围的区域性降水异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ElNino年,西北地区秋季大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其中青藏高原东北侧的青海东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陕西北部等西北主要的雨养农业区降水明显偏少。引起这种异常的环流特征表现为500hPa高度场出现PNA异常流型,强异常中心多分布在低纬度,印缅槽偏弱,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脊线南移,南海副高和北美副高加强;东亚中纬度冬季盛行的1波流型在秋季异常发展,新疆脊偏强,东亚大槽加深西移。海平面气压场上,乌拉尔山北部高压、欧洲南部低压及阿留申低压等较高纬度系统异常加强(加深)。LaNino年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