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221.
"十五"期间,河南省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规模发展迅速,目前全省共有人工影响天气专用37高炮297门、车载式火箭发射架287台,地面作业控制面积已达全省总面积的40%.为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专用高炮弹和火箭弹的购置、存储、运输、使用和调配等工作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作业人员、作业装备、作业区域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杜绝事故发生,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部门按照"统一购置、分级管理"的组织管理原则,对地面作业专用弹药采取了省、市、县三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22.
基于东亚飞蝗生育周期的遥感蝗灾监测新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当前 ,国际遥感蝗灾监测的技术路线一般是爆发蝗灾后受损面积、程度的监测与评价 ,研究灾害的有效预警与预测方法 ,对防灾减灾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连续 2 0 0 1、2 0 0 2年连续实地对渤海湾夏蝗孵化期、生长期和成虫期等 7个阶段的野外观测 ,对蝗虫生境物理和生物依赖条件样方统计、光谱测试和遥感机理实验 ,提出了“飞蝗生育周期遥感三段监测”的论点 ,根据这个论点将遥感监测设计为 3个阶段 :(1 )孵化期水热条件遥感反演 ;(2 )生长期食量猛增遥感监测芦苇叶面积指数和植被盖度变化 ;(3)成虫期寻找新食源对芦苇盖度 (温度 )和地表水条件 ,进而对聚集条件和迁移方向的分析指导灭蝗。有效发挥了遥感连续动态观测的技术特点 ,为建立环渤海湾东亚飞蝗遥感监测体系提供了基本技术路线 ,介绍的思路与方法也可以对森林病虫害等大规模突发病虫灾害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23.
本文介绍了采用彩色红外航空像片和多种航天遥感资料,运用计算机和光学图像处理技术并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的多源遥感信息对比分析、线性构造判读、主要含矿地质单元遥感影像特征及其机理分析等,以及据此建立的一套适于该区遥感找矿的工作方法。应用该方法圈定的遥感影像异常区,经野外验证,发现两处锡矿和一处金矿靶区,取得了良好的遥感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24.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共庆“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成立十周年,回顾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前景。这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中的一大盛事。让我们特别高兴的是,我们荣幸的请到了:  相似文献   
225.
山东半岛北部存在一系列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山东烟台地区芝罘岛黄土状沉积物粒度和分维值特征的分析,结合光释光测年,探讨了山东半岛北部晚更新世气候环境演变。结果表明:芝罘剖面末次冰期—末次间冰期(62.85~124.90 ka B.P.)主要由砂黄土、黄土和古土壤叠覆堆积组成;芝罘剖面沉积物具有良好的分形结构,可以清楚区分黄土与古土壤,分维值从大到小分别为古土壤(2.379)、黄土(2.194)、砂黄土-黄土(2.157);分维值与标准偏差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9 4,与平均粒径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与峰态和偏度相关性较低;芝罘剖面沉积物分维值在垂向上呈现出峰谷交替的3个旋回,可以替代粒度参数指示沉积环境,分维值低反映气候干冷,冬季风强盛,黄土堆积速率加快,反之则气候暖湿,古土壤发育。  相似文献   
226.
Flatfish or flounder moves one eye to change body proportion into vertebral asymmetry during metamorphosis, during which some become sinistral while others dextral. However, the mechanism behinds the eye-position has not been well understood. In this research, hybrids between Japanese flounder(♀) and stone flounder (♂) show mixed eye-location in both dextral type and sinistral type, and thus become good samples for studying the eye-migration. mRNAs from pro-metamorphosis sinistral and dextral hybrids larvae were screened with classical differential display RT-PCR (DD-RT-PCR) and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of cDNA (cDNA-RDA); 30 and 47 putative fragments were isolated, respectively. The cDNA fragments of creatine kinase and trypsinogen 2 precursor genes isolated by cDNA-RDA exhibited eye-position expression patterns during metamorphosis. However, none of the fragments was proved to be related to flatfishes’ eye-position specifically. Therefore, further studies and more sensitive gene isolated methods are need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600455) and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 No.2004CB1174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