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61.
王楠  吴才来  马昌前  雷敏  郭文峰  张昕  陈红杰 《岩石学报》2016,32(12):3753-3780
敦煌地块出露有大量古生代花岗岩,对这些花岗岩的研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敦煌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本文对敦煌地块南部的安盆沟复式花岗岩体和小草湖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安盆沟岩体岩石组合为正长花岗岩-花岗岩,其中正长花岗岩侵位于早古生代(431Ma),花岗岩侵位于泥盆纪(~360Ma)和石炭纪(~340Ma);小草湖岩体主要为似斑状花岗岩,侵位时代为石炭纪(340Ma)。(2)安盆沟早古生代正长花岗岩的ε_(Hf)(t)为-11.7到-6.3,tDM2为1.8~2.2Ga,而晚古生代花岗岩的ε_(Hf)(t)为-12.3到-5.5,tDM2为1.7~2.1Ga,二者Hf同位素特征相似,推测源岩均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时期的含泥质成分的(变)砂质岩。小草湖似斑状花岗岩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成因的埃达克质岩石,ε_(Hf)(t)变化于-16.7至-4.9,tDM2变化于1.8~2.4Ga之间,源岩为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两个岩体的部分源岩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汇聚和裂解有关。(3)安盆沟正长花岗岩、花岗岩和小草湖似斑状花岗岩的残留相分别为麻粒岩、角闪岩和麻粒岩-角闪榴辉岩,反映了形成深度和变质级别的不同。(4)敦煌地块内的早古生代造山活动结束时间明显晚于中央造山带,并且早古生代造山活动以及早-晚古生代花岗岩与北侧的天山-北山造山带存在时空上的对应关系,敦煌地块可能在古生代期间卷入了中亚造山带的造山活动中。  相似文献   
16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FY-2E卫星资料以及AMDAR(Aircraft Mete-orological Data Relay)资料,分析了2010年10月19日陕西中南部地区发生的强雷暴天气过程的成因及其影响。认为此次雷暴过程主要是由于高空冷槽过境触发低层大气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的。受雷暴下沉辐散气流的影响,咸阳机场风向风速发生剧烈变化。雷暴云团形成后向东南移动过程中受秦岭地形强迫抬升作用,在秦岭北麓的武功、户县和长安附近强烈发展,造成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强烈发展的雷暴云右后部存在下沉辐散气流中心,强天气出现在该区域。此外,在AMDAR探测资料分析中发现,雷暴云体风廓线在特定高度层存在较强垂直风切变。航空气象服务人员可利用卫星雷达资料,结合K指数、沙氏指数以及特定层假相当位温差等热力学指数判断和发布机场雷暴特别是秋季强雷暴天气预警。  相似文献   
163.
现行弧长算法的几何探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本善  王楠 《测绘学报》1993,22(3):205-211
  相似文献   
164.
王涛  朱照亮  魏善明  盛慧斌  王楠 《地质学报》2019,93(S1):226-232
地埋管热泵换热系统是一种在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的热交换系统。本文依托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实施的聊城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项目,对聊城市某小区内的地埋管热泵换热系统安装温度自动采集监测装置,2016年采集一个完整制冷期的地温变化数据,通过监测地埋管热泵系统换热孔和周边一定距离内监测孔内温度变化,绘制换热孔和监测孔一定时间范围内温度随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变化曲线,分析换热孔在吸收热量后温度通过土壤介质的传播速率和最大影响半径,从而为实际地埋管热泵换热系统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5.
