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517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二叠纪罗甸期是青藏高原东特提斯构造域泛裂谷化活动的鼎盛期.由于火山物质的喷发及陆源物质的影响,造就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地区复杂的海底火山-沉积地貌,出现4种沉积类型,呈北西西向展布的以台地相火山岩-灰岩型为中心,围绕其分布的是浅水斜坡相(沉)凝灰岩型,向两侧为岛间洼地相砂泥岩型,最外侧则是深水斜坡相(角)砾屑灰岩型.综合地质填图结果分析,基于研究区主要剖面研究,识别出7种沉积相类型,建立了火山岛沉积相模式.该模式揭示出由于强烈的中基性火山喷发,在昌都地块内部快速而间歇地构建一些呈链状展布的火山岛.在火山活动相对宁静期,火山岛缘发育小型碳酸盐礁、浅滩、台地,深水斜坡、洼地相沉积围绕着火山岛链分布.在火山岛的不同部位出现3种■类生物组合,火山岛之上或其边缘为台地相Misellina-Schwagerina组合,火山岛的侧翼斜坡相中见异地Pseudofusulina-Schwagerina组合,水体较深的火山岛之间产洼地相Parafusulina组合.研究表明,昌都地块内部在泥盆纪至二叠纪初期为较稳定的浅海相沉积建造,自罗甸期开始出现陆壳基底的(火山)岛海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在祥播期之后,构成统一的较稳定的浅水碳酸盐台地,显示裂陷盆地活动性明显减弱.孤峰晚期呈现分异,裂谷盆地的不稳定性又有所增加.晚二叠世整个昌都地块进入裂谷闭合回返阶段.  相似文献   
162.
二叠纪罗甸期是青藏高原东特提斯构造域泛裂谷化活动的鼎盛期。由于火山物质的喷发及陆源物质的影响,造就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地区复杂的海底火山-沉积地貌,出现4种沉积类型,呈北西西向展布的以台地相火山岩-灰岩型为中心,围绕其分布的是浅水斜坡相(沉)凝灰岩型,向两侧为岛间洼地相砂泥岩型,最外侧则是深水斜坡相(角)砾屑灰岩型。综合地质填图结果分析,基于研究区主要剖面研究,识别出7种沉积相类型,建立了火山岛沉积相模式。该模式揭示出由于强烈的中基性火山喷发,在昌都地块内部快速而间歇地构建一些呈链状展布的火山岛。在火山活动相对宁静期,火山岛缘发育小型碳酸盐礁、浅滩、台地,深水斜坡、洼地相沉积围绕着火山岛链分布。在火山岛的不同部位出现3种簇类生物组合,火山岛之上或其边缘为台地相Misellina-Schwagerina组合,火山岛的侧翼斜坡相中见异地Pseudofusulina-Schwagerina组合,水体较深的火山岛之间产洼地相Parafusulina组合。研究表明,昌都地块内部在泥盆纪至二叠纪初期为较稳定的浅海相沉积建造,自罗甸期开始出现陆壳基底的(火山)岛海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在祥播期之后,构成统一的较稳定的浅水碳酸盐台地,显示裂陷盆地活动性明显减弱。孤峰晚期呈现分异,裂谷盆地的不稳定性又有所增加。晚二叠世整个昌都地块进入裂谷闭合回返阶段。  相似文献   
163.
横观各向同性冻土弹性常数及强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冻土形成过程及其组构前提下,从冻土细观结构特征出发,将冻土视为由冰层与干硬土层黏结组成的横观各向同性固体介质。根据复合材料力学理论,求出冻土各向同性面内及面外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基于Tsai-Wu 准则,预测了横观各向同性冻土的强度。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不同组分对冻土弹性常数及强度的影响。在工程应用中可根据环境温度及土质、系统有无水分补给、温降速度与冻结速率是否同步、冻土受力方向与冻结封面方向的具体情况选用即可,从而大幅降低室内外试验次数。为冻土工程数值计算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了解冻土力学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4.
