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根据地层分层数据和古热流分析,运用PetroMod-1D软件对四川盆地的51口探井进行模拟,得到了盆地内上三叠统的埋藏史、成熟度演化史及烃源岩受热史,初步划分了上三叠统烃源岩的成熟阶段和生烃期次。结果表明,川北、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分别在中晚侏罗世进入生烃门限;川南地区大约在早白垩世达到生烃门限,此后地层不断埋深,热演化持续进行,在晚白垩世达到最大埋深,之后由于燕山末期及喜山期构造运动,地层发生整体抬升,干酪根的热演化也因此受到了遏制.  相似文献   
42.
金沙江下游近40年来土壤侵蚀变化--以云南彝良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金沙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尤其以金沙江下游区最为突出。为揭示该区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的基本规律,为今后水土保持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选择该区域较为典型的彝良县作为研究实例,采用航片判读、实地调查、GIS等方法编制了1960、1980和2000年土壤侵蚀图,据此分析该县1960~2000年的土壤侵蚀变化特点,并应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在当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趋势,为该县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3.
科学数据库在国外地学界已被普遍利用,而我国地学数据库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地学数据和资料存放在纸上,大大制约了数据的存储、归纳、再利用和共享,中国陨石数据库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本文介绍了中国陨石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方法、原理以及网络型陨石数据库的建立及初步应用,包括浏览和查询等。文中给出了相关程序的代码。为科学数据库的建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同时说明了该数据库在科学研究及社会、经济方面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44.
轮探1(LT-1)井在8000 m以下的寒武系中获得轻质油,是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对LT-1井寒武系轻质油的δ13C、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开展分析,对LT-1井寒武系玉尔吐斯组干酪根开展催化加氢热解实验,以探讨寒武系轻质油与玉尔吐斯组烃源岩之间的油源关系。结果显示:LT-1井轻质油的δ13C为-32.5‰;低碳数正构烷烃占优势,Pr/Ph值低,反映了其生烃母质还原的沉积环境;三环萜烷(TT)相对含量高,C19~31TT分布完整,以C23TT为主峰,C24四环萜烷丰度低;C27-C28-C29规则甾烷的分布为C29>C27>C28。干酪根催化加氢产物、干酪根抽提物、烃源岩抽提物和原油的成熟度依次增加,体现了不同赋存状态有机质的演化差异,其中干酪根催化加氢产物由于受到干酪根大分子的保护作用而受到热演化的影响最小。综合分析L...  相似文献   
45.
当基准站采样率低于流动站时,不能用常规差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后处理方法得到流动站所有历元坐标。针对此问题,给出了基于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模型构造基准站非采样点上虚拟观测值的方法。该方法将接收机钟差、对流层天顶湿延迟从观测值误差中分离出来,同消电离层模糊度一起进行估计,利用基准站真实坐标获得卫地距,在此基础上计算相邻两个观测历元的残差进而拟合历元间非采样点残差,与卫地距、各项估计误差一起生成虚拟观测值。该方法保持了虚拟观测值的误差特性,尤其是基准站与流动站间的共性误差。该方法仅加密基准站数据,对流动站没有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基准站在采样间隔30 s范围内,使用该方法加密的虚拟观测值与真实值有较好的一致性,采样间隔分别为30 s、15 s、5 s的虚拟测码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偏差的标准中误差分别在0.2 m和1.2周左右、0.1 m和0.7周左右、0.05 m和0.2周左右;在30 s采样间隔情况下,按照该方法处理后仍能满足厘米级定位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6.
