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
本文运用德尔菲方法对水库鱼产力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的合理分配问题作了专家调查,并采用灰色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处理,从而确立了一个水库鱼产力影响因素诸层次各方面的评价指标权重体系,可供今后的评价工作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2.
近海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化学监测方法存在着其固有的缺陷,采用指示性生物来反映变化的水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大型海藻江蓠(Gracilaria)为自养生物,易养殖,能忍受盐度、温度等环境条件相对较大的波动,是理想的研究材料;它能对环境中不同形态氮的浓度及来源,通过氨基酸组成、光合色素及组织氮含量等变化作出迅速而灵敏的响应;江蓠生长快,具有大的氮储存能力,及较高的经济价值等特性,已成为水体中营养变化的指示性生物及治理富营养化理想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3.
Investig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at 12 stations in Yantal Sishili Bay in May, August, and November of 1997 and March and May of 1998 showed that DOC concentrations varied from 1.14 mg/L to 5.35 mg/L; that the average values at all staticrLs ineach entise varied from 1.52 mg/L to 2.12 mg/L; that POC concentrafions varied from 0.049 mg/L to 1.411mg/L; and averaged 0.159 mg/L to 0.631 mg/L in each cruis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DOC was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continental input, organism activity, temperature, aquieulture environment, etc. The higher POC concentration occurred along the coas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DOC and POC changed obviously in spring and summer, but not obviously in autumn and winter. DOC concentration was highest in summer and POC in spring; both were lowest in winter. The seasonal change of DOC was con-sistent with primary productivity seasonal variation, and that of POC was consistent with ehlorophyll-a sea-sanal variation. The seasonal change trend of the C/N ratio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was obvious, but the C/N ratio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had no such trend.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新冠疫情,世界各国实施了不同程度的防疫措施,从个人隔离到封城封国、从社交距离到停工停产.在肯定防疫成效的同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经济遭受史无前例的打击.纵观人类历史,传染性疾病影响历史进程的例子屡见不鲜.21世纪的今天,发达的人类对付原始的病毒看似妙计百般,实则代价惨重.疫苗固然是杀手锏,但它的到来总在惨烈的牺牲之后."隔离"被证明是防止疫情初发最有效的途径.这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能否把"隔离人类"改为"隔离病毒"?本文提出观点,藉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东海二甲基硫丙酸的分布及其制约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于1994年4月对海水域二甲基硫丙酸浓度进行观测,结合对叶绿素和营养盐的监测结果,分析研究了了DMSP分布及其调控因素。结果表明,DMSP浓度范围为0.17-5.66nmol/L,最高浓度出现一410站。  相似文献   
16.
李炜  焦念志 《海洋与湖沼》1999,30(6):635-639
以3种常见的海洋浮游藻类──扁藻、杜氏藻和牟氏角刺藻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正交方法设计实验条件,研究盐度、温度和光强的变化对藻类细胞内二甲基硫丙酸(DMS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藻类细胞DMP含量相差很大。扁藻DMSP含量最高,其次为杜氏藻,牟氏角刺藻含量最低。种间差别的影响明显高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藻细胞DMSP含量的影响。3种环境因子对藻细胞DMSP含量的影响效果不同,盐度变化引起藻细胞DMP含量的变化最为显著,其次为温度和光强。随着盐度的增加,扁藻、杜氏藻和牟氏角刺藻细胞内DMS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蔡海元  焦念志 《地球科学进展》2010,25(10):1031-1039
聚球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组分,是全球碳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和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聚球藻病毒对聚球藻有较高的致死率,聚球藻病毒对聚球藻的裂解对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聚球藻病毒的宿主、分类和生活方式作了简介,综述了聚球藻病毒研究方法、生态分布特征、遗传多样性与宿主的关系及其进展,评述了不同基因标记物在聚球藻病毒分子生态学应用上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聚球藻病毒的研究展望.旨在为海洋病毒生态学,海洋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典型站位浮游细菌类群的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了取自青藏高原西部慕士塔格冰川73m冰芯上部56.27m中细菌的数量变化,在1907~2000年的93年中,细菌年平均数在0.66×103ml(1982年)至6.91×103个/ml(1912年)之间变化,平均2.59×103个/ml.细菌数量的变化可分为10个不同的阶段,其中6个高峰期和4个低峰期,分别与氧同位素所反映的高温和低温期有较好的对应.冰芯中细菌数量除温度影响外,还受人类活动和陆源粉尘的影响.慕士塔格冰芯中细菌的数量远低于位于高原中部的各拉丹冬冰芯中细菌的数量,且慕士塔格冰芯中细菌数量受陆源粉尘的影响也小于各拉丹冬冰芯,可能是因为慕士塔格冰芯所处荒漠带植物稀少和土壤中细菌数量少所致,慕士塔格和各拉丹冬冰芯中细菌数量的不同反映了冰芯细菌对所处的不同生态环境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
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上行效应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勇  焦念志 《海洋科学》2000,24(11):16-18
浮游植物是海洋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 ,它们通过光和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为海洋中的一切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中 ,与浮游植物有关的一些生态过程及其动力学研究 ,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营养盐的调控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营养盐对浮游植物有正的作用 ,但如果营养盐浓度过低 ,则会对浮游植物的生长产生限制性作用 ;同样 ,如果浓度过高 ,则会产生富营养作用 ,严重时 ,还会导致赤潮的发生。1研究方法1.1评估营养盐对浮游植物限制作用的方法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控制和调节作用统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