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85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91.
驻马店气象局1984~1993年使用的是711(X波段)3 cm雷达,1994年更新为713(C波段)5 cm数字化雷达.经过前(1984~1993年)后(1994~2003年)各10年两种雷达回波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了713C数字化雷达与711雷达的异同.  相似文献   
392.
为了探索潮坪层序中纹层与间断的关系,1992年6月1~17日在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海农场潮坪剖面高潮与中潮坪交界处的同一站位,设置了两块相同的沉降板:一块设置后固定不动,观测板上最终记录的纹层数和厚度;另一板隔一两天或若于天观测一次,记录纹层的厚度和层数后清除板上沉积物,重新放置,继续观测。结果表明,固定板上保存了12个纹层,总厚度为75mm;另一板上累计记录了24个纹层,总厚度为179mm。这说明纹层在形成过程中就包含着侵蚀。理论上一个潮周期内可以形成4个纹层。16天中共有31个潮周期,最大可能形成124个纹层,但纹层实际保存…  相似文献   
393.
地壳破裂及地震的非线性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是以岩石为介质的破裂所形成的,所以,了解岩石破裂发展的物理规律应该是研究地震活动标志的根本途径。该文根据岩石破裂理论及震源物理研究已取得的成果,进一步综合讨论地壳破裂(地震)过程的物理特性,并着重探讨岩体应变积累和释放的非线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94.
恒春海脊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与其相邻的南海海盆、吕宋火山弧和北吕宋海槽等地质构造单元所反映的特征明显不同 ,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弱磁性。推测其地壳性质为陆壳 ,是恒春半岛的南延部分。海脊西侧缓坡为陆缘增生楔 ,可见刺穿现象 ,这些刺穿构造是由逆冲挤压引起的泥底辟。海脊东部受弧陆碰撞的影响而急剧抬升。东部的弧陆碰撞是海脊抬升和增生楔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5.
黄土场地效应作为地震动影响的显著因素,相关机理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可知:经验谱比法(HVSR法)和传统谱比法(传递函数)是研究场地对地震动影响效应的常用方法,振动台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是研究的有效手段。阐述了HVSR方法和传递函数2种方法的应用现状,并就不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放大影响效应的研究现状及数值分析理论在场地效应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基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合数值仿真模拟对HVSR方法用于描述黄土场地效应的适用性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96.
强震作用下不同处理方式黄土地基抗震陷性能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黄土高原区抗震设防标准长期偏低,无法承受强震带来的严重灾害链后果,因此为了提高地基及公路路基的抗强震能力,以强震动荷载为试验输入条件,以强夯、粉煤灰、水泥土等三种地基改性处理试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室内动三轴试验,寻找针对震陷性黄土工程场地更加经济、科学的抗震陷地基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地基改性处理方法在强震动荷载下的残余应变特性,得到强震作用与残余应变的定量关系,并从变形特征和动载振次两个角度对比三类方法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估算场地不同地基处理方式下的震陷量,给出强震荷载下不同工程场地有效的抗震陷处理方法与评价办法,为黄土场地抗震设计和地基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7.
398.
本文分析论述了围填海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实际调研案例相关工作,提出围填海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原则,以及生态化过程中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的重点路径,包括尽量保留原有水系与原始海岸、进行生态化海堤建设、填海前沿生境修复和公众亲海空间打造等四种主要措施。为保障生态化建设措施落实到位和生态建设预期效果,给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工程全过程;二是尽快建立生态建设技术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399.
为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提升海洋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文章梳理我国已开展的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工作内容,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目标和任务提出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一系列近岸海域综合治理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整体规划、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和科学支撑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在海水质量、生态服务功能、人居环境和能力建设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运行监管、坚持陆海统筹和强化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400.
国内外围填海工程对广东省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填海工程在缓解建设用地、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围填海工程,并对其带来的利弊进行分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广东省未来的围填海工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