本文首次报告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蓬错地区接奴群火山岩夹层中具有富硅(70. 5%~75. 2%)、高镁(2. 4%~3. 5%)和高Mg~#(69. 4~75. 7)等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流纹质岩石(流纹英安岩、流纹岩),并对该岩石进行镜下鉴定、造岩矿物电子探针分析、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及全岩地球化学测试。岩相学观察发现,在斑晶和基质中均可见一定量的黑云母以及少量白云母。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揭示该套高镁质岩石镁质成分主要由黑云母(MgO=9. 2%~20. 0%)贡献;白云母也具有富镁(MgO=1. 4%~4. 0%)的特征,因含量较少故贡献较弱。岩石具典型的弧火山岩特征,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SFE),并具明显的Sr、Eu负异常。2件锆石U-Pb年龄结果(161. 5±0. 5Ma、163. 3±1. 7Ma)指示其为中-晚侏罗世火山活动的产物,与前人报道该地区高镁安山岩年龄一致,且具一致的ε_(Hf)(t)值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与高镁安山岩具有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蓬错高镁质流纹岩是由俯冲洋壳沉积物熔体与地幔组分发生交代作用经由角闪石等矿物相的结晶分异形成的酸性岩浆,并水下喷发的产物;结合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形成于与洋壳俯冲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因研究区地处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部,夹持于南羌塘和北拉萨地块之间;且研究区出露老地层(二叠纪之前),南北两侧均有蛇绿岩展布,故提出蓬错高镁流纹质火山岩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内部小洋盆洋壳俯冲至微陆块之下的构造地质背景。蓬错流纹质岩石为首次报道的具有高镁、富硅特征的流纹质岩石,这种特殊岩石的发现不仅完善高镁岩石家族体系(高镁玄武岩、高镁安山岩、高镁英安岩和高镁流纹岩),同时也为研究班怒洋演化提供详实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6.
模糊数学在郑州市水资源价值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的稀缺性、资源产权及劳动价值等方面。由于影响水资源价值的不确定因素众多,宜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评价。依据所建立的模糊数学模型,针对郑州市的具体情况选取水质、水资源量、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密度作为评价因子,对其水资源价值进行了计算,计算得到郑州市水资源价格为2.11 元/m3。目前郑州市的平均水价为1.28 元/m3,明显偏低,应进行水价改革。  相似文献   
167.
表驱三维角度域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一些不足,以及振幅随入射角、方位角变化(AVA/AVAZ)分析的需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射线理论的三维叠前时间偏移角度域成像方法.它通过横向均匀介质中稳健的射线追踪建立单程波走时和传播角度的数值表,然后在此基础上估算反射波双程走时以及在界面处传播的方位角和入射角,最后基于脉冲响应叠加原理获得三维构造图像和方位\|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与传统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上述过程均考虑了地震波在垂向变速介质中的射线弯曲效应和三维传播特征,有利于准确提取随入射角和方位角变化的振幅和时差信息.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测试结果展示了方法的优越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8.
靖海卫海滩近年来侵蚀作用明显,岸线后退加剧,对沿岸居民生活和安全造成危害。通过多次实地剖面监测、探槽分析、粒度分析等方法,辅以GENESIS模型模拟和多年遥感图像比对验证,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期、不同速率侵蚀的特殊因素,得出研究区长期以来因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而遭受侵蚀,2005年以来因人类活动加剧导致侵蚀速率成倍增长,海岸严重蚀退,海滩逐步消亡。通过海滩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和侵蚀速率分析,预测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滩的演变趋势,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平衡剖面控制下的海滩自然防护体系与"四大禁区"概念,提出了砂质海岸防护和提高近岸工程布设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9.
山东威海滨海沙滩动力地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和动力地貌分析,探讨了山东威海滨海沙滩剖面形态及其动力学特征。将研究区砂质海岸地貌类型分为岬湾型、沙坝泻湖型2种,其中沙坝泻湖型又可分为沙坝型,沙咀型和连岛型3种亚型。在海岸地貌类型、海洋动力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研究区的沙滩形态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依据破波尺度参数ε的大小,研究区沙滩可分为反射型、沙坝-槽谷型、低潮阶地型和耗散型4种类型。沙滩开发利用和养护对策的制定,应该针对海岸地貌类型和沙滩形态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0.
李婧  陈建平  王楠  何姝珺 《地学前缘》2014,21(6):223-228
月岭作为月球表面上最常见的线性构造之一,可以反映月球区域性的构造特征和应力状态,对研究月球地质演化有着重要意义。前人对线性构造的解译方式通常是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应用遥感影像数据和激光高度计数据等对月表线性构造进行解译和提取。随着数据精度的提高,以及对研究效率的要求,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线性构造自动提取方法具有必要性。文中以地形曲率为原理,借鉴前人应用地形曲率提取地表特征线的方法,以“嫦娥一号”CCD2C影像数据和LOLA激光高度计数据和LRO的宽视角影像数据为基础,以澄海为研究区域,进行线性构造的自动提取。研究区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基于地形曲率的方法是可行的,并与人工解译的月岭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精确度更高,反映地形变化更为明显,为进一步研究构造演化提供基础,提高解译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