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71.
电子地图可视化中的自适应策略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通过分析用户地图操作行为和外界环境因素对电子地图可视化的影响 ,提出了电子地图可视化中的自适应概念 ,并给出了比较全面的自适应条件的分类和详细的论述 ,建立了自适应的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172.
用能量累积法检测地震波雷达信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具有高度重复性的地震波雷达长时间向地壳内发射线性调频信号,经过地下介质的传播后到达地面,用地震仪器在监测点和检测点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数据来了解地壳速度结构及波速变化.线性调频信号是一种非平稳信号,它的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有很好的能量聚集性,非常适合做时间-频率分析.本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对监测点的信号进行时间-频率分析,以检验地震波雷达发射信号的时间和频率是否和控制系统一致.通过WignerVille分布将地震波雷达发射的信号能量聚集在线性调频直线上,再用Hough变换累积聚集的能量形成波峰,按照线性调频直线的倾角提取波峰所在行,计算到时后构成地震波走时曲线图.用靠近本次实验地点的H-21剖面得到的地壳速度结构正演该测线的Pg、Sg、PmP和SmS的折合走时曲线,并与用能量累积法提取出的地震波走时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波雷达发射线性调频信号的时间和频率都符合控制要求,重复性高达99.9%以上,可以清晰地分辨出Pg、Sg震相,并且PmP和SmS震相可辨.  相似文献   
173.
平寨坝址左岸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对建坝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地质构造对平寨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起着主要作用。从岩溶形态入手 ,对平寨坝址左岸岩溶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指出主要岩溶形态如洼地、漏斗、落水洞等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 ;溶洞在垂向上具成层性、空间展布上具方向性以及平面分布具差异性等分布规律。对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的结果表明 :(1)灰岩的纯度越高、岩层越单一、层理的厚度越大 ,岩溶越发育 ;(2 )褶皱控制岩溶系统整体发育的方向、控制溶洞发育部位、规模及形态 ;(3)裂隙的发育程度和延伸方向决定岩溶发育的程度和发展方向。在岩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对坝址左岸岩溶进行了如下预测 :(1)坝址左岸表层岩溶发育较强 ,岩体内部发育较弱 ;(2 )在坝轴线附近隐伏大规模溶洞的可能性较小 ;(3)平寨坝址河床深岩溶不发育。最后探讨了岩溶发育对建坝可能产生的渗漏与稳定性降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4.
汶川地震后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建立了精密可控震源发射台,结合布设的28套流动地震仪的信号记录,尝试监测地下介质的动态应力变化。为了提取记录中的主动源发射的信号,本文采用了匹配滤波方法来实现弱信噪比条件下的信号检测并进行了波形变换。在提取出每个周期的主动源信号后,利用信号叠加,分别获得了1、5、10天时间的波形,有效地提高了记录波形的信噪比。然后通过互相关检测精确得出地震波的走时变化,并分析了计算误差。最后,针对实验期间发生的绵竹M_S5.6地震进行分析,获得了地震前后的走时剖面和信号变化,结果表明,距离较远的龙门山断裂北段地震未能对南段实验区域的地下介质波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5.
莱芜张家洼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缘的鲁西地区,矿石成因类型为夕卡岩型铁矿。矿体赋存在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与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及白云岩接触带附近。本文通过对莱芜岩浆和热液磁铁矿电子探针(EPMA)以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 ICP MS)分析,探讨磁铁矿微量元素组成及变化规律对成岩和成矿作用的指示,为揭示张家洼铁矿的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流体演化过程提供重要制约。分析结果表明,莱芜岩浆磁铁矿与热液磁铁矿相比明显富集Ti、V、Cr等亲铁元素,相对富集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以及Sn、Ga、Ge、Sc等中等相容元素,Mg、Al、Mn、Zn、Co显著富集于热液磁铁矿中。Ti、V、Cr以及Mg、Al、Mn、Zn在岩浆和热液中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Ti、V、Cr从熔体中进入磁铁矿主要受温度、分配系数以及fO2控制。Mg、Al、Mn、Zn主要受控于水岩反应和后期绿泥石+碳酸盐脉的交代,这些元素通过类质同象替换富集于热液磁铁矿中。Co在热液磁铁矿中除了受水岩相互作用和后期流体交代的影响外,硫化物的出现会导致Co含量急剧降低。Si、Ca、Na及Sr、Ba在岩浆和热液磁铁矿中的地球化学行为非常一致。Ti Ni/Cr图能够用于区分岩浆和热液磁铁矿,莱芜岩浆磁铁矿中Ti含量较高且Ni/Cr比值≤1,热液磁铁矿Ti含量较低且绝大多数Ni/Cr比值≥1。张家洼热液磁铁矿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阶段包括(1)早期原生粒状磁铁矿和(2)早期次生磁铁矿;晚期阶段包括(3)晚期原生磁铁矿和(4)晚期次生磁铁矿。原生磁铁矿具有典型的三联点结构特征;次生磁铁矿受后期热液交代影响表现为多空隙,通常呈不规则状、树枝状、骸晶以及交代残余结构。磁铁矿微量元素生动记录了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从早期到晚期、从原生到次生都显示Mg、Al、Mn、Zn包括Co含量持续升高,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朝着富集这些微量元素的方向演化。后期流体的交代导致绿泥石蚀变为磁铁矿,连续水岩相互作用和后期流体的交代以及绿泥石直接蚀变是导致热液磁铁矿富集Mg、Al、Mn、Zn等元素的主要原因。热液磁铁矿晚期孔隙较为发育,孔隙度的增加促使更多的流体和磁铁矿发生反应。热液磁铁矿的微量元素不仅能够反映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而且可以反映围岩性质以及水岩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76.
