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烟尘天气的发生、发展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利用黑龙江省气象台观测站1988-2008年21 a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哈尔滨市香坊区烟尘天气的变化规律、气象要素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哈尔滨烟尘天气日数1月最多,7月最少,秋冬两季占全年烟尘天气日总数的78.9%;年烟尘天气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影响哈尔滨市香坊区烟尘天气发生和发展的气象因素主要有风、大气稳定度以及天气形势等。  相似文献   
12.
由过度开采而引起的地下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平度市面临的最为迫切的环境问题之一。地下水人工回灌可以有效的恢复地下水位、增加地下水资源,实施人工回灌的第一步是对含水层进行回灌试验研究。根据现场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管井回灌法,通过反滤回灌井和普通回灌井试验,确定其稳定回灌量;利用干扰井回灌试验,分析普通回灌井间的合适距离;对比了回灌井间歇运行与连续运行的回灌效果;研究了渗透系数在回灌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回灌井的回灌能力优于反滤回灌井;相距75m的回灌井相互干扰较小;回灌井的最大单井稳定回灌量为33.4m~3/h;渗透系数随回灌时间的衰减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且潜水-承压回灌井的衰减程度大于潜水回灌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大桥水库地震台网各子台台基和地下结构的特殊性, 造成震级计算上的较大偏差。为此, 利用该台网各子台同一型号地震仪的垂直向速度量记录, 测量了震级为05 ~54 的462 次地震的振动持续时间, 制作了该台网的持续时间震级公式和便查表。在方法上, 不同于通常的按一次或二次曲线的拟合, 而采取计算机自动分段按折线拟合的方法, 以阻尼最小二乘法完成其计算。先进行分台拟合, 比较异同之后, 合并数据再拟合, 最后给出了适宜于鲁坝、瓦吉木两台和大石头、凉风岗、瓦坡支和彝海子4 个台使用的两套平均持续时间公式和便查表, 以供大桥水库地震台网测震分析使用。  相似文献   
14.
强震作用下,隧道地下结构损伤严重,其中洞口段更是抗震的薄弱环节,但其影响规律和特点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计算分析和研究。以强震区扯羊隧道为例,首先采用FLAC3D对双洞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再用模型试验的方法进行洞口段模型试验,测量其地震响应应变规律,观测其震害发展情况,并与数值分析结果相互验证。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隧道仰拱横向位移较大;随着隧道埋深增加,内力逐步增加,其中墙角部位内力较大;洞口处隧道围岩在强震作用下会产生贯通性裂缝,影响隧道洞口稳定;地震作用下的明洞与暗洞交接处内力较大;地震作用下的双洞隧道之间存在较强的动力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龙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最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集区。地堡是多龙矿集区最西南边缘的矿床,资源潜力巨大,有望达到超大型规模,但研究程度薄弱。本次工作对地堡Cu(Au)矿开展了锆石U-Pb测年、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为推动资源勘查和矿集区成矿规律的总结提供理论依据。含矿斑岩锆石206 Pb/238 U平均加权年龄为111.2±0.4Ma(MSWD=0.67),与矿集区成矿岩浆活动时限一致,是矿集区重要组成部分。石英脉流体包裹体显示矿床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温度集中于140~382℃,主要集中在240~280℃。成岩阶段石英斑晶中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2%~20.7%NaCleqv.,含盐子晶包裹体盐度为33.6%NaCleqv.和43.9%NaCleqv.;成矿阶段不含石膏石英脉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2%~20.8%NaCleqv.,黄铁矿石英脉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1.1%~11.1%NaCleqv.,石膏中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5%~9.3%NaCleqv.。对钻孔DNZK6428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测试并进行因子分析计算,结果表明F1、F2、F3代表成岩阶段,因子主成分为Y-Ho-Er-Tm-Yb-Dy-Lu-Tb-Eu-Gd-Sm-La-Ce-Pr-Nd-SiO_2-Al_2O_3-CaO等,F4和F5代表铜金矿化阶段,因子主成分为Sn-Sb-Ba-Fe_2O_3-Sr-|SiO_2|-Ni-Cu-U-In-Cd-Au-Zn。黄铁矿δ34SV-CDT值总体较为集中,呈"双峰塔式"分布,变化范围为-7.8‰~4.1‰,均值为-4.23‰,为深源岩浆硫,硫的来源接近地幔硫。矿床粒状黄铁矿Co/Ni比值为0.207~10.775,平均值4.39,脉状黄铁矿Co/Ni比值为0.353~23.155,平均值3.802,均为热液成因。矿相学与岩相学研究结果显示矿床具明矾石和硫砷铜矿典型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矿物组合,地堡Cu(Au)矿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6.