达机翁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西段北亚带,该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玄武岩以及硅质岩组成,其中地幔橄榄岩以方辉橄榄岩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纯橄榄岩,纯橄岩主要呈不规则透镜状或团块状分布于方辉橄榄岩中。在达机翁地幔橄榄岩中产出有3种不同类型的铬铁矿,分别为块状,豆状以及浸染状铬铁矿。文章主要对达机翁地幔橄榄岩的方辉橄榄岩及豆荚状铬铁矿进行了研究,结合岩石的主量元素和铂族元素,对地幔橄榄岩和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以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找矿远景进行了探讨。达机翁地幔橄榄岩具有较高的Mg O含量以及较低的Al2O3和Ca O等含量,这种亏损的全岩成分指示了达机翁地幔橄榄岩经历了较高的部分熔融作用,同时方辉橄榄岩的PGEs的总量为23.68×10-9~31.02×10-9,高于原始地幔的值,Pd和Cu 2个元素的含量较为分散明显偏离部分熔融曲线,指示了达机翁方辉橄榄岩可能遭受了熔体的改造,在熔体-岩石反应的过程中,导致了富含PPGE的硫化物的加入。达机翁豆荚状铬铁矿为高Cr型铬铁矿,具有IPGE和Rh明显富集以及Pt,Pd明显亏损的特征,不同类型的铬铁矿之间具有一致的PGEs的分配模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大量分布的超镁铁岩体在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成因以及形成时代等方面,均具有相似性,是中国铬铁矿找矿的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47.
错不扎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北亚带,岩体呈北西-南东走向带状产出,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和辉长岩脉组成。地幔橄榄岩主体为方辉橄榄岩,详细的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错不扎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为镁橄榄石,斜方辉石主要为顽火辉石,而单斜辉石主要为顽透辉石和透辉石,铬尖晶石具有高Al和高Mg(Mg#=60~70)特征。稀土配分图解显示其具有轻稀土亏损而重稀土富集的左倾型亏损地幔源区特征,(La/Yb)N=0.11~0.60,模拟结果显示其为经历了15%~20%部分熔融后的残余,与快速扩张大洋中脊环境下形成的深海橄榄岩的熔融程度(10%~22%)较为一致。此外,错不扎方辉橄榄岩轻稀土含量明显高于部分熔融模型中LREE的含量,而且,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和高场强元素Ta、Hf和Ti,这一特征指示错不扎方辉橄榄岩在大洋中脊环境形成后又受到后期俯冲带熔/流体的改造。结合南北两带不同蛇绿岩体构造环境的对比,笔者认为雅鲁藏布江西段南北两带蛇绿岩体具有相似的形成环境,两者在地理位置以及产状方面的差别可能是受到构造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以煤与海相泥岩的块状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升温速率下的排烃模拟实验,借助生烃动力学方法处理实验模拟结果,对煤与海相泥岩的残留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相泥岩残留烃在Ro为1.0%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而煤中残留烃在Ro为1.0%时达到高峰后便基本上保持稳定。煤吸附能力比海相泥岩的强,其残留烃量也比海相泥岩大。成熟作用对于煤及海相泥岩残留烃都有很大的影响。高过成熟阶段海相地层中烃类构成以油藏或输导层中原油裂解气为主,源岩中的残余液态烃也有一定的贡献,而煤在排烃结束以后煤中分散液态烃对裂解气的贡献更大些。煤中残留烃主要是前期形成的烃类由于排烃效率不高而聚集起来的,而海相残留烃基本上随着残余生烃潜力的降低而降低,这一方面说明海相残留烃受生烃作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排烃效率的影响。模拟样品中的残留烃及残余生烃潜力均可以与自然样品对比,表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9.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油气运聚特征及其铀成矿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捕获压力及其变化的研究表明,上古生界液态烃和天然气具有长期运聚两期充注的特点,捕获压力在平面上为南高北低、北东部最低,成藏后大量天然气散失和油气向北东方向迁移,及砂岩型铀矿的地球化学特性等暗示油气可能为东胜大型铀矿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0.
利用2001—2019年秦巴山区44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雨量、日降雨量数据,统计分析秦巴山区的西南涡暴雨的特征。结果表明:2001—2019年秦巴山区受西南涡影响的暴雨日共48 d,其中西南涡暴雨对镇巴县影响最大,暴雨日占总数的22%;秦巴山区平均暴雨强度整体上由南向北逐渐减弱,不同的月份暴雨强度中心均出现在巴山腹地;小时极值雨强多发于07—12时,最大值为60.7 mm/h(出现在宁陕);受西南涡移动路径影响,7—9月秦巴山区暴雨日数和暴雨频次相对其他月份明显偏多,分别占总数的75.0%和8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