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口泉断裂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西侧,晚中生代具有独特的逆冲构造样式和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野外地质考察、构造建模及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了口泉断裂带晚中生代的分段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口泉断裂带自东南向西北逆冲推覆,沿断裂带走向的位移活动具南强北弱特点;上盘为太古宇片麻岩,下盘地层依次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侏罗系。(2)口泉断裂带具有分段特点,主体构造样式为非典型的构造三角带,具有两套以上的滑脱层;底滑脱层自南向北从太古宇、寒武系—奥陶系升高至石炭系,被动顶板滑脱层则位于下寒武统馒头组—毛庄组或下伏的太古宇片麻岩。(3)据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模拟,口泉断裂带逆冲活动的最早年龄是(147. 1±6. 0) Ma,为晚侏罗世,其形成机制与晚侏罗世伊泽奈崎板块俯冲造成的NW向挤压大地构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12.
对“嶂石岩地貌”特殊的坡面发育过程,建立了两种模式,即“楔状横切模式”与“水平掏蚀模式”,并探讨了它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3.
论述石家庄-五台山旅游通道,探讨以西柏坡旅游区为中心的石家庄西部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14.
新疆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异常高压及其成藏效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异常高压在新疆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是十分普遍的地质现象 ,它具有地层压力大、压力系数高、异常高压带上方广泛发育巨厚的塑性盐岩和膏泥岩封隔层以及异常高压体内的压力变化不规则的特征。克拉苏构造带的异常高压是由构造抬升和挤压引起的 ,明显具有压力封存箱的特征 ,对该地区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异常高压和断层的影响 ,在克拉苏构造带上形成了上第三系它源、开放的静水压力油藏和白垩系—下第三系它源、半封闭的异常高压气藏两种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5.
本文描述了一种用来测量土壤或基岩中氡气的轻便仪器,并以苏格兰南部已知铀矿脉上的测量结果作为应用的例子。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每天可测80点。讨论了使用该法寻找铀矿时的一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6.
贵州都匀墨冲晚泥盆世深水碳酸盐重力流沉积与旋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慧 《贵州地质》1997,14(4):361-367
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贵州都匀墨冲地区法门期碳酸盐地层发育深水碳盐酸重力流沉积。它的沉积类型,特征和组合以及沉积旋回与活动性较强的被动大陆边缘区有关,最后讨论了重力流沉积发育的构造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17.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本溪组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具有较好勘探开发潜力,但沉积环境复杂,砂体横向变化快、气藏连续性差,成因不明确,探讨这一时期内的砂体成因类型及发育模式对于该地区油气勘探及古地理重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在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粒度分析以及测井资料分析,系统开展了本溪组岩相及岩相组合特征研究,讨论本溪组砂体成因类型,揭示砂体展布规律与沉积演化过程,建立了本溪组的沉积模式。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本溪组沉积期发育12种岩相类型。砂体成因类型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潮道、潮坪(砂坪—混合坪)、潮汐砂坝、障壁砂坝、潮汐风暴—陆棚6种。其中,湖田段沉积期,华北板块南北两端处于小陆块初始碰撞拼接阶段,物源供给弱,不发育砂体;畔沟段沉积期,海平面快速上升,研究区东部地区被海水覆盖,南北物源体系进入盆地后,受到以大潮差背景为主的潮汐作用改造,砂体类型主要为潮汐砂坝砂体,同时发育小规模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潮道砂体和潮坪(砂坪—混合坪)砂体;晋祠段沉积期,南、北两个方向的造山作用增强,其中研究区北部物源供给充足,发育三角洲体系,三角洲砂体往盆内不断进积,发育规模较大,但受到以中小...  相似文献   
118.
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分布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充填在一系列NE-NNE向正断层控制的(复式)地堑、半地堑断陷中,具有陆内裂陷盆地特征。盆地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以不同方式连接在一起构成3个不同走向的裂陷带(马尼特—乌兰察布正向裂陷带、乌尼特—乌兰察布斜向裂陷带和川井—腾格尔斜向裂陷带),裂陷带周边隆起区也有零星的地堑、半地堑断陷分布。二连盆地的基底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早燕山期多期构造演化,表现为褶皱与基底断裂构成的强变形带和岩浆岩体、微小陆块等弱变形域镶嵌排列、构造线方向多变的不均一特点。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的构造样式和空间分布与基底构造密切相关,基底强变形带发育大量的断陷构成裂陷带,基底弱变形区只发育有零星的断陷。受基底强变形带走向的影响,不同裂陷带的断陷组合形式表现出差异性。马尼特—乌兰察布裂陷带上叠在走向由NE向转为NEE向、向南凸出的东乌珠穆沁—二连弧形褶皱带上,早白垩世断陷多表现为串联、小角度斜列复合型式,属于正向裂陷带;乌尼特裂陷带上叠在NEE向的二连—贺根山深大断裂带(混杂岩带)之上,川井—腾格尔裂陷带上叠在近EW向的温都尔庙—西拉木伦深大断裂带(缝合带)及两侧褶皱带上,裂陷带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多表现为并联、中—大角度斜列复合型式,属于斜向裂陷带。正向裂陷带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多为深而狭长的地堑、半地堑,斜向裂陷带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多为浅而宽阔的地堑、半地堑。上述特征表明二连盆地早白垩世裂陷的分布及其构造样式受基底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19.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MPT)是全球性冷气候事件,在柴达木盆地也有记录,但关于该事件形成时的古温度数据较少。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形成于浅水环境,其均一温度可直接反映晶体形成时的卤水温度,是恢复古温度常用的指标之一。本文选择柴达木盆地西部钻孔SG-1中1.22~0.88 Ma期间的石盐晶体进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共获得390个石盐流体包裹体数据。其均一温度最高为50 ℃,最低为6.8 ℃,90%以上温差值在10 ℃以内,且石盐流体包裹体大小与温度没有明显线性相关关系,这说明SG-1钻孔石盐流体包裹体被捕获后没有受到后期热液的改造。均一温度数据反映了石盐沉积时的古水温特征。石盐晶体主要在暖季析出,原生流体包裹体恢复的古水温可能是暖季节的温度。均一温度的最高值可能受到热液和气候的共同作用。MPT时期,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中位值Th,med)接近于现代盆地7月份大气温度的平均值,高于盆地的全年温度及MPT时期的全球气温,与MPT时期地中海的海水表面温度相当,均一温度的平均值(Th,avg)高于以上温度。SG-1钻孔记录的柴达木盆地MPT事件最冷期出现在约1.165~1.0 Ma。  相似文献   
120.
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聚集程度是影响某一地区旅游发展的综合要素,该文以这两个指标建立旅游扶贫适宜性分类模型,构建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利用旅游资源综合价值指数评价法和区位熵指数法对河北省环京津23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聚集程度进行评价,利用四象限法对23县的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得出各县由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聚集程度的高低组合决定的旅游扶贫适宜性类型,并依据各类型特征提出核心企业主导模式、政策性项目拉动模式、产业互动发展模式及大区带动发展模式4种旅游扶贫模式,针对各县的具体发展优势进一步指出适宜模式下的旅游扶贫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