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张春  李洋 《吉林地质》2011,30(3):108-111,127
矿山由通化县远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由于矿山生产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危害,需对矿山活动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做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22.

松辽盆地榆树林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扶余油层沉积时期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本文基于12 口探井岩心与
2268 口钻井资料,通过单井岩心相分析、测井相分析、连井相对比和平面沉积微相研究,认为研究区发育浅水三角洲平原、
内前缘、外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以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平原分流河道和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主要沉积微相。在
扶三段(F Ⅲ)早期,研究区主要为浅水三角洲内前缘亚相,物源只来自北部 ;其后,三角洲向南进积,全区变为平原亚
相 ;F Ⅲ 3 小层沉积时期,南部物源进入,并与北部物源交汇,一直持续至扶一段(F Ⅰ)末期;在 F Ⅰ 3 小层沉积末期,湖
平面快速上升,南北两个三角洲退积,研究区中部依次出现浅水三角洲内前缘、外前缘和前三角洲。  相似文献   

23.
在调研了国内外气烟囱研究成果与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全新的地震解决方案——OpendTect平台提供的基于属性多层感知器(MLP)的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方法预测气烟囱的发生概率体,并利用倾角导向体对算法进行改进,提出倾角控制下的地震气烟囱识别技术,很好地补充并发展了模式识别技术在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通常该技术一方面可以解释运移通道和浅层气成藏的原因;另一方面,形成的气烟囱地震数据体还可以预测源岩的发育情况;此外,对于判别断层封闭性也非常适用。最后应用这一技术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一含油区块的运移通道和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该研究区的断裂发育特征和运移通道类型,总结了油源、通道、储层和盖层的空间配置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4.
2007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列出2007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资料,总结出2007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和特性。最后列出1990—2007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相应数据,并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25.
新一代天气雷达VIL产品修正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VIL物理量产品的生成原理和特点的分析后认为:由于产品生成过程中只使用固定的Z-M关系,而实际的Z-M关系因季节和地域的不同变化很大,故VIL物理量产品数据很难与实际情况很好地符合,不宜在人工增雨作业指挥中作为定量数据指标来直接应用。据此,从理论上对如何修正天气雷达提供的VIL产品数据进行了探讨:通过引入“VIL修正函数”,可从理论上解决在考虑了某个具体的Z-M关系的条件下对VIL产品数据进行修正的问题;提出了对VIL物理量产品数据进行修正的修正表格法与修正曲线法,并以沈阳为例,对修正表格和修正曲线的制作及使用方法作了必要的解释。  相似文献   
26.
确定含水层给水度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洋  褚立孔  蒲治国 《江苏地质》2006,30(4):290-293
给水度是矿井水文地质中的重要参数。对影响给水度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给水度研究方法予以评价,结合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更适合煤矿的测定含水层在天然状态下给水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凃洋  杜成波  李洋 《地下水》2008,30(5):6-8
主要通过对裘布依公式中:1)实际流量(Q)-降深(s)曲线与理论的差异,2)实际井径对流量的影响与理论的差异,3)井中最大流量,4)影响半径等问题的分析,指出裘布依公式的缺陷,并分别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案。同时还结合土力学的相关知识,从“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渗透系数的不唯一性”,“地基沉降导致含水层变形”三个方面分析了公式的不足之处,更全面地对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8.
基于江苏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长序列监测数据,采取互相关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法研究长江镇江典型段浅层承压地下水位响应长江水位的关系,运用小波分析法解析地下水位时间序列的周期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4个站点的地下水位响应长江汛期变化,与长江水位相关性好,识别研究长江江段为水头边界;在2018—2022年的5年地下水位时间序列下,受2022年长江主汛期偏枯的影响,近长江站点的地下水位高低水位期的持续时间发生变化,高水位期时间减少1个月,低水位期增加1个月;离江岸最远站点的水位同比变化不能反映长江主汛期水位同比变化,站点的水位年振幅保持稳定,显示长江水位变化信号在浅层压含水层传播中出现了衰减与失真的现象。研究结果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一体化调查与水资源联合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9.
下蜀黄土是中国南方地区典型的第四纪风尘堆积,是低纬季风区气候变化的重要地质记录.但是,下蜀黄土的沉积年代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明确其起始堆积的年代对于深入理解晚第四纪亚洲大陆干旱化进程、东亚季风演化和亚热带区域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这一科学问题对下蜀黄土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磁性地层学结果表明,江苏的仪征青山剖面和镇江大港钻孔岩芯下蜀黄土地层中均存在松山/布容(M/B)古地磁极性倒转记录(这也是首次在下蜀黄土中发现古地磁M/B界线),确认最早的下蜀黄土堆积要早于中更新世,为探讨下蜀黄土底界的年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古地磁约束.以此为基础,结合剖面上部的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推算出下蜀黄土的底部年龄约为0.9Ma,这是迄今所获得的下蜀黄土最老年龄,与安徽宣城红土堆积底部年龄大致相当.下蜀黄土的开始堆积指示了亚洲大陆干旱区域在晚第四纪的进一步扩张,它是江淮亚热带地区气候显著变干和冬季风增强的直接证据.我们认为,这可能主要受到全球变冷和北半球高纬冰量增加的驱动,是中国南方地区对全球降温"0.9Ma事件"的区域响应.  相似文献   
30.
欧洋  高文利  李洋  王宇航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10):3843-3853
为了避免使用不合理初始辐射场强和方向性因子带来的误差,研究了估计辐射参数的井间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表明,天线长度与波长的比值、钻孔充填情况、钻孔周围介质的物性均会影响偶极天线的初始辐射场强或方向性因子;为此结合已知的分层资料,将它们设为未知参数,并设定初始辐射场强与发射点位置相关,方向性因子随射线角度而变化;采用正则化反演方法,由钻孔资料建立了模型方差目标函数,使得反演结果与钻遇的地质特征保持一致.通过理论模型试验和实例应用分析表明,相对于传统射线层析成像方法,估计辐射参数的正则化层析成像技术有助于提高反演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