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31.
利用1948—2005年的10月—次年5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西风急流中Rossby波的传播及其与冬半年副热带南支西风槽形成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冬半年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下方存在3个南支波动, 分别位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我国华南地区, 其中孟加拉湾南支槽变率最小, 是半永久性低压槽; 从北非、阿拉伯海到孟加拉湾的“-+-”遥相关波列表明南支槽与北非槽呈正相关, 与阿拉伯海槽呈反相关。在西风波动从北非东传到孟加拉湾的过程中, 往往会在阿拉伯海有所停顿, 这种由西向东的传播过程约20 d一次, 具有明显的低频振荡特征; 源自北非的定常Rossby波能量沿着急流波导传播到孟加拉湾, 可能是南支槽明显增幅的一个主要机制; 另外, 从青藏高原东西两侧南下的冷空气活动也是南支槽加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32.
广西锡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和矿物组合丰富多彩,具有明显的带状分布规律,伴生组分多,综合利用价值高,是我国锡-多金属重要的成矿区之一。 本区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四堡、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次强烈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构造发展特点,形成较为特殊的大地构造环  相似文献   
433.
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震磁电模拟实验系统技术改造”课题,对震磁电关系模拟实验室进行了实验系统的改造。该文简要地介绍了该课题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电阻率CT仪,电磁实验用十通道智能仪表放大器,磁天平及非磁滞乘磁系统。  相似文献   
434.
利用1980—1988年9年期间ECMWF500hPa全球风场资料,计算7个“纬度带”上三种基本动能模态,研究这些动能模态的各年异常情况。结果表明,1983年是这9年内动能唯一的正值异常年,而1987年和1985年动能基本上属于正常年,只有个别动能模态有异常。这说明,1980年代两个厄尼诺年的异常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动能模态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距平(SSTA)的后延相关表明,1983年事件的影响可以波及范围相当广泛甚至波及全球大气,而1987年事件所能影响的范围远比1983年事件要小。此外,还表明北半球副热带急流轴附近是对SSTA响应的敏感地区。  相似文献   
435.
本文采用颗粒状活性炭,动态吸附处理含Cu-EDTA电镀废水,对动态法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炭粒颗粒度80-100目,PH=5.5,吸附等温方程为q=19.0C^0.250,吸附容量(150-200ml废水)/g活性炭,过滤速度为12ml/min,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易于扩大应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436.
帕尔默旱度指数方法在全国实时旱情监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一步修正的帕尔默旱度指数月模式的基础上研制了帕尔默旱度指数日模型,同时采用了权重帕尔默旱度指数方法实现了逐日帕尔默旱度指数计算。经过对全国556个气象测站的参数调试,建立了全国范围帕尔默旱度指数实时业务应用系统,一年多的运行表明,帕尔默旱度指数确实能够较好地及时反映实时旱涝情况和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37.
通过分析山西代县中小地震与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相互联系,发现几次中强地震前3~1a,山西代县地区均出现过小震增强活动异常,该地区可能是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的应力调整窗口。分析表明,岱海断陷带和山西断陷带的形成和演化有着相同的机制,具有统一的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438.
在高浓度盐湖卤水中,采用自然扩散法进行了混凝土的III维氯离子扩散实验,研究了普通混凝土(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concrete,OPC)、高强混凝土(High strength concrete,HSC)、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钢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SFRHPC)和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High elasticity module Polyethylene fiber reinforced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EMPFRHPC)的氯离子扩散行为,探讨了干湿循环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加快了OPC、HSC和HPC的氯离子扩散速度,而且毛细管作用对OPC、HSC、HPC和SFRHPC的氯离子扩散行为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富集现象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干湿循环降低了OPC的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但是对HSC、MPC和HEMPFRHPC的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则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9.
西双版纳三种树木树干呼吸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玉平  沙丽清  曹敏 《山地学报》2006,24(3):268-276
采用气室-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原位监测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优势树种番龙眼(Pom etia tom entosa)和玉蕊(Barringtonia macrostachya)(雨季),以及人工种植的经济树种三叶橡胶(Hevea brasiliensis)(干季、雨季)树干呼吸的日变化,同时监测了林内空气和1 cm深树干温度。结果表明,三者树干呼吸雨季呈双峰模式,三者首个呼吸高峰都在15:00前后,番龙眼和玉蕊第二个呼吸高峰在凌晨1:00前后,三叶橡胶在凌晨5:00前后。干季三叶橡胶树干呼吸为单峰模式,呼吸高峰在19:00前后,午后出现明显的呼吸下降现象。番龙眼和玉蕊雨季树干呼吸速率在1.814~3.167μmol/(m2.s)之间,三叶橡胶在8.824~10.364μmol/(m2.s)之间,显著高于同时期的番龙眼和玉蕊,三叶橡胶干季在3.424~4.110μmol/(m2.s)之间,显著比雨季小。三者Q10在1.60~2.58之间,三种树的平均Q10为1.77。  相似文献   
440.
热带季节雨林碳通量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通量年变化特征及其与各种因子的关系,通过西双版纳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热带季节雨林)2003~2004年林冠-大气间和近地层的碳通量以及不同覆盖状况下的地表碳通量(土壤呼吸)的长期观测,并结合植物光合作用、叶面积指数、凋落物和凋落物分解速率以及温度、辐射等常规气象的测定,对热带季节雨林碳通量的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季节雨林的碳通量表现出和其它热带雨林不同的特征,在干季(11~4月)的林冠-大气间碳通量为负值,森林生态系统呈现碳汇效应;而在雨季(5~10月)表现出较弱的碳源效应;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在白天呈现碳汇效应,而夜间为碳源效应,并且干季昼间碳通量较大;雨季较小;夜间则呈现相反趋势.林冠植物在昼间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对昼间林冠-大气间碳通量有较大的贡献;林冠和植物林内低矮植物的光合速率均与林冠-大气间碳通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林内低矮植物的光合速率与林内近地层碳通量仅在于热季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林内不同覆盖状态的地表碳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林冠-大气间碳通量与地表碳通量同样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地表碳通量是导致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呈现特殊分布的主要因子;另外,林冠-大气间碳通量与凋落物量、凋落物分解速率、降水量、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均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初步的统计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大气间碳通量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汇/源效应,在总体上表现为一个较弱的碳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