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6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利用1961—2011年共51 a华北地区50个站冬季及12月—2月逐月不同级别的霾日资料,研究了华北地区霾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霾日的分布很不均匀,霾日大值区大多为工业城市、高度发达的城市以及煤炭生产基地,"浊岛"现象明显,华北地区霾日大值区呈西南—东北向分布,来自京津冀外区域的污染物跨城市群输送的影响非常显著。研究还表明,除山西平均霾日一直呈增长趋势外,其他地区霾日近年均呈下降趋势。从各大城市的变化特点看,太原、石家庄和呼和浩特呈一致的增长趋势,济南市、北京市和天津市的霾日均呈下降趋势。大城市冬季霾日出现最多的集中在12月和1月。  相似文献   
122.
利用1961-2017年松花江流域31个气象站初夏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多种统计方法,讨论了松花江流域初夏降水时空分布及影响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初夏降水具有全流域一致型、西北-东南反位相型和东北-西南反位相型3个主要分布模态。影响3个分布型的主要环流特征分别为贝加尔湖以东低值系统-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西南低-东北高)、乌拉尔山脊-西西伯利亚槽-外兴安岭脊(两脊一槽型)、渤海/华北低值系统及其东北部高压,东部局地高压或阻塞形势对松花江流域初夏降水的3个模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东亚-太平洋型和极地-欧亚型是对第一模态降水分布起重要作用的遥相关型。  相似文献   
123.
针对电离层改正会引起观测噪声放大,尤其三频二阶改正致使观测噪声被过分放大的不足,该文分别推导了BDS电离层双频一阶改正、三频一阶改正和三频二阶改正模型及三频载波无电离层组合模型。改正电离层延迟的同时会不同程度地放大观测噪声,为此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改正后的观测值精度和观测噪声,并对不同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4.
基于随机森林的国产小卫星遥感影像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小卫星数量与传感器类型的快速增加,急需研究和发展快速可靠的小卫星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针对分类方法各具局限性、具体应用中最优分类器选取困难等问题,本文基于多分类器集成学习的思路,引入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方法用于小卫星遥感影像分类。采用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北京1号小卫星(BJ-1)两种国产小卫星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试验,并与传统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比最大似然分类器(MLC)、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M)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更高的分类精度和更快的运算速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5.
 利用1960-2007年中国西北地区248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温度资料,通过降水和潜在蒸发均一化干湿指数,从年际演变、季节内变化以及持续性特征等方面较系统地揭示了近半个世纪来西北地区的区域性干湿演变事实,结果表明:在温度与降水双重因子驱动下西北地区的干湿演变特征同降水单一要素驱动下的干旱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化趋势的贡献程度比较显著;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西北各分区每年异常干旱月份发生概率呈增多趋势,而异常湿润月份发生概率除了北疆地区外,其它分区近10 a异常偏少,这种现象在西北东南部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四季干湿变化来看,冬季表现为湿润化趋势,而春、夏、秋三季呈现出了干旱化趋势。另外西北东南部、青海高原东侧以及南疆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少出现过持续性湿润事件,而持续性干旱事件却明显多于90年代以前,而且持续性干旱的最长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北疆地区和青海高原48 a来持续性干湿事件发生频次、强度以及持续时间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而青海高原地区相比其它区域持续性干湿事件偏少,强度偏弱,最长持续时间也偏短。  相似文献   
126.
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效益及其时空分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宇  刘毅  金凤君  董雯  李莉 《地理研究》2012,31(7):1185-1198
通过空间分析的Global Moran''s I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以及协调发展度函数选取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4个年份数据对天山北坡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效益、水资源效益的集聚扩散状态及其冷热点空间格局演化与空间联动发展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天山北坡在绿洲自然地理格局下发育起来的城镇,受自然地理条件和水土资源分布特点及城镇发展水平不一、城镇性质各异而对水土资源利用程度不一等因素影响,其城镇化水平和水土资源效益的空间格局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2)土地资源效益相似的县市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呈现出分散的格局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3)水资源效益的空间集聚和扩散状态不稳定,变化显著。(4)水土资源效益在城镇化进程中各自的空间演化格局与路径迥异,区域联动效应差异显著。绿洲城镇发展的实际决定了水土资源效益的冷热点区域演化相比自身发展水平更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7.
It has been theoretically proven that at a high threshold an approximate expression for a quantile of GEV (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s) distribution can be derived from GPD (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 Afterwards, a quantile of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in a certain return period is found using L-moment estimation and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simulated by GPD and GEV, with all aspects of their results compar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POT (Peaks Over Threshold)-based GPD is advantageous in its simple operation and subjected to practically no effect of the sample size of the primitive series, producing steady high-precision fittings in the whole field of values (including the high-end heavy tailed). In comparison, BM (Block Maximum)-based GEV is limited, to some extent, to the probability and quantile simulation, thereby showing that GPD is an extension of GEV, the former being of greater utility and higher significance to climate research compared to the latter.  相似文献   
128.
南京冬季城、郊近地面湍流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2月17日—3月2日南京及其郊区的近地层湍流资料,分析了城、郊下垫面的无量纲化风速、温度的湍流特征,验证了Monin-obukhov(M-O)相似理论在城、郊下垫面的适用性,并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市区和郊区无量纲脉动风速标准差随稳定度的变化虽然都符合“1/3”次方律,但城、郊有一定差异,尤其在水平方向更为明显。在非中性时垂直向的变化要比水平向更符合“1/3”次方律;σT/|T*|与Z/L关系在城、郊有一定差异,在不稳定时在市区和郊区分别按“-1/3”次和“-2/3”次方规律变化,而在稳定时市区按“-2/3”次方变化,郊区无普适函数关系。在稳定和不稳定条件下,城、郊σT/|T*|都随着|Z/L|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9.
根据帕尔默干旱模式的基本思路,建立动态的能反应旱涝持续特征的适合于天目山地区的旱涝指数。对采自天目山的柳杉树轮进行交叉定年后,测得树轮的δ^13C年序列,将δ^13C去除大气CO2趋势影响后的高频变化与不同时段的旱涝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季的旱涝指数与当年和滞后一年的δ^13C序列有着比较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树轮δ^13C对春夏季旱涝的发生有着比较好的响应。根据此显著相关性,利用多元回归方程重建了历史时期的春夏季旱涝指数,分析表明天目山地区春夏季旱涝的发生具有比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为研究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0.
我国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与分区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向旬  王冀  王绪鑫  徐琪 《气象》2008,34(9):73-80
利用1961-2000年全国550个台站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出热浪指数和暖夜指数并对两个指数分别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极端气温指数的前2种模态基本代表了该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热浪指数和暖夜指数的第一特征向量的荷栽场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全区为一致的增加和减少趋势,并且在时间变化上存在着明显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利用REOF和CAST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热浪指数和暖夜指数进行分区,将全国热浪指数和暖夜指数分剐分成11个和10个变化区.经过验证发现该方法既克服了前者确定荷载值界限的主观性,又避免了后者选择气候中心的不确定性,使区划结果更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