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17篇
海洋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
长江中下游梅雨与中国夏季旱涝分布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杨义文 《气象》2002,28(11):11-16
利用长江中下游116年梅雨资料及近50年的基本雨型划分结果,统计分析了三类雨型的梅雨特征,并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梅雨及旱涝异常作了成因分析。结果指出,80年代以来夏季东亚阻塞高压活动频繁,从而遏制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进是夏季梅雨偏丰和雨带偏南的直接原因,其根本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联系太阳活动,考察了1875—1936年期间若干测站的地面气象资料,特别是想看一看这些历史资料是否与 van Loon 和 Labitzke(vLL)最近根据现代资料(1950年以后)所找出的太阳-QBO-天气之间的关系相一致。在把 vLL 的分析往前延伸时,主要问题是不知道 QBO 的位相。在该研究中,对 QBO 位相的数百万种可能的序列重复了 vLL 的计算。其结果揭示出在早期资料中再现 vLL 的结果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这表明,或者是 QBO 活动在过去是不同的,或者是vLL关于太阳-天气关系的研究结果对长序列资料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14.
1998年与1954年长江洪水的对比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998年与1954年长江流域雨情、水情、灾情和生态环境作了对比。结果表明,虽然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水情严峻、灾情严重,但流域降水总量比1954年少,最大洪峰流量也不及1954年。1998年长江洪水致洪因素复杂,首先,这是一次组合型洪水,雨情和水情的时空变化特殊;其次,长江流域数十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也难逃其咎。最后是由1998年长江洪水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西太平洋副高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是影响我国东部降水的主要因子之一。监测和研究副高的活动对预测我国东部汛期降水有重要意义。但90年代副高特征量出现连续异常,分析指出,特征量的这种异常并不代表副高活动真正异常,而是与计算特征量所用资料的变更有关。对1991年11月到1996年2月使用T42模式资料期间的500hPa高度,利用NCEP/NCAR重分析资料进行了订正,并重新计算了此期间的副高诸特征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1953年以来13次ElNino事件发生年的次年盛夏(7~8月)西太平洋副高候平均脊线(100°~150°E)的季节性北进过程,把7~8月12个候中候平均脊线越过25°N的候数至少在7个以上的北进过程定义为超常北进型,在7个以下的北进过程定义为滞后北进型.对应超常北进型,中国夏季往往为南北两支雨带,位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北方雨带一般为主要雨带,滞后北进型主要雨带通常位于长江流域或沿江江南地区.1953年以来较著名的长江洪水年大都发生在滞后型背景下.就同期关系而言,东亚阻塞高压的出现与否及其出现后维持时间的长短可能是造成副高两种不同形式季节性北进过程的重要因素.就前后期关系而言,春季500hPa距平场上东亚地区从高纬到低纬的正、负、正波列分布可能是预测盛夏副高季节性北进过程的重要信息;其中4~5月西太平洋副高和南海高压的活动特征可以作为预测盛夏副高季节性北进过程及中国雨型的重要判据  相似文献   
17.
徐群  杨义文 《海洋与湖沼》1982,13(4):358-369
洪泽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拦河蓄水的湖泊型天然水库,自五个年代以来陆续建立了一系列控制工程,但由于季风雨的变化无常,汛期上游来水量年际间仍有很大的变幅。据蚌埠水文站测得的7—8月平均流量,雨涝的1954年和1956年分别为干旱的1966年同期的36倍和28倍。因此,如能及早掌握汛期上游来水量大小,对于洪泽湖水量的合理调  相似文献   
18.
夏季东亚阻塞高压指数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义文 《气象》2003,29(9):3-7
提出了一个新的阻高指数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了1951~2001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夏季东亚阻高指数。结果表明,虽然有阻高年多为Ⅲ类雨型。但未必发生长江洪水,长江洪水发生在特定的阻高背景下。与同类研究相比,这套指数较好地反映了近51年夏季东亚阻高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