大桥坞铀矿床位于赣杭构造带东段,其赋矿围岩为一套流纹质火山-侵入杂岩。目前对该套杂岩成岩时序的认识仍有争议,且缺少精确的年代学数据。因此,本文对大桥坞铀矿床火山岩及花岗质角砾开展锆石形态学和年代学的研究,以厘定本区的火山喷发旋回。扫描电镜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黄尖组火山岩中锆石晶型主要为S24、S25、P3、P4和P5五种。晶型频率统计显示黄尖组上、下段火山岩岩浆性质不同,分别为碱性和亚碱性到碱性。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两者成岩时代也不同,分别为128 Ma和133~135 Ma。以上特征表明黄尖组上、下段火山碎屑岩是不同期次、不同来源岩浆喷发的产物。火山碎屑岩中花岗质角砾的成岩时代为138 Ma,代表了大桥坞地区最早的岩浆作用,暗示该地区可能存在花岗质侵入岩基底。综合年代学、岩性特征以及钻孔资料,本区岩浆作用可分为如下阶段:(1)花岗质侵入岩基底形成(138 Ma);(2)早期火山作用(136 Ma),形成劳村组红色砾岩和火山沉积岩;(3)强烈火山喷发期,第一阶段(135~133 Ma)形成黄尖组下段巨厚层熔结凝灰岩。第二阶段(128 Ma)形成黄尖组上段灰白、灰绿色沉凝灰岩和含砾晶屑凝灰岩;(4)脉岩侵入阶段(128~125 Ma),形成花岗斑岩脉和辉绿岩脉;(5)晚期火山作用(123 Ma),形成寿昌组页岩、细砂岩、沉凝灰岩和晶屑凝灰岩。赣杭构造带长英质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且东段火山作用明显强于西段。赣杭构造带东段的火山岩型铀矿床赋矿层位较西段年轻,时代主要集中在135~127 Ma。  相似文献   
177.
178.
Ge.Mo.W三种元素都能在盐酸介质中与水杨基萤光酮(SAF).澳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形成稳定的三元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所对应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Ge503e=1.59×10^5.ε^Mo522=1.5×10^5.ε^W514=1.40×10^5.这三种元素的吸收光谱互相重叠.本探讨了对Ge,Mo,W的M-SAF-CTMAB三元体系进行同时测定的最佳条件.采用臣标转换因子分析法对上述三元素的混合物合成样进行数据解析.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79.
本文对8个活动区极性反转线(中性线)附近黑子半影纤维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得出:1)具有强δ磁结构的活动区,穿过主要异极性黑子间的中性线近旁半影纤维或多或少地与中性线平行(交角小于30°),有关黑子半影呈旋涡形态;2)由新浮现发展形成的δ结构区,异级黑子在大黑子边缘或与大.黑子本影之间有一段距离,中性线两边的半影纤维有序排列,走向与中性线斜交,有关黑子呈弱的旋涡形态。3)对于较稳定的极群,N、S极性间的宽窄不一的半影稀疏区,中性线沿该区经过,两旁半影松散齿状,走向与中性线大体垂直,相反极性本影间距较远。  相似文献   
180.
笔者(1986—1988)在“辽东太子河流域石炭—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铝土矿成矿条件”的研究中,于本溪市高台子及桓仁县暖河子等地本溪组“G”层铝土矿层及顶板采得了一些植物化石,其中有 Sublepidodendron sp.,Lepidostrobus grabaui Sze(长春地质学院米家榕、孙克勤审定),Neuropteris gigantea,N.sp.(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黄本宏审定)。此外,刘发(1987)在本溪市田师付还采到了线纹长身贝科的 Ovatia tenuistriatus,Linoproductuscorrugatus,L.praelineatus 等。笔者在田师付孔家堡子北山本溪组“G”层铝土矿和山西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