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与水土保持设施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本研究依据220 kV黄梅输变电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指出其水土流失的成因和特点,分析其造成的危害,然后根据工程破坏原地貌的情况、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和工程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采用工程实测数据,定量分析黄梅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得出结论:220 kV黄梅输变电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9.07%,水土流失控制比0.98,拦渣率达到97.04%以上,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9.13%,植被恢复系数98.64%,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59.70%,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的各项目标值,以期为超高压输变电建设提供水土保持经验.  相似文献   
72.
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对象的像元级分类方法(混合模型),并将其与单纯的以像元和面向对象的两种方法同时应用于分辨率分别为30m和0.5m的环境星CCD数据和航空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分类结果中不同地物类别之间光谱可分性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可反映分类结果的可靠性。若地物类型之间的光谱差异大,说明分类方法能将光谱差异大的地物很好地划分,显示出较可靠的分类结果;相反,如果分类结果中地物类型光谱差异小,则反映分类方法不够可靠。鉴此,本文通过计算分类结果中不同类别所对应的原始遥感影像像元之间的J-M(Jeffries-Matusita Distance)距离来度量分类结果中地物之间的光谱可分性,并用J-M距离比较分析了3种图像分类方法对2种不同分辨率影像的分类结果中各个类别之间的光谱可分性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模型不但能够得到较连续的分类结果,同时能够保持分类结果中类别之间的可分性。本文对分类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发现混合模型的分类精度较其他2种方法要高。2种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分析结果得到相同的结论,表明该模型适用于中分辨率和高分辨率影像。  相似文献   
73.
提出了一种从机载激光点云数据中自动提取电力线的方法。首先利用顾及地形起伏特征的机载激光点云自动滤波方法移除地面点,利用维数特征以及方向特征自非地面点中分割获得电力线激光点云;然后对获取的电力线点采用二维霍夫变换和最小二乘拟合的方法求取每条电力线的中心线方程,根据中心线方程求取每条电力线上的激光点完成单电力线目标提取,并考虑了电力线在水平投影面内重叠时的情况;最后根据分块质心解算方法生成每条电力线上的三维节点,输出电力线矢量。采用实际线路巡检实验采集的机载激光点云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从机载激光点云数据中提取出完整的电力线,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对电力巡线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4.
鲜水河断裂带是发育于青藏高原东缘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该区新构造活动强烈且历史强震频发,一系列大型-巨型滑坡沿断裂带密集分布。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鲜水河断裂带两侧10 km区域内进行遥感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建立数据库并对滑坡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滑坡区域发育分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地形坡度、地形坡向、地面高程、平面曲率、地形湿度指数、活动断裂、工程地质岩组、年降雨量、河流、道路、植被覆盖指数等11个因素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在ArcGIS软件平台上,采用证据权模型开展了滑坡易发性评价。根据成功率曲线对评价结果的检验,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并将研究区的滑坡易发程度划分为极高易发、高易发、中等易发、低易发和不易发5个级别。滑坡的易发性受鲜水河断裂带影响显著,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东谷到道孚县沿鲜水河断裂带两侧,以及康定县城和磨西镇附近;中等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支流两岸及省道沿线;滑坡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人类工程活动少的高山地带以及地形相对平缓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鲜水河断裂带区域内滑坡发育分布现状,为该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5.
川藏铁路加查至朗县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形地貌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大、危害严重。在资料收集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对川藏铁路加查—朗县段的地质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在铁路线两侧各5 km约780 km2范围内发现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共139处,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新发现拉岗村高速远程滑坡和日阿莫大型滑坡,并研究了该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调查结果表明:在雅鲁藏布江断裂对区域地貌和岩体结构控制作用下,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沿断裂带呈带状密集分布是该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主要特征之一,约有53%的崩塌滑坡滑动方向垂直于断裂走向,30%的崩塌滑坡与断裂带走向近于平行;在地壳强烈隆升和河流侵蚀作用下,雅鲁藏布江宽谷段和峡谷段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断裂活动特别是断裂剧烈活动诱发地震导致该区具有高速远程滑坡发生的背景,如拉岗村高速远程滑坡;在断裂活动、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该区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更加复杂,部分滑坡稳定性差且多次发生活动,给该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造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6.
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12气藏为例,基于岩心、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表征了构造裂缝的类型与产状,分析了构造裂缝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期次,分别采用随机和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了小尺度和大尺度裂缝模型,二者叠加得到总裂缝模型。结果表明:(1)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近NS向的构造挤压背景下形成的大北12背斜型气藏,其目的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的宏观裂缝以近NS向的直立和高角度裂缝为主,剪切裂缝和张性裂缝均有发育;微观构造裂缝也可沟通基质孔隙,提高储层的连通性。(2)在岩性相同的前提下,构造裂缝密度随单层厚度增大而减小,且减小幅度也随之降低;单层平均厚度相近时,构造裂缝密度与距断层距离呈良好的负相关;细砂岩中的裂缝密度最高。(3)大北12气藏发育3期构造裂缝,其中形成于喜马拉雅中期和晚期的第2、3期有效裂缝是天然气高效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4)背斜型油气藏核部的构造裂缝密度低,但张开度、渗透率高,通常具有较高的单井产能;翼部的构造裂缝密度高,但张开度和渗透率低,可采用压裂措施提高产能。该成果可为裂缝属性等效模型建立及气藏数值模拟提供数据基础,服务于气藏开发。  相似文献   
77.
地名译写 (简称译名 )包括外语地名汉字译写、汉语地名罗马化、少数民族语地名汉字译写及其罗马化等。译名工作在我国已有较久的研究历史。由于外交和国防的需要 ,在建国之初曾有过比较繁荣的时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译名工作得不到人们的重视 ,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也越来越少 ,到90年代初 ,译名工作一度进入低谷 ,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社会需要不相适应。因此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在建所之初 ,就很重视译名工作 ,成立了译名室 ,并且投入较多的研究力量 ,针对译名工作的现状和社会各部门的需求 ,确定发展方向和部署主要…  相似文献   
78.
老挝中部地区林业用地空间适宜性多尺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顾及多尺度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以老挝中部甘蒙、沙湾拿吉两省作为研究区域,开展林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全域尺度林业用地适宜面积为37 352.11 km~2,其中,一级适宜区域主要分布于欣奔、他曲、农泊、塞布里、凯山丰威汉、孟平、孟农。(2)省域尺度林业用地适宜面积为36 579.34 km~2,其中,一级适宜区域主要分布于湄公河流域及研究区东北部、东南部山区。(3)县域尺度林业用地适宜面积为36 727.74 km~2,其中,一级适宜区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及中部、东南部山区。  相似文献   
79.
边坡稳定性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采用支持向量机建立边坡稳定性和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同时,考虑到支持向量机参数对预测效果的影响,采用连续蚁群算法对其进行优化选择,从而提出边坡稳定性预测的蚁群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锦屏一级右岸拱肩槽部位谷坡为顺向坡,绝大部分基岩裸露,自然边坡为大理岩边坡,现状稳定。结合锦屏一级右岸拱肩槽边坡,采用蚁群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说明蚁群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武器的使用是公安海警打击海上严重暴力犯罪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公安海警在武器使用问题上存在着宏观上的"过松"和微观上"过紧"的问题,从而导致武器的使用基本名存实亡.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从程序上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