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2篇
  免费   2051篇
  国内免费   2186篇
测绘学   1054篇
大气科学   1816篇
地球物理   1770篇
地质学   5422篇
海洋学   1213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620篇
自然地理   925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396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547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310篇
  1997年   376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98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29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97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2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9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南京城区夏季低层逆温对人体舒适状况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2000年夏季南京志区地面气象要素和低层探空资料,分析了该夏季南京城区早、晚低层逆温的频率、厚度和强度变化特征,着重从统计角度研究了逆温的厚度、强度与城区地面温度、相对湿度变化的关系及对人体舒适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层逆温对城区地面温湿变化及其幅度影响较大,当07时有逆温层时,08时至14时的温度增加幅度变大,相对温度减小幅度也变大,人体不适指数增加幅度变大;当19时有逆温层时,20时至23时温度减小幅度变小,相对湿度增加幅度也变小,人体不适指数减小幅度变小,并通过相关分析建立了人体舒适度指数与逆温强度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92.
北京地区PM10污染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根据1999年4月16日至2001年12月30日北京城近郊区PM10日平均浓度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对PM10日平均浓度大于等于4级污染日在浮尘、扬沙和非沙尘等不同天气情况下地面、高空气象条件的统计分析,得出近两年PM10大于等于4级污染日的年、季及随不同天气类型的变化特征,分析归纳了不同天气类型形成机制情况下PM10大于等于4级污染日的气象条件,为进一步建立北京地区PM10大于等于4级污染日的预报模型和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994.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弧城方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995.
本就GIS在县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结合浦江县的实际情况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6.
水资源承载力问题与城市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宇  王治民  孟维彦 《地下水》2002,24(4):246-246,258
在水资源短缺的今天 ,城市发展首先要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以供定需 ,量水而行 ,节约用水 ,不断提高水的利用价值 ,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97.
古大陆再造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世红  王鸿祯 《地质论评》2002,48(2):198-213
最早的古大陆再造基于大陆轮廓的拼接,古生物区系以及古气候方面资料的对比。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技术的突破为确定大陆的古地理位置、古陆块0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大陆裂解和大洋扩张的历史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60年代,板块构造成为古大陆再造的理论基础,由此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观念和更新和学科之间的交融。在成图方面,完善了球面坐标系下古大陆移动、拼合的计算机软件;建成了一系列 全球性的古大陆再造基础资料数据库。按照板块构造理论,超级大陆的形成是古大陆拼合的结果,所以对造山带的分析正在成为古大陆再造中最重要的方法,由此也推动了古大陆再造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技术之间的交叉和集成。主要根据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和造山带全球性分布的特征,人们推测地质历史上可能发生过多次超级大陆(Supercontinent)或泛大陆(Pangea)聚散事件,但目前对其古地理和构造格局已基本研究清楚的只有古生代的超级大陆冈瓦那(Gondwana)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的泛大陆。90年代初提出的Rodinia超级大陆,尚处于在完善证据和修订模式的阶段。中国古大陆再造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国古陆块之间的关系,中国古陆块和造山带与冈瓦那大陆及特提斯演化的关系、与欧亚大陆碰增生演化的关系以及最近提出的中国古陆块对全球Rodinaia超级大陆事件的响应等。基于不同的资料和数据,将产生不同的再造模式,因此对观测资料和分析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数据解释多解性方面珲应给予更多的重视。现阶段对高质量的年代学、古地磁学以及区域构造解析等方面的取证性研究仍然是很急需的。古大陆聚散研究推动了许多前沿课题的进展,如全球构造背景和地理背景下生物的多样性,超级地幔柱以及巨量岩浆活动与超大陆裂解的关系,地磁场真极移现象,地球雪球化效应和全球构造控制的大型成矿作用等。这些课题促使人们朝着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深入研究地球不同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建立完整的系统地球科学理论的研究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998.
首先介绍了RF SQUID磁强计的工作原理,然后在讨论了机械式RF SQUID磁强计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设计全新的智能控制系统方案,并且给出了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该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为RF SQUID磁强计在地球物理勘探上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9.
文章主要对当今国内外地面沉降模型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针对上海地面沉降现象,就准三维水流-一维耦俣沉降模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模型的下一步研究提出了科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00.
王德耀 《陕西地质》2002,20(1):17-27
依据岩石组合,沉积特征,变质变形,岩石化学、同位素等资料,从凤县唐藏地区北带泥盆系中解体出一套浅变质,强变形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并建立"罗汉寺岩群"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根据该岩群中斜长角闪岩选角闪石做K—Ar变质年龄为764 6Ma及区域资料,初步将其划归新元古界,认为它可能是商单构造带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