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6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扶贫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自然资源部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深悟透弄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提高站位、精准施策、真抓实干,在确保如期打赢高质量脱贫攻坚战中积极行动、主动作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2.
近日,中央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43.
正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伏牛山脉腹地,面积1 522平方千米,由西峡、内乡、栾川、嵩县、南召等园区构成,2006年9月,西峡、内乡园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10年10月,栾川、嵩县园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伏牛山作为一道天然地理分界线,冬季能削减西伯利亚寒流南侵的气势,夏季能滞缓太平洋热带暖湿气团北进的步伐,长江、黄河与淮河  相似文献   
4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WRF V4.1模式对2020年3月21日发生在浙北地区的一次大范围超级单体雹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等,分析了雹暴的雷达回波特征和云系的结构演变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冰雹形成的云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雹暴过程是在高空急流右侧辐散区和低空急流左前侧辐合区相重叠的区域发生发展的,强垂直风切变有利于雹暴的维持和发展。多普勒雷达产品上呈现了雹暴的钩状回波、中气旋、典型的有界弱回波区、强回波悬垂和三体散射等特征。数值模式基本模拟出了雹暴云系的水平演变和垂直结构特征。模拟的过冷云水、冰晶、雪在雹粒子最大时表现为异常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雹胚胎和冰雹的增长。  相似文献   
45.
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全城多个地段严重积水,但故宫却没有积水发生。这座有600年历史的古建筑群为何能够在61年不遇的大暴雨中仍保证排水顺畅?其精心设计的排水系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6.
王星 《广西地质》2013,(10):59-60
读完陈国栋、马亮和陈国章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生命在大地上闪光》,我热泪盈眶,作者用饱含真情的笔触把为国土资源事业鞠躬尽瘁、付出生命的国土资源所长——韦寿增活化在了纸上.透过这本书,我仿佛看到韦寿增在大山深处执着坚守,用生命交出合格答卷:在大灾前充当群众生命的守护神,在困境中点亮理想信仰的明灯,用赤诚的生命丈量脚下的土地,用赤诚的丹心滋润村民的心田.  相似文献   
47.
2008年初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过程中贵州出现长时间持续性雨凇。该文使用2008年1—2月逐日要素、环流、海温等资料对此次贵州省雨凇过程特征,大气环流、海温和海冰等气候因子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①2008年初贵州的持续性雨凇过程主要分两个阶段:1月13日—2月2日东西向的省中部大范围强雨凇阶段及2月3日—2月15日南北向的省西部小范围强度相对较弱的雨凇阶段;②0 ℃日最高气温是雨凇出现与否的重要临界点;700 hPa与850 hPa温度差表征的逆温范围和强度可用于监测和预测强雨凇过程;③环流上,南掉到青藏高原西侧的切断低涡堆积的冷空气分南北两路绕过青藏高原东移,是此次持续性雨凇过程的直接原因;④秋季北极海冰密集度减少和减少幅度是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强冷空气堆积南下的前期主要信号,可作为贵州雨凇预测的早期信号之一;⑤2008年1月热带印度洋暖海温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明显冷海温呈现非一致性变化,冬季热带印度洋暖海温通过二级热力适应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起到加强的作用,而拉尼娜冷海温对东亚冬季风起到偏强的影响,应当关注这两个区域冬季海温非协同性变化对贵州雨凇的影响和预测。  相似文献   
48.
对出露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可可托海地区二厂房岩体中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98.0±3.5 Ma(MSWD=1.3),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中泥盆世。岩体的SiO2含量介于65.40%~69.31%之间,里特曼指数值为1.27~1.65,A/CNK值为0.92~1.02,属中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石。具有富集Cs、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负Eu异常明显(δEu=0.48~0.65)的岛弧岩浆岩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二厂房岩体形成于陆缘弧构造环境,是在古亚洲洋俯冲过程中,幔源的基性岩浆底侵下地壳后使之熔融并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9.
王新志  翁贻令  王星  陈伟俊 《岩土力学》2018,39(9):3113-3120
形状不规则的钙质土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土颗粒之间存在咬合作用,从而使抗剪强度显著提高。为研究钙质土颗粒的咬合作用机制,针对不同粒径的钙质土开展三轴固结不排水和固结排水试验,并对颗粒形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钙质土咬合力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研究表明:①不规则的颗粒形状是钙质土产生咬合力的前提条件;②在不同粒径的钙质土中,因不同形状颗粒的含量存在差异导致咬合力大小也不同;③咬合力大小受应力水平影响较为明显,在低围压下咬合作用导致剪胀而提高内摩擦角;在高围压下咬合作用克服颗粒强度做功,造成颗粒破碎,提高黏聚力值而降低有效内摩擦角。钙质土颗粒之间的咬合对强度有明显增强作用,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咬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赵江林  曾忠诚  贺宁强  杜彪  王星  袁璋 《地质通报》2017,36(7):1129-1146
出露于大红柳滩地区奇台达坂北侧的泉水沟组火山岩主要岩性为辉石安山岩、辉石安粗岩和黑云母粗面岩。用LAICP-MS技术测得黑云母安粗岩锆石U-Pb年龄为3.71±0.05Ma,形成时代为上新世。地球化学结果显示,岩石具高Al_2O_3(13.56%~14.32%)、高K_2O(4.46%~5.79%)、高Na_2O(3.68%~4.40%),低TiO_2(1.09%~1.48%)、低MgO(2.64%~5.18%)的特征,属于钾玄岩序列。稀土元素总量为550×10~(-6)~612×10~(-6),轻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且明显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有右倾型特征和弱Eu异常(δ Eu=0.55~0.63)。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U、Pb)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Ti、Nb、Ta、P)亏损,具有造山成因钾玄岩的典型特征。研究表明,泉水沟组火山岩来源于有上地壳卷入的部分熔融富集地幔区。结合区域特征,认为泉水沟组火山岩的形成与上新世喀喇昆仑-甜水海造山带沿大红柳滩-泉水沟断裂和甜水海-郭扎错断裂向NNW方向逆冲推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