用本溪自流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采用直接计算功率谱密度的方式对印尼苏门答腊9.0级大地震激发的球型自由振荡进行了提取,准确检测到了0S2~0S9低频基型球型振荡,并且还检测到了2个谐频球型振荡:1S2、1S3。用该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提取了0S2、0S3、0S4共3个振型的分裂,虽然3个振型均只得到2个单峰,但地球自由振荡谱线分裂现象的检测为研究地球的深内部结构提供了新的、不同类型的观测资料。研究表明,用本溪自流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可以提取到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振荡,这就为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北缘石炭系作为古生代唯一不变质或轻微变质的沉积地层,记录了其物源信息和古生代的构造演化.针对研究区这一地质特征,本文分析了研究区砂岩的碎屑组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以及碎屑锆石的同位素年龄,并据此对物源区的大地构造属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区碎屑岩主要以中细粒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砂岩的QFL平均值为Q 76.2%,F 15.9%,L7.9%,Q/(F+ L) 4.26;主要元素氧化物平均百分含量SiO263.69%,Al2O3 11.25%,MgO 3.66%,CaO 5.15%,Fe2O3T 6.15%,K2O 1.68%,Na2O 0.68%;部分特征微量元素Th,U,Hf,Sc,Zr,Y平均含量分别为10.78×10-6、2.64×10-6、4.39×10-6、15.67×10-6、166×10-6、25.33×10-6.Rb/Sr,Th/U,La/Y,La/Sc,Th/Sc比值分别为1.49、4.10、14.75、31.92和0.89;稀土元素总量ΣREE平均146.2×10-6(54.11×10-6 ~256.0×10-6),Eu异常0.64,轻稀土略有富集,La/Yb为12.58(3.94~15.42),(La/Yb)N为9.02.锆石年龄测定表明,早石炭世地层中碎屑锆石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0 ~500Ma,晚石炭世地层中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为900~ 1300Ma,其次为2000~ 2800Ma.上述结果表明大别山北缘石炭系沉积物来源于不同的源区,包括早古生代的大陆岛弧、扬子板块中-新元古代基底以及华北板块古-中元古代基底.  相似文献   
18.
基于SEED卷格式的Steim2压缩算法, 是目前国际国内的地震数据传输和本地存储中普遍采用的压缩算法, 该算法优点突出, 缺点明显. 其优点是:摸准了地震事件"长期平静"和"长期无震"的特点, 是专门符合该特点量身定做的数据压缩算法, 有显著的独到之处. 其缺点是:在地震事件"活跃期"或"突发期", 即对数据压缩需求...  相似文献   
19.
某花岗岩地区地下水径流模数变化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先明  徐标  周志华  王松  王渊 《地下水》2011,33(3):23-25
枯季地下水径流模数是评价花岗岩地区地下水资源量的重要指标.对比上个世纪80年代水文地质普查及2010年的河流统测成果,发现2010年测流点加权平均地下水径流模数比普查时减小了21.38%.根据野外调查的情况分析,该区地下水径流模数的减小是受降雨量减少、植被引起水文地质条件改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造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研究系列文章的收笔之作.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为说明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的研究是建立在大量的基础调研之上.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从实践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法规的客观依据.为使制订政策、 规章制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的新情况,就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研究相应的管理规律和运行机制.本文详述了调查过程、调查方法,以佐证政策法规研究不能脱离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