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 IntroductionMany studies using a variety of coupled models have reproduced ENSO like features(e.g., Hirst, 1986, 1988; Zebiak and Cane, 1987; Battisti and Hirst, 1989; Jin and Neelin, 1993;Jin, 1997; Kirtman, 1997; Kang and An, 1998; Wakata and Sarachik, 1991). But, a variety ofsolu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depending on different parameterizations of atmospheric processes, particular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nd stress and SST anomaly, indicating that therelationship has a large i…  相似文献   
12.
冲沟侵蚀是中国西部山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小流域研究表明,黄河和长江中的泥沙主要是冲沟侵蚀引起的。目前,长江上游80%的冲沟因被幼林草植被覆盖而处于非活跃期。到底这些冲沟系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未来的暴雨和径流是否会激活这些冲沟系统?土地利用与景观结构对冲沟系统的发生、演变有何关系?基于这些问题,近几年来在中科院山地环境学“百人计划”和“国外引进杰出人才”项目及德国洪堡基金的资助下,中德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合作研究。本文介绍了长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冲沟发生、演变的部分研究成果。我们在西昌安宁河干暖河谷选择了两个冲沟系统一个位于西溪乡长山岭,一个位于大青梁子。为了定量评价土地利用对冲沟发育的影响,我们对研究小流域的航片、土壤剖面、泥沙堆积与土地利用历史等进行了详尽的综合对比分析。同时,对两个冲沟系统的大小和土壤流失的体积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测定和计算。据此,获得了研究流域的冲沟侵蚀速率。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数百年的持续景观演变,尤其是20世纪中期人为强烈的不合理农业垦殖和利用土地,造成了四川西南部大量冲沟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流域的冲沟侵蚀速率高达375t/hm2*a-1。采取成功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控制冲沟侵蚀,对中国西南山地退化环境的生态修复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Saliniz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in relation to land use and in particular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1]. Excessive salinity leads to toxicity in crops and reduction of the availability of water to crops, by reducing the osmotic potential of the soil solution[2]. Movement of soil water induces solute transport, and solutes are transferred towards the ground surface by the upward soil-water movement caused by evaporation, resulting in an accu…  相似文献   
14.
《岩矿测试》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 ,各省地勘局中心实验室协办 ,是反映分析测试技术的专业性科技期刊 (ISSN 0 2 54- 5357,CODEN码YACEDJ ,国内统一刊号CN 1 1 - 2 1 31 /TD)。主要报道国内与岩矿测试及分析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展望和评述以及有关实践经验 ,突出服务于地质科学和地质找矿事业 ,促进岩矿测试技术的发展。1 栏目及字数本刊设有研究报告及简报、实验技术与装置、综述、分析仪器研制、分析技术开发、新知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圣腊法埃耳-斯韦尔地区,渗入铀矿体的半流态沥青在250°-300℃的温度下受热而硬化。硬化的物质性质变脆,并在物理性质上与天然硬化的“沥青石”大致相似。这些人工的硬化物质的红外曲线与天然的“沥青石”的曲线也很相似。人工硬化的和天然硬化的”沥青石”的红外曲线显示了它们具有微弱的和不清晰的吸收带,相反,半流态沥青的吸收性则很强。对铀矽酸盐铀石的矿物学研究表明,这种矿物与富奇斯和霍克斯特雷(1959)所制成的合成铀石相似,虽然缺少一个重要的羟(基)组分。硬化的含铀“沥青石”与铀矽酸盐铀石的密切而普遍的共生既明它们是同时形成的。铀-有机质成分也许能受辐照作用而硬化,尽管这种现象看来似乎未必可能。然而,这样一种成因对于铀矽酸盐铀石来说几乎难以令人置信。无论是铀石或是与其伴生的含铀“沥青石”,都可被认为是热液成因的。  相似文献   
16.
Pe中ePaTB,丁。益e丁a丁bH ocBe坦任H曰qeTBePT“qHHe七y月KaH曰,PaenPocTPaHeHHHe B IOro一从eHT-PaJILHon‘一aeTHxPe6TaCPe及壬王eMy TeqeHHIOP47“10’一45“eeB乓PHo直bo月b山oro XHHraHa(Ha BePxoBb只x P.Xa刀axaxs,HMMHx。,no UooPx3IJJHPOTbl,H B llx nPHToKax),reorPa中MqecKHMH KooP八HHaTaMH1200一121030’BoeToqHo益刀。几roT曰.1 .feoMoP中。几or”只 3八eebHMeeTP月双中oPM Pe几be中巨,e几。水eHHoro By刀KaHoM H Hx;IoToKaMH. 1 .By月KaH曰:flo BHyTPeHHeMy cTPoeHH幻…  相似文献   
17.
1.BBe皿e皿e MecTOPo扭江e皿e Ty份ya月、ma肠x0P0mo naBecTH0e及皿acTnn TaH.0双甘aKoB两万HTe- 乃uoe即en只皿He nETePec皿。班cb.B Te互enne noe朋两.eroe,皿舰m只K皿a益cEne” HHOCTPaHHHe reo万or吐c互目Ta皿11 9T0 MecTOP嘛两eHHe扭e皿es叩y八Ru班H OTROCll皿11 er0K T且n且,HOMy孔o肛aRTOBo一M舰ae皿aTnecKoMy THny.noc涯e ocBo6呱双eE服K亚aa uo仄PyKo- .叭恤恤K恤naPTHn n HaPo仄Roro nP韶IITe乃cTBallP且n恤。以ncos舰e幼x cne只“a万ncTOB na班e贾0P0班抓eRun 6H万n卯此e仄e皿Pa8Be两0叹硼…  相似文献   
18.
1 .BB‘沃EH:,E J心呱e几oA旧“只noReKo政Bo讨sxH oT一10e工一Te万x,no Bel)xllero oPLOul、几al仁IIT往“6x翻,1 eBe卢瓦(·l[:川‘,c.tl几叭axy一中Hn执坦x’I,兀LclcorO二、1,5℃:、Uel)x,Ie八,l‘、cTu UePxll,11’0 OP仄‘,UllRa,、,。一、、Icou‘,},l)(,e0 02,()B03PaeTe仄0 IroeJle仄l工ero BP咬、Mel川oeT浅eTe扛ezILe ell0PllHM.aT(,几之‘CaeTe;rl〔玩al);、仁。玉卜c】乙夏)r吮)只Pyea lrll,凡任e认,I往cTx工z;cP又Hex’0 oP从oBlxl云汤.ltel让OT.)1)1江nz至ecjez灭‘)B:‘Tejxrc‘IlzTaK,T,,一T…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许多大型楼房的建设,人们越来越关心这些高楼的主体是否倾斜,同时,由于一些建筑物由主体和裙房构成,它们的荷重相差悬殊,并且有不同类型的基础构成,这些基础是否均匀沉降呢?是否存在居住隐患呢?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人们不仅注重这些建筑物的沉降,也关心其几何重心是否铅直,是否存在着扭曲变形。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广泛发育下古生界寒武系、志留系等多套海相页岩层,其中龙马溪组是该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层。根据钻井岩心资料,通过有机碳、热解、碳同位素、等温吸附等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对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有机质特征及其对页岩含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1.53%),有机质类型较好(Ⅰ型和Ⅱ1型),热演化程度高(Ro为1.94%~2.42%),且页岩含气量较高(平均1.85m3/t)。页岩有机质特征是影响页岩含气量的主要因素,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三者共同决定了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含气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