地下流体长趋势异常变化与强震预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北、川滇、青藏东北缘、新疆及邻区等重点地区的地下流体观测点为基础,选择水位、水氡、水温、汞等长期观测资料,进行了历史强震震例的地下流体长趋势资料处理、干扰排除和异常提取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分区的强地震地下流体长期预测指标并探讨其异同。  相似文献   
165.
汶川地震前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地形变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安福  张凌空  闫伟  贾晓东  李晓帆 《地震》2009,29(1):100-107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灾难最为严重的一次强地震。 文中讨论了汶川地震前震源附近与外围地区潮汐形变变化及龙门山地震带、 鲜水河地震带和祁连山地震带断层活动的特点。 分析结果表明: 震前沿龙门山地震带分布的雅安、 汶川及茂县观测台地倾斜测项在2006年初发生转折, 由单向东倾或西倾转向平稳, 临震前无明显变化; 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有5个断层水准观测场地, 除耿达场地观测到巨幅变化外, 其他场地震前未观测到突出的前兆性变化。 震源外围龙灯坝断层蠕变仪(Δ=220 km)震前观测到持续时间在3个月左右的突变性异常, 但依据突变持续时间较难估计相应地震为8级。 而离震中较远的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 震前也有巨大的断层水准变化, 其与汶川地震的关系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66.
由于岩石介质的不均匀型,在易破区域会出现应力积累,伴随着倾斜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由岩石破裂实验可以看出破裂区在破裂前出现了体积变大(鼓包)或变小(凹坑)现象,如果在岩石表面放置倾斜仪器,我们不难得出各仪器的倾斜方向指向或背向破裂点。本文采用全国前兆台网地倾斜(水管)数据,使用5次曲面函数区域插值的方法,拟合出地倾斜场(图1)。  相似文献   
167.
由于岩石介质的不均匀型,在易破区域会出现应力积累,伴随着倾斜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由岩石破裂实验可以看出破裂区在破裂前出现了体积变大(鼓包)或变小(凹坑)现象,如果在岩石表面放置倾斜仪器,我们不难得出各仪器的倾斜方向指向或背向破裂点。本文采用全国前兆台网地倾斜(水管)数据,使用5次曲面函数区域插值的方法,拟合出地倾斜场(图1)。  相似文献   
168.
滨州沿海蒸发量与海盐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盐生产主要依靠自然蒸发,蒸发量预报对海盐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1993—2007年滨州沿海蒸发量和海盐产量的分析,海盐产量的时间分布特征与净蒸发量基本一致,净蒸发量是影响海盐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分析蒸发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月建立了逐步回归方程,经检验可作为蒸发量的一种客观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69.
北京市顺义区农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0,1995,2006年顺义区农田景观规模和空间格局演变的分析,总结出其作为典型的大城市近郊区域农田景观变化的显著特征:第一,农田景观规模呈加速缩减趋势,农村居民点等低密度建设用地是侵占农田的主体;第二,农田景观斑块的空间重心由原来较为居中的位置,持续向远离城市组团中心的东北方向移动;第三,从全境镶嵌体和农田单一景观水平上分析,其景观格局演变均呈破碎化、离散性和均一化趋势.顺义区农田景观因社会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方向的调整而发生巨大改变,被道路和大量小规模的无序建筑侵占和切割,正在逐步丧失农田景现美感,应通过探索不同模式的农田景观治理和建设途径,对城市远郊农田景观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0.
冲击荷载下土体位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牛志荣  杨桂通 《岩土力学》2005,26(11):1743-1748
建立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土体动力压密有限元方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用Ansys-Ls-dyna软件包对山西化肥厂地基冲击荷载作用后土体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分层土体中的位移分布特征及其它们的变化过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土体位移的影响范围为一椭球体。侧向加固半径距荷载作用中心接近2D(D为夯锤直径),荷载作用中心下加固深度能达到2D甚至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