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沉积和储存了巨量的蒸发岩。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构造特征、盐类沉积和其它资源优势,成为地学领域各方向学者关注的焦点。2008年,中德合作在盆地西部取得千米深的钻孔,上部400 m表现为碳酸盐粘土层与盐层的交替,盐层的矿物种类是石盐(NaCl),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无水芒硝(Na2SO4),钙芒硝(Na2Ca(SO4)2),杂卤石(K2MgCa2(SO4)4·2H2O),尤钠钙矾(Na4Ca(SO4)3·2H2O)和白钠镁矾(Na2Mg(SO4)2·4H2O),以石盐和石膏为主。碳酸盐粘土层中还出现了少量重晶石(BaSO4)、碳酸钠钙石(Ca2Na2(CO3)3)、钠钙矾(Ca2Na3(SO4)3(OH))、苏打石(NaHCO3)、斜碳钠钙石(Na2Ca(CO3)2·5H2O)、一水碳酸钠(Na2CO3·H2O)和水硼镁石(CaMg(B3O3(OH)5)2·6H2O)。碳酸盐粘土层中不同形态的石膏单晶、双晶和集合体,形成于次生浓卤水溶液,晶体形状与生长速度、溶液性质和环境条件有关。单盐矿物石盐、石膏和无水芒硝从卤水中直接结晶,复盐钙芒硝、白钠镁矾和尤钠钙矾则由单盐反应形成。尤钠钙矾为罕见的亚稳定矿物,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其它地区的研究中尚未见报道,该矿物形成温度远高于室温,可能是由石膏或无水芒硝在富Na SO4卤水溶液中反应形成。根据矿物种类、组合和阳离子含量推断,古卤水类型主要为Na Cl型,其次为Na Ca SO4、Na SO4、Na SO4 Cl、Na Ca SO4 Cl,少数层位为Ca SO4和Na Mg SO4型卤水。盐层和碳酸盐粘土层的交替说明,1 Ma以来钻孔所在区域为干湿交替气候,18个成盐阶段或气候干旱阶段出现在0.97~0.03 Ma,最早的两个蒸发阶段为0.96~0.97 Ma和0.87 Ma,其它蒸发阶段出现在0.78~0.03 Ma,厚盐层集中出现在0.5~0.03 Ma。  相似文献   
52.
鄂尔多斯盆地内陕北斜坡构造上延长组长2段油藏分布分散,成藏机制特殊。为指导长2段油藏的下一步勘探,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和试油资料,研究了塞152油藏的构造、沉积和油藏特征,探讨了油藏成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塞152油藏为一个发育在低幅度构造上的构造—岩性边底水油藏。砂体展布受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控制,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属于中-低孔、低-特低渗储层。油层分布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由于构造幅度低且夹层发育,导致油水分异不彻底,不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但发育了边底水。油藏的形成与油气沿延长组顶面不整合面和基底断裂的垂向输导以及目的层内的水平运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3.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群早白垩世陆相沉积煤田的大规模勘查和开发建设,一些大(特)型露天煤矿的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及稳定性分析评价工作也已陆续展开,但由于各勘察施工单位的工作方法不尽一致,给边坡岩体的稳定性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以盆地群内的胜利煤田东二号露天煤矿、白音华煤田一号露天煤矿工程地质勘察实践为例,对下白垩统巴彦花群煤系软岩边坡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软岩强度的界定、岩心采样方法的选择、数字测井成果在解释软弱(夹)层中的应用、钻孔波速测试方法的应用和边坡稳定性随含水率变化的敏感度分析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划分标准与技术方法。此结果可使盆地群中露天煤矿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4.
缝合线的分形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地层系统中,分形结构的识别日益广泛。在标度不变的沉积构造“泛监”之时,缝合是最具启发性的分形样式之一。对垂向剖面上的缝合线迹线曾做过标准傅立叶频谱分析,它的频谱具有1/f分数噪声特征。  相似文献   
55.
沈晓玲  桑明慧 《气象科技》2020,48(2):274-283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雷达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1812号台风“云雀”和1818号台风“温比亚”在上海和浙江产生的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云雀”受副高南侧偏东气流引导,降水集中在台风南侧,“温比亚”受大陆高压南侧偏东气流引导,降水在台风两侧分布均匀,暴雨范围比“云雀”广,但暴雨中心强度比“云雀”弱。②“云雀”后期南侧杭州湾一带有弱冷空气侵入,大气对流不稳性增强,降水再次增强,“温比亚”后期大气为弱对流不稳定状态,降水逐渐减弱。③“温比亚”两侧水汽分布均匀,水汽通量大值区范围和强度比“云雀”大,但垂直方向上“云雀”辐合高度到达了对流层中上层。④ “云雀”暴雨中心正好位于南亚高压主体南侧偏东气流中,更有利于高层辐散加强,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56.
根据遥感植被指数信息 ,基于灰色累加生成原理 ,利用植被指数增长与旬累积降水量的同步性 ,建立旱年、正常年的GM (0,2)模型 ,归纳为 2种不同气候类型模式 ,并利用旬植被指数来估计旬降水累积量 ,可通过累减还原估算出旬降水量  相似文献   
57.
据地球物理资料等分析,柴达木盆地是在挤压性构造体制中的局部伸展环境形成的拉线性地洼盆地,其南邻昆仑地洼造山带,北接南祁连地洼造山带,三者联合构造典型的张盆压岭型构造样式,柴北缘的德令哈地洼位于张-压接合地带,具有张盆压岭型盆地的沉积特点和构造样式,从大地构造角度研究张盆玉岭型地洼盆地,可以:(1)揭示地台地洼转化中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2)解释大陆动力学中的盆山构造耦合机制;(3)指示含油气盆为最  相似文献   
58.
以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大煤沟侏罗系剖面为例,探讨了非海相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湖平面变化、体系域划分等。将研究区下中侏罗统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和7个3级层序。指出煤层与体系域在时间序列和空间配置上存在一定联系。其研究有助于资源分布的预测。  相似文献   
59.
库车褶皱冲断带克拉苏三角带及其油气潜力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塔里木盆地库车褶皱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在古近系膏盐岩之下发育克拉苏三角带。克拉苏三角带发育时代约在中新世中期,位于古近系膏盐岩和侏罗系煤系之间,为Ⅱ类三角带。上新世时,该三角带底部被突破,库车褶皱冲断带前缘扩展至秋里塔格构造。克拉苏三角带的发展与超压封套的发和有关;突破层位在伊-蒙混层向伊利石的转换边界。克拉苏三角带深层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0.
通过回顾和总结10年来华东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区域协作化建设的经验,提出在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形势下,地震科技信息工作走区域作化之路,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应是上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