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5年汉江秋汛气象水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气象卫星、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水文部门提供的中尺度水情观测资料对2005年汉江秋汛进行气象水文特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汉江秋汛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弱密切相关;在汉江上游整个流域累计面雨量达到100mm以上,如果汉江上游地区再出现一场强暴雨,将造成汉江流域发生较大的洪水;汉江上游强降水是由中尺度系统造成的,中β暴雨云团存在合并-加强-分裂的过程,其合并加强的方式有气旋式和追赶式两种;2005年汉江秋汛是仅次于1983年的大洪水,洪水的形成与降水和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汉江上游洪水的流量差与区域降水的累积值有很好的相关,洪峰由区域性的强降水造成;汉江上游洪水传播的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由石泉到丹江口水库洪水传播的时间为36~48h,其中石泉到白河平均传播时间为24 h,白河到丹江口传播时间为12~18 h;根据降水预报,运用库容和水位的统计关系,按照一定的算法可以预测水库水位。  相似文献   
12.
利用Micaps高空、地面实况资料以及雷达基数据产品资料,分析2004—2009年湖北宜昌境内出现的10例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超级单体风暴生成的环境条件和回波结构。结果表明:产生冰雹的湿层相对浅薄,产生强降水的湿层较深厚。使用雷暴发生前地面温度和露点进行订正后的CAPE值可判断午后是否有冰雹发生:若订正后CAPE值有较大幅度增长,其值超过1000J.kg-1以上,则出现冰雹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小。0—6km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超级单体风暴生成和发展,垂直风切变越大,越有利出现极端大风。若超级单体风暴高度的特征值和特征底有迅速下降迹象,则未来0.5h内很可能出现8级以上大风。超级单体风暴中正负速度对的切变值越大,风力越大,风灾越明显。超级单体风暴反射率因子的低层或表现为钩状、或向着入流方向突起、或密实块状等回波特征,中高层有强度达55dBz的强回波。超级单体风暴中,中气旋大多从逆风区或切变区中发展而来,且其在垂直气流结构上表现为低层气旋式辐合,中层辐合逐渐增强,为气旋式旋转,有时出现气旋式旋转与反气旋式旋转共存的双涡结构,至高层,则转为反气旋,表现为辐散。VIL密度(DVIL)对大冰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当DVIL≥3.5g.m-3时,出现直径超过2cm的大冰雹的可能性非常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相当正压层”的方法,分析计算了那曲、拉萨站的探空资料,求得其“相当正压层”高度约为270hpa。又以此方法分析计算了我国平原地区一些代表站的“相当正压层”高度。结果发现,其高度不是500hpa,而是在400~300hpa之间,平均约在356hpa左右。这是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应用最优化订正法制作长江上游面雨量预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最优化订正法,通过对MAPS数值降水预报进行订正,制作长江上游六大流域短期面雨量预报。2002年6-10月业务试验表明,长江上游六大流域平均的常规降水面雨量预报准确率比MAPS高19%左右,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击中率为48%左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六大流域强降水面雨量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长江上游六大流域1971~2000年强降水面雨量进行了统计,通过分析强降水面雨量出现频次、极值分布、滑动极值和流域之间强降水的关系,初步得出强降水面雨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即强降水面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年变化清楚,不同流域强降水面雨量频次分布、量级分布、极值分布、集中降水强度差异明显,相邻流域强降水面雨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一次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赵玉春  王仁乔  郑启松  彭军 《气象》2003,29(11):14-19
利用多种加密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长江中游一次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观测特征。结果发现:(1)暴雨由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造成,直接造成这场暴雨的是中α尺度切变线上活动的多个并不深厚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该对流系统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直伴有明显的中尺度雨团活动。(2)这次中β尺度对流系统活动可能的物理图像为:在切变线东北方和西南方各有一支气流在切变线上辐合抬升并汇入对流系统中,在暖平流的作用下,气流在倾斜的θse锋前上升(或沿锋区爬升)并随高度发生顺转,到7km高度以上开始以西南气流发散,在离对流区400~500km处下沉,并在θse锋区附近构成中尺度垂直环流圈,对流云团发生在该垂直环流的上升支一侧。  相似文献   
17.
根据湖北省气象部门收集的1954年至2003年7月份的226个山洪(泥石流)灾害个例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发现:(1)湖北省山洪(泥石流)灾害3~10月均有发生,6~8月最为集中.占总数84%;空间分布广而不均,鄂东南、鄂西南最多,灾害的时空分布与降雨的时空分布较一致。(2)68%的灾害发生在系统性降雨或集中降雨天气形势下,把握好系统性降雨和集中降雨的预测是有效预测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关键。(3)82.3%的灾害与当日暴雨以上强降雨密切相关。最后用点聚图方法确定了各区致灾的临界雨量,建立了灾害气象预报指标.该指标已投入试用。  相似文献   
18.
1.前言包括人为致火和自然致火两种情况的森林火灾,除了火源以外,天气和气候是一个重要因子.季节或长期天气,气候的影响程度尚有许多不确定性,决定了逐日天气对火行为的影响具有非平稳性,即预报火灾的任一技巧,其解释程度均是有限的.因此,本研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只考虑到气象因子的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自动化系统;二是包括火灾发生总次数,燃烧面积、受损程度等资料,火险  相似文献   
19.
针对强降水过程预报,介绍了一种包含大尺度降水、不稳定能量释放、地形影响作用等因子的可能最大降水预报模型的建立方案。方案利用历史强降水过程资料和精细的地形资料,从暴雨的基本成因出发,构造了多个影响因子,分别设计了不稳定降水方程和地形影响降水方程。通过2007汛期业务试运行表明,同其它模式相比,该模型对暴雨有较强的预报能力,为防汛抗灾提供了可靠的气象决策依据,最大可能降低了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三峡区间面雨量预报方法及其试验效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用于制作三峡区间面雨量预报的各种预报方法,分析了天气学方法、数值预报方法及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1999年汛期的试验效果,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及MAPS数值预报方法预报效果较好。并提出了对几种面雨量预报方法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