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01.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IGMA5000)是由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的4个分会、亚欧20个国家的100余名地质学家合作完成的。这是CGMW旗下,第一份IGMA5000;第一份以亚洲为主体,又包括邻区,既表示大陆地质,又表示海底地质的IGMA5000;第一份按国际标准,在ArcGIS平台上编制的数字化IGMA5000。图幅西起阿尔卑斯,东到马里亚纳海沟,北起北冰洋,南到爪哇海沟。从这张图上,不仅可以解读亚洲地质,而且可以研究亚洲与相邻大陆和海洋的地质构造关系。IGMA5000的完成,为亚洲大地构造、成矿规律和资源环境研究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相关法雷达反演风场在台风监测和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拴柱  矫梅燕  毕宝贵  董林  张涛 《气象》2007,33(1):38-44
随着我国沿海雷达网的建设,雷达资料正逐步成为沿海气象台站台风临近登陆时的一个重要监测手段。利用相关法雷达风场反演对2001年登陆台风“百合”和“飞燕”作了环流和强度估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质量控制,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得到台风强风分布特征,分析精度与业务中常用的卫星估测方法相当。  相似文献   
103.
从生物成矿研究现状, 铊矿床地质概况着手, 通过中国西南低温成矿域中铊矿床实例, 讨论铊富集成矿的地质背景和生物成矿机制. 在铊矿床生物成矿研究中, 着重从生物富集与铊有相关性, 岩矿石中微古动物富集铊, 富铊矿石中生物化石铸型, 生物硫参与成矿和铊矿石中富生物成因有机碳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铊矿床经历了同生生物富集和后成热液改造二个成矿阶段, 由于后成热液改造作用强烈, 使同生生物富集矿石中生物残留无几, 故使矿床呈现出热液改造矿床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4.
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的基本理论框架是:①把大地构造学从研究地球表层的地壳构造、岩石圈构造推进到研究地球整体多圈层构造的新阶段.②地球系统和宇宙天体系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全球动力学,太阳能、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以及宇宙天体运行的联合作用是各种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③洋陆转化论:陆与洋是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陆与洋都不会永存...  相似文献   
105.
白马雪山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对于重建西南季风影响区的环境变迁以及探讨冰川作用特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这里保留着典型的晚第四纪冰川侵蚀地貌,其中冰川槽谷发育特征明显.本文运用抛物线形态参数、梯级宽深比、形态比率等定量分析冰川槽谷的研究方法,对保存在白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5429m)东北坡的两条简单冰川槽谷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采用7个典型剖面的形态特征参数与其他地区对比,探讨冰川槽谷发育的可能影响因素如水热条件、冰川性质、冰川规模、岩性特点、冰川作用时间等.结果显示:白马雪山冰川槽谷抛物线形态参数b值为1.779,明显小于冰川性质相同的螺髻山(1.835),主要是由于区域降水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而与冰川性质不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1.825)冰川槽谷的形态特征的差异,可能与冰川规模、作用时间以及岩性条件密切相关;梯级宽深比中槽谷形态参数沿程变化可以反映冰川流动过程中的动力变化,梯级宽深比中的形态参数Af和Bf值最大处对应的谷肩位置接近雪线位置.根据槽谷谷肩的位置确定末次冰期早期/中期的雪线高度为4140m,这与用地貌法如冰斗底部高程法、侧碛堤最大高度法和冰川末端至冰斗后壁最大高度法等综合确定的雪线高度4092m基本一致.因此,在冰川槽谷发育的冰川作用区,用槽谷谷肩的海拔高度估算雪线高度可以成为一种比较可靠的确定古雪线方法;白马雪山的冰川槽谷形态参数b-FR的特征表明,即使是海洋性冰川作用区也不符合Hiran和Aniya提出的山地冰川模式,但运用b-FR相关关系可以很好的反映冰川的侵蚀过程.白马雪山地区冰川侧蚀作用导致槽谷坡降值较小,底部较平坦宽阔,呈现出相对完整的U型形态.此外,用形态比率FR值也可以验证雪线的位置高度.  相似文献   
106.
在协方差矩阵、协因数阵、权阵等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Fisher信息矩阵(简称信息矩阵),介绍了信息矩阵的一些重要性质,强调了总体信息矩阵与样本信息矩阵两种概念的区别;推导了多元正态分布情况下的信息矩阵,揭示了总体/样本信息矩阵与总体/样本协方差矩阵以及协因数阵/权阵的关系,指出权阵为归一化信息矩阵;在信息矩阵的基础上引入信息向量的概念,推导了信息域间接平差方法,该方法对信息矩阵与信息向量进行估计,在结果层面,该方法与估计原参数向量与协方差矩阵的普通间接平差方法等价,但形式更简单、结构更明确,为理解间接平差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而且新方法在模型不可解场合、序贯/递归平差的初始化方面等具有特殊优势;给出了用于动态状态空间模型滤波的信息域动态平差算法,即为与Kalman滤波算法等价的信息滤波算法。  相似文献   
107.
秦皇岛市空气污染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对1998—2004年秦皇岛市城区空气污染物浓度逐日监测数据及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调查污染源,得出主要污染物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建立当地空气质量预报。结果表明:上游西北地区是对秦皇岛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污染源地;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PM10的峰值出现在4月,SO2的峰值出现在采暖季,NO2浓度全年稳定少变; SO2和PM10的浓度受风场影响较大,NO2最小;春季“南高北低”型气压场造成PM10污染指数全年最高;大于等于1 mm的降水对空气净化作用效果较小于1 mm的降水显著;春季气旋控制下,5级以上西风可形成中度以上污染,而非气旋控制下,6级以上西风才可形成中度以上污染。  相似文献   
108.
信阳群的解体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刘志刚  牛宝贵 《地质论评》1992,38(4):293-301
通过对原信阳群标准地层剖面的深入研究,查明该岩石—地层单位实属变形十分复杂的构造地层体。古生物资料表明,原信阳群南湾组确属中—晚泥盆世地层;而同位素定年结果则显示,原信阳群龟山组纯系前泥盆纪变质杂岩组成的构造地层体。据此,笔者认为原信阳群应解体。本文着重从岩石、构造分析入手,对新解体出的不同地质体分别就其地层涵义、构造归属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并扼要阐明各自发展演化的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乐清湾口海域春秋季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12年春季和10月在乐清湾口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甲壳动物资料,对乐清湾口海域的甲壳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34种甲壳动物,隶属于2目17科23属,春季优势种仅有三疣梭子蟹1种,秋季为日本、口虾蛄、中华管鞭虾、三疣梭子蟹4种,两季优势种更替较显著;秋季物种数较春季丰富,调查水域中心区域物种数较多;秋季甲壳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春季;甲壳动物群落结构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乐清湾口海域的甲壳动物以季节性的广温低盐种类为主,该海域位于河口,受瓯江径流影响较大;春季受瓯江径流淡水水团影响,物种较少,而秋季受交汇水团影响,物种丰富;春秋季组内并无明显规律,地形、水深和水系等外部因素对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0.
伴随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传统课堂授课和网络授课模式都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两种方法的优势,提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MOOC作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拥有优秀的课程资源和成熟的平台设计,在此基础上,借鉴问题式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等方法,构建了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