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562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引言不是根据仪器观测,而是靠人的感觉所了解的如动物的异常行为、地声、地光、地下水异常等地震前兆现象,统称为"宏观异常"(力武,1998)。一般地说,宏观异常现象的资料记录不完整、有短缺,大多不适于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82.
983.
使用海底地震仪(OBS)对极地浮冰区进行探测时,存在上浮的OBS被浮冰遮挡而难以发现和回收等困难,为提高两极浮冰区海底地震探测效率,亟需对OBS上浮出水时间和位置进行较为准确地预测.本研究以2019年南海OBS观测、2020年西太平洋OBS探测以及2011年南海东部次海盆三维OBS探测现场作业的实测距离和位置信息等数据为基础,分析了OBS上浮速率、投放点和出水点的特征,开展了OBS在水中下沉和上浮的运动过程研究,总结了OBS出水点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在垂直方向上,OBS上浮速率近似匀速,可用平均速率代替,进而可精确计算上浮出水时间;(2)OBS在海底的位置与投放位置的偏移距随机分布,这表明投放点水深与重定位偏移距离无明显线性相关性;(3)OBS上浮出水点与投放点有重合的趋势,两者距离在300 m以内的概率大于31%,两者距离在500 m以内的概率大于59%.   相似文献   
984.
近年来对扇三角洲相带及沉积模式的研究有力地支撑了油气勘探大发现,因而扇三角洲类型细化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依据23口井岩心资料、大量录测井资料、古地貌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河控型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 (1)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发育3大类、8亚类、23细类岩相类型,牵引流成因的岩相比例高,砾石间多为砂质充填或是半充填;(2)可分为辫状河道、碎屑流带、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10个微相,以辫状河道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3)河控型扇三角洲平面形态多呈长轴扇形,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发育中拐、克拉玛依、白碱滩、达巴松4个长轴形扇体;(4)河控型扇三角洲的沉积受潮湿气候和古地貌因素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上乌尔禾组河控型扇三角洲沉积纵向相带序列模式和沉积模式,可为扇三角洲具体类型的判别以及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85.
本文通过详细野外地质勘查,识别出新疆西准噶尔北部和布克赛尔蛇绿混杂岩中三种不同类型的岩石组合,即:由变质橄榄岩、辉长岩、辉绿岩墙、玄武岩和硅质岩组成的典型蛇绿岩单元;主要由洋岛玄武岩组成的大洋岛屿单元,在野外见与硅质岩、硅质泥岩和灰岩相伴产出;由变流纹岩组成的后碰撞期火山岩单元。蛇绿岩中的辉长岩和辉绿岩无明显Eu异常;(La/Yb)N值介于0.54~3.18之间,REE配分型式呈现微弱的轻稀土亏损或富集,兼具E-MORB和N-MORB的特征。洋岛玄武岩具有高的Al_2O_3(13.66%~15.83%)、TiO_2(2.62%~3.15%)和Na_2O+K_2O(5.71%~7%),稀土元素含量高,显示明显的右倾模式,高场强元素Ti、Zr相对富集。变流纹岩具有高硅和钾,极低的MgO,MnO和CaO,不相容元素(K,Rb,Th,U,Pb)强烈富集,Sr,P,Ti显著亏损,Nb和Ta相对弱亏损的特点,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35±2Ma。变流纹岩底垫贯穿或底垫侵入于蛇绿岩不同的单元组分中(橄榄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等),说明和布克赛尔蛇绿岩所代表的洋盆在早志留世晚期之前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986.
本文以广西防城港市江平镇巫头剖面(21°32′8.25″N, 108°06′59.9″E)晚全新世厚393 cm含风暴沉积层的风成沙—潟湖相—弱成壤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观测的风暴层沉积特点,在6个AMS-14C、OSL测年数据和沉积物粒度、重矿物分析的基础上重建了广西北部湾沿海千年来风暴潮演化史。分析结果显示,风暴沉积层平均粒径粗、分选差,重矿物成熟度高、稳定度低,是海岸后滨沙丘向陆一侧受风暴潮增水影响快速堆积的产物;千年来巫头剖面记录的9个风暴潮高发期主要集中于1400 AD之后的小冰期内,风暴潮高发期与西太平洋SST、ENSO活动趋势呈反相关,其中一些风暴潮高发期和历史文献记录的4次“海溢”事件与太阳黑子活动曲线有近乎同步的变化趋势。这意味着巫头剖面风暴潮高发期除受西太平洋暖池、ENSO的影响外,可能还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太阳活动的强迫。  相似文献   
987.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地表反照率已成为地表辐射平衡和气候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提供的34个站点辐射数据、GLASS地表反照率产品、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MODIS EVI(MOD13A3)和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提供的气象数据,基于Sen's Slope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生态系统地表反照率的变化特征;利用全子集回归和分层分解方法计算地表反照率与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对重要性;探讨各气候因子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7年裸土地和裸岩砾石地变化率最大,冬季斜率达-0.083% yr-1。生长季地表反照率与降水、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土壤水分和气温显著相关的像元分别占总像元的73%、79%、56%和86%。EVI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表反照率变化的主导因素,其对地表反照率变化的独立贡献率分别为41%和56.18%。7月东北地区降水量和气温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大约滞后2个月;内蒙古沙漠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水分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大约滞后1~2个月。  相似文献   
988.
海洋大气粉尘是海气相互作用的桥梁。由于现代大气粉尘沉积在时空尺度上具有广泛性和可观察性,使其成为研究海洋海气相互作用的重要基础和手段。而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翼的东北印度洋,是全球海洋生产力最强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域之一,然而,关于海洋现代粉尘的研究还未见相关的报道。文章通过对东北印度洋2020年9―11月的大气粉尘进行走航收集,分析大气粉尘样品沉积通量,利用空气粒子模型模拟粉尘传播途径,对粉尘石英颗粒进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再结合全球遥感数据,首次对东北印度洋大气粉尘沉积的现代过程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东北印度洋大气粉尘沉积通量变化在221~1 221 mg/cm2/d之间,研究期内粉尘日沉积通量最高值出现在冬季风盛行的11月中旬,而最低值则在夏季风控制的9月下旬,前者通量约是后者6倍;粉尘沉积通量变化主要受粉尘源区距离的影响,而粉尘粒径大小和风力强度有关。空气粒子模拟结果显示,粉尘的传播过程受大气环流系统的季节性和区域性控制,结合大气气溶胶数据可进一步探讨粉尘的源汇过程。此外,现代粉尘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具有明显的风成环境沉积特征,石英颗粒磨圆度较好,具有蛇曲脊或“U”型坑,明显区别于水成环境下石英颗粒磨圆度差,具有贝壳状断口及“V”型坑等特征,可作为在沉积物中区分不同搬运动力组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89.
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与演化是新元古代全球地质演化的重要事件.作为罗迪尼亚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子陆块及周缘青白口纪早期经历了俯冲碰撞增生过程,青白口纪晚期至震旦纪则处于大规模裂解阶段.本文梳理了扬子陆块北缘、中部、东南缘新元古代火山-沉积岩系在地层序列、地质时限、构造背景等方面存在的不同认识,尽管存在争议,跨越扬子陆块...  相似文献   
990.
正近年来,郏县按照上级有关要求,不等不靠,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勇于实践,采取措施,加大拆旧复耕力度,积极破解"新村建得好、旧村拆不了"的发展难题,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拆旧3824户,拆旧面积2368亩。主要做法是:健全各级组织,夯实工作保障拆旧复耕是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也影响全县社会和谐稳定。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拆旧复耕工作,建立了县委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