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防雹现状回顾和新防雹概念模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许焕斌  段英 《气象科技》2000,28(4):1-12
文章回顾了我国防雹作业现状,指出防雹原理的物理基础及实际作业中存在的某些重要问题。结合播撒防雹原理和实施中的一些疑问,详细讨论了爆炸防雹的一些机制,给出播撒防雹和爆炸防雹作业的部位(作用区),以及如何利用已有观测手段来判定它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防雹概念模型,为防雹作业工程体系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82.
地下水汞观测中干扰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水中汞量测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进行了有关试验和讨论,提出了使用的浓硫酸试剂是干扰因素的主要来源,进行水样的空白测定的消除综合干扰,提高观测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83.
584.
国家历史地图集的计算机编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虹  刘岳  刘继荣  金学英  姜莉莉 《地理学报》2001,56(Z1):109-116
首先介绍图集编纂的历史背景、图集的总体特征、设计目标、图组划分及地图类型,随后着重介绍图集的编绘设计方案、图形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和计算机地图编辑设计与制版的技术手段与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585.
茅山地区玄武岩砾石层之新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86.
华北东部晚中生代中基性侵入杂岩体(如山东莱芜地区铁铜沟岩体;山东潍坊地区金岭.湖田岩体;河北邯邢地区符山岩体)中常含有橄榄岩捕虏体。这些橄榄岩的来源和成因问题存在很大争议,主要有堆晶成因或代表古老洋壳蛇绿岩和岩石圈地幔来源两种观点。本文在对山东潍坊地区金岭一湖田岩体中橄榄岩捕虏体的研究成果和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这些橄榄岩捕虏体皆是堆晶成因或代表古老洋壳蛇绿岩,而非岩石圈地幔直接样品。因此,不能用这些橄榄岩捕虏体的组成来反演该地区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  相似文献   
587.
华北中、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和基性脉岩携带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橄榄石和/或橄榄石捕虏晶系统的组成填图显示华北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地幔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不均一性。这与通过岩石圈地幔源基性岩石的地球化学反演获得的华北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时空不均一性及其块体特征完全一致。太行山和鲁皖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差异演化主要反映古老地幔橄榄岩与熔体相互作用时熔体性质和来源的不同。同时,橄榄石 Fo 填图还揭示了郯庐断裂对华北东部中、新生代基性岩浆活动及其岩石圈地幔演化的重要制约作用。而且,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后尚存古老岩石圈地幔残留。因此,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的整体拆沉模式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588.
花岗岩成因研究前沿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多年来,人们已认识到大多数花岗岩浆的发育和演化受对流地幔(软流圈)物质向岩石圈地壳输入作用过程的制约,开创了把壳-幔相互作用研究与花岗岩形成演化紧密结合的新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的科学前沿主要是花岗岩形成与大陆生长和深部过程的关系;花岗岩形成的深熔作用和热源以及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这些研究试图从大陆生长及大陆动力学的层次去认识花岗岩成因,以期建立起一个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框架,并进一步通过这一框架追索它们形成时热能传递的机理及其体制。因此,研究花岗岩不仅可以获得花岗岩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对流地幔(软流圈)物质向岩石圈地壳输入作用过程导致的壳幔物质运动的状态、过程、动力学等问题的本质、深部能量(热能)的传导、转化的重要信息。探索和解译这些信息,对于认识大陆生长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是解决当今大陆地质演化,建立大陆动力学关键问题之一,是继花岗岩物质来源、构造环境研究的花岗岩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对传统花岗岩成因观点提出了挑战,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89.
一、回声测深仪 一九八二年四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海道测量大会上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回声测深仪,它的记录器可以克服上述种种不足,在仪器的精度、操作的方便以及维修的简单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它的特点为:  相似文献   
590.
阜新盆地晚中生代沙海组浊流沉积和相的空间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阜新盆地沙海组(J_3-K_1~1)中发现了浊流沉积。根据递变砂的厚度、粒度和砂页岩比,可将浊积岩分为两种类型:薄层浊积岩和具有厚层递变砂的浊积岩,它们分别形成于远端和近端部位或者形成于不同的沉积事件。由于此盆地中的浊积岩以薄层浊积岩占优势,E段在其层序中占很大比例,因此有必要将E段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段,由底部至顶部分别为:E_1递变粉砂岩;E_2粉砂岩和泥岩常含砂岩球;E_3泥岩夹生物扰动层。空间分布上浊流与滑塌、水下泥石流和扇三角洲沉积共生。在阜新盆地的浊积岩中已发现了油砂,这对中国东北部同期的许多断陷盆地中的找油工作是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