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4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573篇
测绘学   334篇
大气科学   325篇
地球物理   438篇
地质学   1548篇
海洋学   163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16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中国港口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空间布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电生  张欢  高爱颖 《地理科学》2019,39(4):541-549
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物流水平、金融水平、信息及电子商务水平和港口城市开放水平4个方面对35个规模以上港口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适宜度进行了测评,根据测评结果选出20个适宜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港口。再使用重力P-中值模型测算出港口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适合建立的规模和类型。结果表明: 沿海港口在发展港口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方面更具优势。 港口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区域性聚集”的特点,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每种类型的港口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分布呈现分散状态,这更有利于交易市场为全国大宗商品的供需双方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72.
利用亚洲季风区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重建格点数据集(Monsoon Asia Drought Atlas,MADA)中长江源及附近地区的5个格点序列,通过PDSI与长江源区径流量的相关分析,发现5个格点的第一主成分(PC1)与长江源区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的相关性最大(r=0.609,N=50,α<0.001)。由此,重建了1300-2005年长江源区夏季径流量变化,并运用独立验证法对重建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重建径流序列进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近706 a,长江源区经历了显著的丰水期13个、枯水期15个,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丰水期为1513-1573年,持续时间最长的枯水期为1389-1414年;重建序列主要存在2~6、10~13、20~26、30~50、50~70 a的显著周期振荡。重建序列与海表温度的相关性表明,长江源区径流变化可能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大西洋年际振荡(AMO)、北大西洋涛动(NA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等有关。  相似文献   
973.
974.
珊瑚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功能性群体。2010年通过水肺潜水分析了三亚珊瑚礁区的珊瑚藻种类组成和丰度, 以及群落空间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3科10属25种珊瑚藻, 其中珊瑚藻科占优势地位。三亚珊瑚礁区的珊瑚藻优势种分别为叉节藻Amphiroa ephedraea、拟中叶藻Mesophyllum simulans、串胞新角石藻Neogoniolithon fosliei、中叶藻M. mesomorphum、圆锥呼叶藻Pneophyllum conicum、孔石藻Porolithon onkodes和布氏水石藻Hydrolithon boergesenii。基于多元统计的分析结果, 将调查采样站位分为近岸型和离岸型2个主要集群, 其中近岸型的珊瑚藻种类以浊度、沉积速率(0~63μm)和悬浮物耐受种类为主, 离岸型则以光依赖-沉积物敏感种类为主。以珊瑚藻种类组成和丰度为基础的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 其空间变异处于显著性水平。生物与非生物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最佳两变量组合(浊度和盐度)显著影响三亚珊瑚礁区2种类型调查站位中的珊瑚藻集合。在同一个研究站位, 因受干扰程度不同, 深水处的珊瑚藻的覆盖率比浅水处高。分析结果表明, 在三亚独特的珊瑚礁区中, 自然或人为的物理干扰因素都对调节珊瑚藻群落结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75.
利用NCEP/NCAR 1°×1°的FNL再分析资料、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卫星-地面自动站融合降水数据以及FY-2G卫星反演的TBB(black-body temperature,云顶亮温)对1822号台风"山竹"在华南造成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的稳定维持有利于台风残涡持续影响华南地区;低层来自孟加拉湾的低空急流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风汇合后建立起一条连接华南的水汽通道;在登陆台风影响下,大气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主要来自于垂直运动释放的凝结潜热;湿位涡诊断分析表明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导致低层大气斜压性增强,出现显著的对流不稳定。  相似文献   
976.
鞍山3.3Ga陈台沟花岗岩地球化学和Nd、Pb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球化学和Nd、Pb同位素研究表明,鞍山地区陈台沟花岗岩不是早期古老陆壳物质壳内再循环的产物,而是同时代亏损地幔提取物(变玄武质岩石)在短时间内发生再次熔融的结果,形成过程中受到古老陆壳物质的混合混染。3.15±Ga是鞍山地区地质演化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使陈台沟花岗岩的长石Pb和全岩Pb发生再次均匀化。3.3Ga的花岗质岩石在鞍山弓长岭地区也有分布,它们来自于与陈台沟花岗岩类似的物源区,但形成条件可能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77.
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灾害区划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中使用了主要地质灾害(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基下沉、地裂缝、水土流失、港口淤积等)大量的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的实际数据,根据综合分析并运用“灾害密度”和“灾害强度”2种指标,将广东沿海陆地划分出9个地质灾害一级区及其所属的32个二级分区,其中包括10个重灾区、10个中灾区和12个弱灾区。首次编制了基于数据库和GIS的1:50万广东沿海陆地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与区划图,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理论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信息和实际数据。分区的结果揭示了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8.
鞍山地区陈台沟壳岩时代归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鞍山市东部约8km处的陈台沟村附近,出露一套以斜长角闪岩类、石英岩类和长英质片麻岩类组成的表壳岩。长期以来,大多数地质学者一直将该表壳岩划归为鞍山群,但在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和含矿性等诸多方面,都与鞍山地区公认的鞍山群明显不同,因表壳岩本身缺少准确定年的对象,难以直接测年,笔者将侵入于长英质片麻岩中的花岗岩脉中的锆石颗粒,用Kober方法和离子探针质谱计(SHRIMP)测定年龄,取得了表壳岩的沉积年龄为3376±5Ma-3357±4Ma。说明该表壳岩形成时代远老于鞍山群。  相似文献   
979.
吕梁地区古元古代的裂陷型火山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梁山中部的古元古代吕梁群(2300Ma)和野鸡山群(2100Ma)均由下部的碎屑建造和上部的火山建造组成。在火山建造中以基性火山岩为主,酸性火山岩较少。该区的玄武岩中MgO和P2O5含量低,而Feo^*,K2O Na2O和LREE含量高,类似于大陆溢流玄武岩。酸性火山岩则以LIL和ΣREE富集和高(La/Yb)N比值为特点。沉积环境和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吕梁群和野鸡山群火山岩形成于陆内或大陆边缘裂谷环境。正的εNd(tDM)值(+3.0左右)说明玄武岩的母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而近于零的εNd(tFM)值则表明原始岩浆曾受到大陆地壳物质的混染。古元古代裂谷型火山作用的出现意味着在此之前(太古宙末)华北地区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大陆地壳。  相似文献   
980.
祁连造山带及邻区前寒武纪深变质基底的时代和组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祁连造山带及邻区前寒武纪深变质基底变泥砂质岩石和壳源花岗质岩石的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为:①祁连造山带深变质基底主要由变泥砂质岩石和壳源花岗岩组成,主体形成于0.8~1.0Ga(晋宁期);②大多数变泥砂质岩石和壳源花岗岩具有较强的负铕和负钡异常,tDM和εNd(1.0Ga)分别为1.87~2.26Ga和-8.54~-4.06,显示出较高的成熟度;③花岗质岩石为典型的陆—陆碰撞产物,可能与全球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形成事件有关。本文还探讨了祁连造山带及邻区深变质基底的构造归属,认为祁连—柴北缘地体和阿拉善—敦煌地体在晋宁期以前相互分离,分属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地台不同的板块体系。祁连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至少在晋宁期就有相同或相似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